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肥一体化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
2019-09-10郭启辉
郭启辉
摘 要:积极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小麦、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和实际价值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粮食生产;作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26-01 中图分类号: S365 文献标志码: A
前些年,粮食作物数量和品质瓶颈问题日益凸显,产量不高,产能过剩,种植单一,都显著影响到小麦、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中,效果显著,降低了肥料、灌溉水的用量,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亩产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1]。
1 固定高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概述
1.1 基本概念
喷灌水肥一体化是根据作物每个生长阶段不同的营养需求,将水和所需要的肥料混合成专用营养液,借助喷灌和施肥桶将营养液直接喷洒在作物的根部和叶部,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提高了亩产效益,并减少过程中对于肥料、灌溉水的浪费。同时,此技术一次性为作物补充了营养和水分,减少了二次劳动,节省了人工成本。
1.2 特点
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水肥进行统一控制,具有节水、节肥、节能、环保、省地和省工几大特点,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单位产量和作物产出质量[2]。
2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效果
2.1 小麦技术示范
结合当前的水肥应用状况,每667 m2土地应用底肥的量为16 kg纯氮、7 kg纯磷和6 kg纯钾,肥料施用量总计29 kg。小麦整个生长周期需要浇水3次,每次浇灌用水40 m3,灌溉水总用量120 m3。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试验田中进行3次水肥施加,观察记录小麦在3次水肥施加后扬花期与灌浆期的生长状态、穗粒数、千粒重3项指标的变化值。
2.2 玉米技术示范
结合当前的水肥应用状况,每667 m2土地应用底肥的量为20 kg纯氮、8 kg纯磷和8 kg纯钾,大喇叭口期追施6 kg纯氮,肥料施用量总计41 kg。玉米整个生长周期需要浇水3次,每次浇灌用水40 m3,灌溉水总用量120 m3。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试验田中进行3次水肥施加,观察记录玉米在3次水肥施加后的生长状态、穗粒数、千粒重这3项指标的变化值。
3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益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结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小麦、玉米试验田对比正常施肥试验田,在肥料用量、灌溉水用量、人工成本等三方面的投入明显减少,亩产效益显著提高。
3.1 经济效益
根据试验数据发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田中,小麦和玉米种植共增加产出186.7 kg,按照2.4元/kg的单价计算,共增加了448.08元的收入,肥料用量、灌溉水用量、人工成本三方面共节省约150元,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3.2 生态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减少了残余肥料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宝贵的淡水资源,生态效益明显。
3.3 社会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有限资源进行了最大化利用,提高亩产效益和作物产出质量,有利于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提升,为打造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人民收入,对推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3]。
4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玉米中的应用建议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实施统一管理,在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下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其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率,助推我国农业模式转型。
5 结论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在后续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组织工作流程,并且在坚持管理与引导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对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时,维护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献:
[ 1 ] 李传哲,许仙菊,马洪波,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7,33(2):469-474.
[ 2 ] 高祥照,杜森,钟永红.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信息,2015(2):14-16.
[ 3 ] 郭民.山东玉米施肥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8(12):80.
(收稿日期: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