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交往教学论”指导下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

2019-09-10荣天骄

理论与创新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效原则

荣天骄

【摘要】“ 交往教学论”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提倡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合作与评判,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和进步。将交往教学的理论运用于化学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实现化学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交往教学论;原则;交流与合作;实效

引言

全面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形成,各项能力的提高,还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努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本文将在“交往教学论”的指导下,讨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

1把握本质,推广交往教学

“交往”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社会活动,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是一种社会文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人与人的交往,其根源在于人的群体归属的心理需要,也是传递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其基本指导思想是通过交往教学,达到师生间的互动和互惠。师生应该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到活跃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师生的双边互动,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2多种形式交往,内容丰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交往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不但达成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養,还包括对学生人格的感化,价值观的培育。交往的内容无所不包,在总体上是“物质性交往客体”与“精神性交往客体”的统一。当前,我们多数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生群体的,不能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需要重新审视教学交往的组织形式。其实,教学交往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最近几年出现的“循环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间课前、课后的交往与合作,小组与小组间在课堂内外的合作与竞争,就是个交往教学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3精细设计过程,遵循原则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交往教学中,教师、学生对交往规范必须有着共同的认识,对交往的意义有共同的理解,并且要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则。

3.1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交往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一种获得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围绕教学为目标,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引导各主体间在交往过程中不断机变生成,使教学活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预设与生成和谐。

3.2全面发展性原则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同时跳出自身的经验世界,掌握知识与技能,体味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实现新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

3.3互相尊重的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师和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主体。既然是平等的交往主体,各主体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鉴于师生的相互尊重重点要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和各种想法。只有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根据实际交往,去伪存真

在我们的化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虚假的交往,给人感觉是为了交往而交往。我们把这些讨论统称为虚假的讨论,主要归纳为:造作的交往;非全体性的交往;不平等的交往,这三种交往只有交往的形式。交往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如果交往的各主体间不能以民主、平等、自主、全体、全面发展的形式存在,这种交往就会被异化,达不到交往教学的目的。

5师生交流合作,注重实效

交往教学过程中既要防止“交而不往”,也要避免只有交往,没有合作。合作与交流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思想,在交往关系中和相互理解中获得经验与精神生长,获得自我理解,也有助于教师及时真实地对自我进行科学的评价。

交往教学注重交往实效。没有实效的交往只是教学的花架子。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精心设计,巧妙地引入小组学习、对组学习、大组讨论、个别指导,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锻炼学生意志、形成学生各方面素养来展开教学内容。

“交往教学论”是教学理论中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基本理论,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这一理论的实质,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把握原则,关注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促成化学教学的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 程胜, 郑金洲,课堂教学交往中的虚假与真实.

[2] 帅飞飞, 论课堂教学交往:方式、原则与合理化途径

[3]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刘云彬,《教师课堂交往行为的对象差异研究》,《教育评论》,1995年第2期。

[4]陈旭远,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5).

猜你喜欢

实效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英语课堂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论创新教学方法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