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为引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2019-09-10姚远杨继划
姚远 杨继划
编者按: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龙湾区分局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派出所建设为龙头,按照温州市公安局党委“云上公安、在线警务”工作部署,推行在线采集、在线管控、在线联防、在线巡查、在线服务“五大在线+”勤务模式,坚持防为先、防为上,将加强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近日,本刊记者专程赴温州,采访了温州市公安局龙湾区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建武,深入了解了龙湾公安是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践行发展新時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步步深入提升派出所运行新质态的。
治安管控的三阶段
基础管控 在线管控 智能管控
记者:陈局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来采访之前,就了解到龙湾区分局创新“在线+”模式,为基层警务打造“智慧大脑”,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在线管控,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做法。请您就治安管控这方面的情况做一下介绍。
陈建武:感谢《派出所工作》对龙湾公安的关注。龙湾公安近年来在积极探索资源集聚型、手段创新型、防控前置型的基层智慧警务,逐步推动被动警务、传统警务向主动警务、现代警务转型。龙湾区分局的基础管控工作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2014年开始,温州市公安局基层基础支队运用最前沿的物联网技术将“人、房、车、物”等治安要素相关联,通过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功能,在温州市推开物联网治安管控工作,这也是龙湾区分局“基础管控”阶段。到了2016年也就是从G20杭州峰会开始直到2018年,是龙湾区分局的“在线管控”阶段,通过大数据成倍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实战效果,从而改变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可接受度,实现对“人、房、车、物”等治安基础要素的全息感知、在线管理。这个阶段是人工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从2018年起,是从“在线管控”到“智能管控”的过渡阶段,我们将通过推进“实景融合”在线管控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以优化布局、消除盲点、提高密度为原则,进一步扩大人像识别、手机卡口、车辆卡口等智能前端感知设备覆盖范围,引入实景融合、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支撑,打造集门禁、人脸、车闸、视频监控及人力部署为一体的立体实景智慧小区信息汇聚平台,不断提升对各类异常行为、事件、态势的智能预警预测预防能力。毕竟,运用信息化手段达到解放警力、减负增效,逐步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和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和水平,是基层基础工作的大趋势。
减负增效
“五大在线+”勤务模式
记者:在蒲州派出所“创客小镇”智慧警务室,我实地学习并了解了“五大在线”这种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五大在线+”勤务模式。
陈建武:你提到的创客小镇警务室是蒲州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互联网等高新产业企业,创新打造的智慧警务室。给你讲解警务室运作的社区民警王兴貌是蒲州派出所专职的社区民警,龙湾区分局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这对基层基础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近年来,龙湾分局深入践行温州市公安局党委“云上公安、在线警务”工作部署,面对以互联网为承载、以非接触为特征、以跨境跨界为表现的新型犯罪层出不穷的情况,推行“在线采集、在线管控、在线联防、在线巡查、在线服务”等“五大在线+”勤务模式,全面提升了治安基础要素管控的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在防控、打击、惠民等方面取得了多重成效。
一、在线采集,搭建实战数据池。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按照“无盲区布点、非接触采集、弱人工处理、零感知管控、超视距作战”的要求,通过政府出资建设、社会资源共享等形式,在全区范围内搭建基于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抓拍、电子门牌、访客登记系统、重点人智慧手环等前端感知设备的多维感知网络,实时采集车辆、人脸、视频等信息数据,实现对各类治安基础要素的全息感知。同时,坚持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导向,以管理层级集约化、数据分析智能化、采集工具信息化、基础对象数字化为目标,搭建大数据服务器,加强数据融合、集聚优质资源、推进开放共享,为基础管控和侦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撑。
二、在线管控,打造监管新模式。依托“社区警务在线管理平台”,以感知终端为纽带,将“人、地、物、行业、场所”等各类治安基础要素纳入在线管控范畴,通过身份感知、轨迹感知、实景感知等方式,按管控类别、管控等级、管控频率等相关要求,规范开展视频巡查、轨迹研判、实地抽查,一旦发现异动情况和问题隐患,实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置,实现传统人力管理向终端全息感知的模式转变,有效解决基层警力少、管控要素多、管控质效低等痛点、难点问题。
三、在线联防,强化治安基本盘。自主研发具备智慧调度、轨迹跟踪、越界提醒、电子围栏等功能的“在线联防”APP,将公安专职巡防力量、社区(村居)巡防力量、物业保安巡防力量等统一纳入管理监督体系,形成上下一体、协调通畅的巡防组织架构。同时,强化每日、每周、每月警情研判,精准找寻犯罪规律特点,及时通过“在线联防”APP点对点推送预警指令,引导巡防力量带着警情上岗、围着重点盘查、按着指令行动,有效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借鉴“微信运动”步数排名理念,将参巡人员单位时段内的信息核查数、查获可疑对象数、巡逻里程数等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并以积分形式进行排名,作为日常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在线巡查,洞悉网络隐患点。针对辖区内互联网企业逐步增多、涉网案件逐年上升的现状,在辖区文昌创客小镇智慧警务室设立网安工作点,进一步延伸网安工作触角,对互联网企业日常经营、网络安全等实施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网络基础信息排查、安全漏洞扫描、敏感信息屏蔽,有力确保了辖区网络虚拟社会安全。
五、在线服务,打通最后一纳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在全面推广应用“温警在线”(公安政务服务平台2.0版)的基础上,推行自助终端、PC端、手机端“三端并行”的在线服务模式。在辖区文昌创客小镇智慧警务室、永中街道行政服务自助广场配备触屏终端和居民身份证自助办理机,实现二代身份证换证补领等业务一站办理。同时,以“龙湾移动微警务”平台为载体,发动全体社区民警建立“微社区”,设置“微咨询”“微防范”“微举报”等功能模块,实现群众与社区民警全时空在线对接,方便群众快捷获取高品质的警务服务。
共建共治共享
“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样板
记者:在2019年《派出所工作》第2期的新时代“枫桥”栏目中,介绍过蒲州派出所如何运用科技手段给传统警务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其中蒲州街道的老旧小区天鹅湖小区的“华丽转身”堪称“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样板。您能否介绍一下龙湾“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具体情况。
陈建武:2017年,龙湾区分局根据市综治委、市公安局关于“智慧安防小区”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综合治理理念,将蒲州派出所辖区内实有人口最密集、治安状况最复杂的天鹅湖小区打造成“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样板。自2017年11月完成创建以来,小区发案同比下降66.7%,盗窃案件实现“零发案”。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
一、广泛参与谋“共建”。在方向上,坚持“综治牵头、街道主导、公安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分析影响小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突出问题,以“最有序、最安全、最干净”为工作目标,以智能安防体系和大数据应用为支撑,推动形成“居民自筹、党政扶持、社会注资”的建设机制,合力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创建工作。在设计上,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像识别等技术,不断扩大门禁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侵报警系统等感知终端覆盖面,集成打造“智慧安防小区在线管控应用平台”,形成多维感知、即时预警、扁平指挥、高效处置的安防模式,实现小区管理由“传统人工”向“智慧集成”转变。在推动上,立足“惠民生、创平安”的项目定位,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就资金保障、人员编制等问题予以明确。
二、多方联动抓“共治”。一是发动居民自治。为彻底解决小区管理软弱涣散问题,汇聚小区自治力量,该局会同综治、房管及属地街道,指导小区业委会开展换届筹备工作,使业委会成为居民参与小区自治、承接部分管理服务职能、激发小区活力的有力载体。积极组织小区居民参与精细化、智能化的“非接触式”管理体验,优化独居老人等特定群体的居家生活服务,为全面推广应用积累民意基础。二是落实网格主治。加强与街道全科网格的联动,协调综治部门和属地街道配齐配足社区、网格工作人员,构建一支集“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民生服务”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依靠力量。三是实行部门联治。会同消防、交警、综合执法等部门,针对小区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同步开展小区的消防安全、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工作,建成了微型消防站、交通微循环、环境卫生星级评定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和管理办法,有效提升小区综合治理水平。
三、长效运作促“共享”。一是数据共享。围绕“人、房、车、物”等管控要素,强化门禁、监控、访客系统等平台数据的集聚共享,针对不同行为轨迹和模式特征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动态比对发现治安要素异动情况,并即时推送预警指令。同时,进一步统一规范“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标准、数据接口、数据结构等标准参数,有效打通“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与智慧城市、智慧城管等社会管理平台、民生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渠道,保障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成效共享。立足“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使各类社会主体成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参与者和享有者。小区居民作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通过筹集资金、共建自治,共享了“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警情案件大幅下降、人居环境稳步提升”的建设红利;政府职能部门通过主动履职,完成了治安复杂区域的优化治理,有效消除了一批治安消防隐患;相关企业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既创造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又通过民生工程惠及群众,提升了企业形象。三是模式共享。坚持以点拓面,不断总结天鹅湖“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经验,根据辖区不同住宅小区治安状况、居住人员情况等要素,探索适合“开放式”“半封闭式”“封闭式”等各类型小区建设的模式,提供切实可用的建设方案,主动介入指导,大力推广复制,进一步扩大“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覆盖面。
科技创新引领
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
记者:在龙湾分局各派出所的实地采访中,我对龙湾公安以科技创新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印象深刻。您能否介绍一下派出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的做法?
陈建武: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也是温州市公安局党委全面实施“固本强基三年计划”的攻坚之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重在基层,重在预防,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这一实质精髓。我们只有尽可能做到辖区“平安不出事”,才能腾出手来做到对群众“服务不缺位”。
近年来,龙湾区分局党委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在基层基础和治安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从最基础的环节进行提升,从最薄弱的部位进行整治,以加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工作为重点,以强化信息化应用和创新警务机制为动力,以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为保障,全力打造了一批具有龙湾公安特色的品牌项目,有力推动“枫桥经验”与时俱进、落地生根。
例如,海滨派出所蓝田警务室重点物在线管控模式、蒲州派出所上庄村复杂区域综合整治以及天鹅湖“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样板、状元派出所状元街道石坦村出租房“旅业式”管理、创客小镇智慧警务室“五大在线”社区警务模式、永兴派出所聘请28名辖区企业高管作为特聘员参与组建的“共享助调”警调模式、跑出服务群众加速度的“温警在线”、各具特色的“龙湾义警”等平安类组织……另外,在推动社会共治良性互动方面,“乡情警务”是温州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是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名片”。“红枫之家”正是“乡情警务”的落地举措之一。由于蒲州派出所在实战中有效发挥了商会的调解作用,龙湾区公安分局主动将其升格为公安主导、各地驻温商会共建的“红枫之家”警商联调中心。通过建立“红枫之家”警商联调中心,主动借助商会资源,探索多元调解机制,提升流动人口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这些经验做法涵盖了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固本强基工作的方方面面,各有侧重,代表性强。“乡情警务”“温警在线”被浙江省厅列入全省推广的“枫桥经验”典型经验,蒲州派出所在2018年也上榜了浙江省公安机关“枫桥式”基层所队,海滨派出所上榜了温州市公安機关“枫桥式”基层所队。
浙江是“枫桥经验”的诞生地,龙湾公安在传承发扬“枫桥经验”的同时也在积极打造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龙湾样板。下一步,我们要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龙湾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提升,注重在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上下功夫,优化勤务模式,强化风险防控,深化科技运用,打造警务共同体,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