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9-09-10袁梅
袁梅
摘 要:针对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技术的要求作出了简单论述,并提出了技术应用的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从实际栽培过程来说,若想保证栽培的效益,需要做好全面的把控。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合理选择栽培场地和栽培时间等,才能够达到技术应用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57-01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志码: B
猴头菇除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外,还有着不错的药用價值,为稀有真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养生,带动了猴头菇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进而为猴头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龙宫镇地理条件较好,气候适宜,建设规模化猴头菇生产基地有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结合其实践,分析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1 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技术要求
1.1 温度条件
从猴头菇菌丝的生长角度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为6~34 ℃,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 ℃。如果温度低于6 ℃,菌丝代谢作用将会停止;如果温度超过30 ℃,那么菌丝生长缓慢而且极易老化;当温度达到35 ℃时,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的生长温度条件为12~24 ℃,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8~20 ℃。若温度超过25 ℃,那么子实体生长缓慢或者很难构成子实体;若温度低于10 ℃,子实体发红,随着温度不断降低,色彩逐渐变深,最终子实体将会失去食用价值。
1.2 光照条件
从猴头菇的生长条件来说,菌丝的生长全生命周期几乎不需要光照,不过无光难以形成原基。基于此,此菌丝生长时需利用50 lx的散射光刺激原基分化。就子实体的生长角度来说,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范围为200~400 lx,菇体生长充实且洁白。若光强大于1 000 lx,那么菇体将会发红而且质量差,使得产量下降[1]。
1.3 水分与湿度条件
从猴头菇的生长条件角度来说,最适合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为60%~70%,如果含水量小于50%或者大于80%,那么猴头菇原基分化的数量将会不断减少,子实体比较晚熟,而且产量会下降。一般来说,在菌丝培养的发育期间,湿度尽量控制为70%;子实体的形成期要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使得子实体能够快速生长且洁白;如果相对湿度小于70%,那么子实体的表面将会由于严重失水,导致菇体出现干缩变黄和菌刺短的情况,难以伸长,造成猴头菇产量降低。若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猴头菇菌刺长而且变粗,菇体球心比较小,呈现分支状,能够形成花菇。直径在5~10 cm的猴头菇子实体,其每日水分蒸发量应为2~6 g/个。
2 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菌种和栽培场地的选择
在选择菌种时要按照健康、高产以及品质佳的原则进行,根据各个菌种的生物特征制定选择指标,不仅要保证菌丝生长速度快,而且要保证长势整齐。气生菌丝长势突出,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抗性能力,菇体大,颜色要纯白,菌龄不可以超过40 d。
选择栽培场地时,要优选靠近水源而且地势高的地方,便于排水作业。选择栽培场地其温度条件需良好,场地的通风条件优良,选择向阳地栽培。从当前猴头菇栽培实际情况来说,以日光大棚为主,不仅产出率很高,还能够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栽培管理便利。
2.2 科学安排出菇季节
从猴头菇的栽培实际来说,调控好温度,结合区域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安排出菇季节,做好菌丝以及子实体温度的严格把控。通常来说,猴头菇发菌的温度若处于适合温度范围内则轻易不会产生波动,但出菇时必须严格把控温度,做好制种时间的安排[2]。猴头菇的栽培多选择春秋季节。南方地区猴头菇春季栽培接种时间适宜在选择头年的12月—2月,出菇时间安排为1—5月;猴头菇秋季接种时间选择9—10月,出菇时间选择为10—11月。
2.3 配置培养基
从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实际来说,栽培时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为栽培基质。基于此,要科学配制基质,保证栽培营养的全面性和均衡性,确保猴头菇栽培能够优质高产。从现有的栽培基配料来说,主要包括玉米芯和杂木屑等,根据相应的比例加入水分,调节到适合的pH值。使用的杂木屑必须要干燥且新鲜,保证颗粒粗细相同,不存在变质情况,通常使用杨树和油茶等木屑。若使用棉籽壳,必须要保证其颗粒疏松,干燥并且新鲜,不存在虫蛀霉变等情况。配制培养基时,对使用的配料必须要均匀混合,做好水分含量的控制[3]。
2.4 装袋灭菌
完成基质配制后,使用低压聚乙烯筒膜袋进行装袋灭菌处理。使用的袋子其规格大小为15 cm×55 cm×45 μm(长×宽×厚),为保证袋子的密封性,不可以存在漏气的情况,确保装袋的均匀性。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使用专用装袋机,保证基质在袋子内松紧合适,不存在空隙,菌袋的开口位置预留相应距离,以便于棉线扎口,且操作时要保证扎紧、绑牢。袋装的基质重量控制在1.2 kg左右。采用常压灭菌方法,前5 h使得内部温度达到100 ℃,持续23 h。在此过程中做好观察,以免灭菌锅内部出现缺水情况,完成灭菌处理后停火,继续通气0.5 h。结束后带上手套取出菌袋,并且检查袋子的完整性,若发现存在破损情况,及时使用胶布处理,以免基质感染外部杂菌[4]。对经过灭菌处理的菌袋,放置到专门接种室内存放,调整叠放高度,使得菌袋的温度小于28 ℃留作备用。
2.5 接种
开展接种操作前,需要对接种箱进行灭菌处理。使用高锰酸钾或者其他溶液灭菌0.5 h。在接种的过程中,严格根据操作规范开展,避免引发杂菌污染。对于发菌阶段的猴头菇,需要做好温度条件的控制,观察菌丝的实际生长情况,此期间内必须保证室内干净整洁且温度适合,发菌室必须保持黑暗,适当开门通风。所用菌袋单面打孔,使用符合要求的菌丝接种。具体操作时先选择小块的菌种,从接种穴内接入到基质的深部。孔的表面接种大块菌种,保证内外发菌时间相同。完成接种作业后需要进行1 h的透风,减少室内的空气湿度。
2.6 出菇管理
完成菌袋接种后,按照“井”字形叠放。通常菌袋堆放10 d进行1次翻动,以免内部温度超限出现烧菌情况。完成接种后,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5~28 ℃,同时做好温度和避光把控,以免原基提前形成。结合猴头菇的具体用途,选择采收时间,例如鲜食或腌制用的猴头菇,选择大量孢子释放前进行采收,此时采收菌体不仅洁白且口感佳[5]。
综上所述,无公害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要做好影响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把控。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栽培场地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等,为猴头菇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够健康生长,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敏,韩根锁,侯伟,等.猴头菇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袋式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综合),2019(1):39-40.
[ 2 ] 舒耿豪,黄亿.常山县猴头菇产业发展的适宜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84.
[ 3 ] 刘洋.北京延庆地区猴头菇吊袋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8,40(5):54-55.
[ 4 ] 张楠,谢宇,唐小雪,等.不同形状猴头菇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核农学报,2018,32(10):1992-2001.
[ 5 ] 王秀艳,马芷研,黄倩,等.猴头菇的高效栽培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7):34-35.
(收稿日期: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