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数学教育

2019-09-10廖先翠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幼儿数学

廖先翠

摘 要: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識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方法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在这里我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要特别重视个体差异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例如:设计同一个操作活动,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的素材要贴近幼儿生活

在幼儿园里,数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一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玩具怎么归类、食品怎么分发、班上有多少小朋友、游戏时怎么排队等等。在幼儿的生活中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构建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帮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广泛的基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幼儿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儿童思维的发展就表现为思维结构的发展。在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是通过学习的过程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建筑材料,那么,数学思维就是建筑师的设计方案,数学知识是固有不变的,而数学思维可以使其构建的建筑物千变万化。幼儿学习知识是难以穷尽的,而他们一旦具备了迁移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则可以让他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功。长期以来,幼儿数学教育存在重知识的学习、计算技能的的训练,而轻思维方法的培养、思维结构的发展,这种倾向非常严重。教师总是想通过演示、讲解、总结,让孩子记住某个知识、某个规律、某个方法,让孩子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学会死记硬背,导致幼儿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僵化的。既培养不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数学知识是学习是载体,思维结构的发展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实现的。实际上,数学内容很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幼儿能找到那一发——数学的规律,那么,大部分的内容就可以通过推理而获得。例如:在学习“等分”这一内容中,幼儿从分饼(目测分)到分彩带(对折剪断分)再到用方形或圆形纸分(对折),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理解了“二等分”的原理、规律,自然就能迁移出如何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幼儿探索、发现、总结和应用的全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四、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选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

五、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内容的安排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幼儿园的数学学科知识同样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一些知识要以另一些知识为基础,不同的知识亦有难易程度的差异。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学习的逻辑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例如:幼儿认识“数”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逻辑观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是认识数的开始,更是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而学习数的分合既能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又有助于幼儿学习加减运算。因此我们在安排有关“数”的教育内容时,开始只是给幼儿一些前数学经验,如对应、排序等活动,让幼儿获得学习“数”的心理准备,然后让幼儿感知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认识数序、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到大班则结合数的分合和加减,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参考文献

[1]王美,《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赵婷,《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幼儿教育;

[3]廖英,《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育》,幼儿天地.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幼儿数学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