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E的《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2019-09-10易灿南胡鸿刘爱群易玉枚滕广平
易灿南 胡鸿 刘爱群 易玉枚 滕广平
摘 要:为促进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基于能力导向教育理论以及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要求,构建《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能力体系,并提出具体能力训练项目;然后,基于问卷调查对课程改革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基于改革结果,提出下一轮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安全工程;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能力导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134-03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safety engineering, using th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 certification, the ability system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afety assessment was constructed and its training items were put forward. Then, the reform effects were summed by questionnaire. At last, thinking about next teaching reform for this course was raised based on reform effects.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afety assessment; teaching reform for cours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前言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1]中“安全评价”定义为“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基于此定义,《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应重点培养学生基于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能力和编制评价报告的能力[2-4]。根据《华盛顿协议》中关于毕业要求的描述,此课程支持安全工程专业“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力导向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5]认为学生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课程设置,全面促进专业能力提升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基于《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课程特征,基于CBE理念以及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要求设计该课程能力训练体系及具体训练题目,基于满意度调查结论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措施,以全面促进课程能力培养的达成。
一、《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能力体系及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CBE理念强调能力导向,依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能力指标体系可描述为“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依据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等要求提出控制方案,并且能够组织安全评价活动”,因此,基于上述2方面要求,构建《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课程能力体系。其中危险性评价能力是该课程的核心能力,结合安全评价基本步骤[6],提出4个能力训练项目。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能力训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危险性评价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环节之一,一般包括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此环节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辨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熟悉相关标准和规定,并且训练学生学会查找最新规范、明确每种规范和规定的适应范围,亦要注意时效性问题。以此为基础,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和《注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设计能力训练题目如表1。
(二)“评价单元划分”能力训练
划分“评价单元”有助于学生对复杂安全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需要学生根据生产工艺单元特征划分单元。结合学生实习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设计以下6个场所,要求学生讨论如何划分单元并思考如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1. 建筑施工现场;2. 某石化车间;3. 某机加工企业生产车间;4. 某4S店维修车间;5. 某加油站;6. 某电池生产企业。
(三)“危险性评价”以及“控制对策措施”能力训练
“危险性评价”需要学生依据单元特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进行评价,对于某些危险性很高的作业,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明确危险产生原因和途径。而“控制对策措施”需要对“危险性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控制措施。因此,将此二者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基于此思路,设计系列问题如下:
1. 若要你对以下场所的作业危险性进行评价,你将如何进行:(1)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性评价;(2)4S店维修车间危险性评价;(3)加油站危险性评价。
2. 若要你采用DOW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以上场所的火灾爆炸风险进行分析,可用在哪些场所中,若同时使用LEC评价法,使用先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
3. 上题中,将LEC方法与DOW化学方法搭配使用,有什么优点?试回顾所学过的其他评价方法,还可以将LEC方法与哪些方法搭配使用?
4. 若要你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你将如何提出?
(四)安全評价报告编制能力
此部分主要训练学生熟悉不同类型安全评价报告类型,包括法律法规的确定以及安全评价结论的写法等。主要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课程开始之时要求学生自行下载任一安全评价报告,并思考总结安全评价基本流程以及各部分应注意的问题;第二阶段,在课程主要授课内容结束之后,教师上传完整评价报告(预评价、现状评价和验收评价各一个),由学生进行分组报告,具体讲解如何进行评价。通过第一阶段学生的自行查找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安全评价的基本步骤和组成;而通过第二个阶段的分组汇报,让学生系统学习具体评价报告的编制过程和模块。
二、教学改革过程及效果
2018年在安工1603班开展上述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改革,采取的教学组织方式为课堂分组讨论、课后分组分析制作PPT并汇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式、案例式以及启发式教学,全面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改革过程。在课程结束后,从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全班41人,35人参与调查,有效问卷35份,男生29人,女生6人,各占82.86%和17.14%。
(一)教材方面
教材选用的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安全评价技术》,此教材2012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2016年8月第1版第3次印刷:62.86%的学生满意教材的新旧程度;57.14%的学生满意教材的难易程度;65.72%的学生满意教材内容的推陈出新。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补充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学习,并注意该课程与相关课程(《安全系统工程》、《电气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消防工程》等)之间的联系:85.7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并且内容结构合理、紧扣主体、逻辑性强、层次重点分明;77.14%的学生认为在此课程内容下能够吸收新知识和新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生动。
(三)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主要调查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满意度:97.14%的学生认为老师课件和讲述准备充分,并且满意专业技能水平;91.42%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投入、充满激情和活力; 94.29%的学生满意老师的学历层次,并且认为教师授课语言生动、清晰,讲课有条理;90.43%的学生对老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表示满意;82.86%的学生对授课方式表示满意;88.58%的学生认为老师能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课堂讨论;80%的学生认为老师善于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课堂气氛好;78.41%的学生对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满意;82.86%的同学认为通过本课程学习,增长了知识,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视野得到开拓;85.72%的学生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面能力的提升满意。
(四)改进建议
1. 教材上,一些学生认为应该选择与国际接轨的教材,并且注意及时更新。
2. 教学组织上,由于采取多个课题分组领取的情况,一些学生反应对其他课题的了解程度不够;多一些学生上台汇报的机会;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参与课题分析研讨;对复杂的计算方法,如DOW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更详细的讲解;部分学生认为最好进行现场教学,结合工程对象实际,进行安全评价。
三、下一轮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
由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同时开设了《安全工程导论》、《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学》和《安全管理工程学》,这些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的情况。为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研室组织课程组老师参与讨论,确定《安全评价理论与务实》授课内容。在教材方面,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类规划教材《安全评价》,结合安全评价外文文献,全面充实授课内容体系。
(二)教学组织方面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加强对评价方法理论的讲解,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在教学过程组织方面,开展雨课堂或者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将部分知识点提前录制,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再次,增加能力训练题目并注意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系统分析的能力;最后,邀请从事安全评价工作的安全评价师进行现场教学,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1. 基于CBE理论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构建《安全评价理论与实务》课程能力体系并提出能力训练项目,以全面促进安全评价能力的提升。
2. 基于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学改革的效果,发现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问题,为下一轮教学改革提供基础。
3.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从教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下一轮教学改革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关于征求《安全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等三项标准意见的函[EB/OL].http://www.china-safety.org.cn/caws/Contents/Channel21034/2015/1204/261521/content_261521.htm,2015-12-04.
[2]易玉枚,易灿南.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安全评价”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29-230.
[3]陳娜,郭倩,张景飞,等.《安全评价》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4):66-68.
[4]蒋复量,叶勇军,杨蓉.“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5(2):30-32.
[5]崔庆玲,刘善球.中国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8(4):32-45.
[6]曹庆贵.安全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