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019-09-10杨棱钊
杨棱钊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便使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加。笔者深入的探究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种技术,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希望能更好的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要点
深入分析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可以发现,高层建筑的建设难度是很大的,因为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更加复杂,平面以及立面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并且施工现场的面积又不够开阔,且现今人们不仅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建筑工程的外表更加美观,上述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加,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施工水平,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设计工作者和施工者还必须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以及使用者对于工程的要求,确定最高效可行施工方案,并积极的引入先进的技术、工艺,还要严格的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1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1 工程量大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其建筑物规模都较为巨大,因此,建筑工人的工程量便会增多,工程承包方便需要聘用更多的施工人员、引进更多的施工机械。高层建筑物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不断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创新,一方面对建筑物进行施工,另一方面涉及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进行优化。在此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便会逐渐增大,全体施工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便使工程承包方与施工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对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1]。
在施工人员对住宅、办公、商业区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施工完成的工程量都是不同的,在此图表中,6月中旬,施工人员对商业区完成的工程量最大。建筑工程的施工量巨大,在不同季节,对施工人员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其完成的工程量具有差异化的趋势。
1.2 埋置深度大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需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固性,使其避免出现坍塌的危险。在风力大的区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更需注重建筑楼层的稳定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会受到侵害。为使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施工人员便需对建筑物的埋置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在埋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地基深度需不小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1/12,建筑楼层的桩基需不小于建筑楼层整体高度的1/15,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至少修建一个地下室,当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现场施工人员能够进行逃生,使危险系数降低。
1.3 施工过程长
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工程量巨大,因此便需花费较大的时间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周期较短的需要几个月,工程周期较长的则需要几年。施工承包方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其需将工程施工周期进行相应的缩短,在此基础上,施工承包方需要对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在此种前提下,再将工程进行相应的优化。为了使工程施工周期得到相应程度的缩短,工程承包方需对施工过程的整体流程进行相应的把控,对于交叉施工的环节,施工承包方更需进行合理的调控,使施工周期得到一定程度的缩短[2]。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 结构转层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对建筑顶端轴线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控,对上部顶端轴线位置的要求较小,而对于下部建筑物轴线的位置要求较高,施工人员需进行较大的调整。此种要求与施工人员建筑过程中的技术要领是一种相反的状态,在此种情况下,便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实际应用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需运用特殊的工法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修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人员需对楼层设置相应的转换层,在此种结构模式中,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楼层的抗震性便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增强。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建筑人员需对楼层的结构转换层的高度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合适的高度基础上,楼层的安全性才能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进而人民的生命健康免受威胁[3]。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使用混凝土进行工程的建设,因此,施工人员需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混凝土质量检验的过程中,需遵照相应的标准,其是否具有较大的抗压性能,是否适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在工程开展前,相应人员应对水泥标号开展相应程度的审查,在审查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较多的错误。此外,水泥与水需对水灰比进行合理的调控,在施工人员运用合理调控比例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开展,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在运用恰当比例配合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从而确保工程的精细化施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根据不同楼层的建筑面积进行不同的混凝土调配比例,从而使工程施工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对于商场等特大建筑层,便需要施工人员进行较多的水凝土调配,在精准计划调配的基础上,保障高层建筑工程顺利施工。
2.3 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房间具有相应的后浇带,在实际生活中,当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时候,会将主楼与裙房之间进行相应程度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使主楼处于中央的位置,裙房围绕主楼进行相应程度的环绕,在连接的过程中,主楼与裙房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开。在运用变形缝的基础上,会使高层建筑的整体布局发生相应程度的改动,为了使此种问题得到相应程度的缓解,施工人员便需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运用此技术的过程中,便能使高层建筑处于稳固的状态中,使其不会出现相应程度的沉降危险,工程施工进度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后浇带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技术,其能適应高层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步伐。
2.4 悬挑外架施工技术
在脚手架搭建的过程中,在建筑物外侧立面全高度和长度范围内,随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同步按搭接连接方式连续搭接与地面成45~60°之间范围内的夹角,此外,对于长度为1m 的接杆应运用5 根立杆的剪刀撑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而对于剪刀撑的固定则应运用3 个旋转的组件,在不断搭建的过程中,旋转部位与搭建杆之间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距离以0.1m 为最佳范围,才能保证外架的稳定性。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当外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才能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根据施工成本管理,低于10m 不是最佳搭设高度,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规范的要求,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0m,20.1m 为最佳搭设高度。在脚手架搭设的过程中,其脚手架的立杆接头处应采用对接扣件,在交错布置的过程中,相邻的立杆接头应处于不同跨内,且错开的距离应至少500mm,且接头与主中心节点处应小于1/3。
在规范中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其高度至少应为160mm,且每个悬挑梁外应设置钢丝与上一层建筑物进行拉结,从而使其不参与受力计算。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承包方为使其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其需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便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人民处于安全的居住环境中,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增长。
参考文献
[1]苏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
[2]魏艳.高层建筑水施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