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2019-09-10李朝明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李朝明

摘 要:我国是自然地理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火灾、海啸、泥石流、雪崩、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其造成的损失巨大,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学校作为育人的专门场所,中学地理课程担负着灾害防治教育的重任。那么,中学地理教学中该如何渗透灾害教育呢?下面就我个人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教育;重要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学科,地理教学改革中最为强调的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中学地理教学担负着防灾减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习教育,可以向广大中学生传播灾害知识,如灾害前兆、灾害过程、灾害机理、灾害预防、减灾防灾措施、灾害后果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提高他们对灾害的认识,获得更充分的防灾减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地理学科必须承担灾害教育的神圣使命。

一、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1、能够提升灾害意识

中國大文化背景中并不缺乏灾害预防文化思想,但缺少合理有效的预防文化教育,缺少与灾害文化相应的教育制度、体系和模式由于地理在中学教育中被看做是副科,没有像语数外那样被受到重视,地理教师就成了一群被边“缘化的”人群。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家长对孩子某些片面地引导等各种因素也会对我们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灾害教育能够让学生让家长关注生活地理,对更重自然与人文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且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如今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在日益加剧,灾害的发生人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能够直接获取自然灾害知识

从中学地理教材结构看,它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进而使学生认识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中学地理将会讲授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分别涉及到自然灾害中的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有关内容,还会讲授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着眼,着重讲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涉及社会灾害较多,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具体分析,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灾害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如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灾减灾;或者鼓励学生试探性提出具体防灾减灾策略,化害为利,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目的。

3、能够提高学生的防灾避灾的意识和技能

在四川512大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师生震后1分36秒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谈及成功经验,就源于这个学校每个学期都组织一次全校的紧急疏散演习。学生是易受灾的人群,他们年龄较小,防灾避灾的知识和经验缺乏。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教育不仅可以教授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还从自然灾害角度说,在地理教学中既要介绍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更要将防灾减灾的各种方法、措施、原则介绍给学生,加强学生在灾害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以最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在突发性的灾害中抗灾救灾和生存的能力。

4、能够让学生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近年来经济又取得飞速发展,日益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这些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而自豪。但是我们又忽略了这样一些事实: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问题——土地被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严重、耕地不足,人与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各种资源的开发不合理,浪费严重,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水利工程欠账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进行灾害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既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二、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教育的策略

1、讲授灾害知识和发生原理渗透灾害教育

利用地理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灾害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对灾害的表面印象深入到对灾害概念、分布规律、发生机制等深层知识的掌握。例如:利用地图法,结合地图讲授,有利于学生自我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训练他们的读图能力和地图思维。讲我国的气候类型时,当学生学习了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结合地图找到其在我国的分布区,从而可以找到我国的季风分布区也是我国频发水旱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分析完毕,可以结合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这一实例进行分析,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长江流域正好处于季风气候分布区,因此该地区容易发生洪灾,因此预防洪灾是这一地区的防灾重点。对于长江上游河道的整治,可以提高抗洪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灾害发生的原理、成因和过程,如何预测预防和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例如:地震发生的源地即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为震源,通过地震波传递和释放能量。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人和地面物都会有上下颠簸,横波稍后到达,人和地面物左右摇晃,建筑物倒坍。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即烈度的大小和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有关。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加上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采石,以及滥伐乱垦而形成。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隆隆巨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粘稠的泥石所覆盖等等。

2、开展课外活动渗透灾害教育

灾害教育只局限于地理教材,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之外,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形势多样的灾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灾害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校园专门开设“地理角”、组建了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墙报、小报,专门介绍一些有关灾害地理方面的知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些环境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配合“世界地球日”“国际减灾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植树节”“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消防日”等等加深学生对灾害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灾害意识的渗透。

三、总结

灾害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灾害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广大地理教师需担负起灾害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渗透灾害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晟翊.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的重要性.读写算教师版.2016

[2]王东兴.灾害地理教育教学初探.中学课程辅导.2012

[3]李冬梅.俞欢.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灾害教育.新课程.2013

[4]古勒加娜特·阿布哈伊尔.中学地理课程应加强地理灾害教育.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7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