APP下载

论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09-10马希颖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

马希颖

摘 要:随着人们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尚未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幼儿“入园难”、“入园贵”成为一个焦点性的社会问题。幼儿园供需严重不平衡、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人口因素的刺激为主要原因,政府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以保证每位幼儿充分享有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入园难;入园贵;普惠性幼儿园

一、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表现

1.公办园办学条件好、收费低、师资条件优越等优势使其成为家长的首选,但因其总体数量少,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在许多公办优质幼儿园门口,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宝贵的入园名额,全家老少齐上阵,历经几天几夜排队等号,摇号的场景。但即使这样,也有很多家长无法争取到一个入园名额。使“入园难”的突出矛盾下延到 3 岁以下儿童身上,也无法确保幼儿的“就近入园”,家长们只能“望园兴叹”。

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免费;一个大学生一学年的学费也不过 5 000 -8 000元∕人。但是,据调查,全国许多城市的私立园费用大都超过 2 000元 /月;而有的幼儿园的幼儿月均费用高达7000元左右。有家长抱怨,如果家附近有 2 000元 /月收费的民办园就好了,很多家长因没有关系送儿子上公办园,于是送到了贵的民办园,导致家庭经济压力大。一个正常家庭尚且承受如此大的压力,那低收入家庭的困难更是可想而知。

2.幼儿 “入园难 ”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幼儿园供需严重不平衡

幼儿园的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 2000 年到 2016 年的数据可知,自 2000 年起,我国幼儿园数量呈现出先急剧下降,而后缓慢回升的趋势,但后期的回升幅度相对于前期原有水平来说还是较低。幼儿园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它将无法满足现有学前儿童的入园需求。此外,幼儿园的供需不平衡还表现在幼儿园总量下降的同时,不同性质幼儿园构成比例也在发生变化。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历年统计数据可知,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全国幼儿园数量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2.2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高收费现象。

我国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实行不同的办园成本分担的模式和比例:公办园主要是政府负担,家庭只承担一部分费用,而民办园主要由家庭承担全部的费用,加之学前教育毕竟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二十多年来,它一直只占教育经费支出的 1.3%。所以,学前教育才会出现高收费的现象,如幼儿若入收费较低的公办园,家庭须承担高额的赞助费;若入私立园,家庭就须承担高额的入托费,这样幼儿园教育就成为中国 “最昂贵的教育 ”。

2.3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愈来愈大。城市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与此同时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并且,一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往往被投入到发展更好的城市因此,造成了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优势资源无法深入农村幼儿园,从而間接导致了学龄前儿童“入园贵”、“入园难”现象。

2.4人口因素

2016 年 1 月 1 日“全面二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对于我国人口结构以及我国受教育人口规模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预计,该政策实施后每年将新增加约 300 万儿童,3 年中将新增约 900 万儿童入园。人口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新增需求与现存资源不足之间的供需矛盾。人人口出生的高潮,拉动了家长及幼儿对幼儿园的需求,但幼儿园的供给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2.5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以及受现时社会激烈竞争的影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因此,孩子的教育就成为头等大事,尤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格外 ”重视,然而家长并不都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内行,很容易受诸如 “不能输在起跑线 ”等早教观念及幼儿园 “特色 ”的影响。于是,多数家长都想方设法地为孩子 “择园 ”、“择优质园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名幼儿园 ”的身价倍增,使得城市幼儿 “入园难 ”问题更加白热化。

3.幼儿 “入园难 ”“入园贵”现象的解决策略

3.1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面对教育资源短缺与受教育对象不断增多的矛盾,国务院于 2010 年 11 月 21 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强调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由此,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才是破解入园难题的根本出路。普惠性幼儿园不同于普通的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园,既不像公办园需要托关系进入,也不像私立园需要缴纳高昂的培养费,它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处于城市中低收入水平而又无法进入公办园和私立幼儿园的幼儿获得学习的机会。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解决“入园难”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首先,从提高生源质量入手,如通过政策扶植、学费减免、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来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其次,通过提高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如制定严格的幼儿教师资格与质量的标准,来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再次,合理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切实维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也就是说,建立长效的幼儿教师专业培养与发展的机制,将幼儿师资队伍的学习与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切实提高幼儿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3纠正家长错误的育儿观念

在广大家长的心目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收费意味着高质量”诸如此类的育儿观念,已经成为众多家长竞相送孩子入高收费幼儿园,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的信念支撑。幼儿教育属启蒙教育,不可能 “一园定终身”。其实,对于0-6岁的幼儿来说,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结束语

幼儿园“入园难”的现象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但又未被解决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幼儿的入园问题,也关系到我们的社会民生息息相关。通过对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分析可知,这些问题由于收费贵,优质资源少,二胎开放而导致入园难从而引发入园贵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一起努力把错的内容进行改正,要把为幼儿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为己任,加大创建普惠性幼儿园为满足广大幼儿的生长与心理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