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教育元素,开展“弘义”特色文化课程建设
2019-09-10范宇敏
范宇敏
【摘要】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如果能充分利用家乡的教育元素,就可以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把家乡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地相融合。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开展的“弘义”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就是基于地方文化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关键词】地方教育元素 弘义 特色文化课程
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如果能充分利用家乡的教育元素,就可以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把家乡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地相融合。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开展的“弘义”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就是基于地方文化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一、大义——极具教育意义的元素
1.富含地方传统文化底蕴的教育元素
大义中心小学位于常熟市的西郊、虞山北麓的一个乡镇——大义镇。大义是良渚文化遗迹的悠久历史文化之地。3600多年前商代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泰伯、次子仲庸让国来吴,并定居虞山北麓下。自此,大义这片古老的土地便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据明代《弘治常熟县志》载:“‘感化乡’在常熟县治西南,泰伯仲庸让国而来,民从之者千余家,悉感其化故名”;到唐代麟德年间,又有乡域北葛墅镇龚氏景才一门因“五世同居、以孝义称”受皇封旌表其门为“义门村”,并让地到小山村一带,遂名为“大义”,由此,滋生了大义这个闪烁着千年“义风”文化的地名。因此,大义不仅是一个学生地域资源文化的实践基地,“大义”更是一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教材。
2.象征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元素
“义”繁体字为“義”,起源于祭祀,有“从羊从我,适宜、道义,聚众力众财以分之”之意。后在封建社会制度下渐形成“忠义、情义、义气”等含义。大“义”汲取“让国、感化,让地、孝义”的义风之源的要髓,并摒弃封建社会中的“义气”等狭隘思想糟粕,渐形成“义风”之要义——精神上的大爱之义、风气上的大正之义、行为上的大责之义,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大爱、大正、大责”教育的最好传统文化教材。
当下的学生,尤其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而“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个“义”不是一般理解上朋友义气的“义”,而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义”。同时,传统文化的教育常常表现为空洞的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我们提出“弘义”课程,就是基于学生立场,立于学生视角,以大义地方特色文化为教育载体,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教育路径。
二、弘义——极有可操作性的地方特色文化课程
人杰、地灵、物美的大义滋养着大“义”之风。在深厚的历史内涵的滋养下,这里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大义”之人——泰伯、仲庸、龚景才、黄公望、汪绎、巫咸、巫贤、范益民、浦仲诚……大义也是一个绿色之乡,湿地之乡。东面3公里就是树木葱茏常熟虞山,南面2公里就是常熟市农业科研植物研究所,北面5公里就是江苏省生态农业基地——中泾生态农业产业园;大义更是物美之地,大义内衣、大义米酒、大义草莓、大义竹编、大义扎花……
“弘义”课程就是探寻与弘扬我们自己家乡大义数千年来所传承的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课程开设“大义人”“大义地”“大义物”三类课程,引导学生去探寻、实践、体验,并让学生展现出眼中的大义、口中的大义、手中的大义、心中的大义,引领学生做一个大爱、大正、大责的义风传人。因此,我校的“弘义”特色文化课程主要是架构了“133”课程模型,那就是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义风习习,大德润生”,建设三类课程,开发三大基地。
1.三类课程是:大义人、大义地、大义物
(1)大义人。我校通过参观大义文史馆,开设“我是小小讲解员”课程,并在“义风讲堂”上邀请历史学家来校讲大义的历史名人的故事;实地访问与考察,去了解当今大义的劳动模范、名人专家学者;调查在外地的正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家乡人,去发现身边默默为他人、为社会奉献心血汗水的“平凡人”(包括父母)。课程活动特别要启发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特的角度来说说我们大义人,写写我们大义人,唱唱我们大义人,画画我们大义人……在培育课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大义人”爱国爱家的情怀、坚守正道的气节、责任担当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自己是大义文化的未来传人,努力做一个传承“义风”的大德大义之人。
(2)大义地。大义东南枕着虞山石,东面怀抱着望虞河,北面镶嵌着中泾三大湿地,南面玉藏着全国著名的农業科研植物研究所基地,真是生态绿色、山清水秀。大义的土地是一个广博的、绿色的学生实践基地,我们开设“热带植物园小导游”课程,培育一批“热带植物园小导游”,以小学生的语言为来参观的人们讲解;我们开设“湿地的研究与探索”课程,让学生用双眼去发现湿地大奥秘,用双手去展示湿地大世界。课程活动会引导学生在大义这灵动的家乡土地上实践、考察、思索、探究,在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怀和建设家乡之责任!
(3)大义物。大义不仅仅“人杰”“地灵”,还“物美”。大义一大批先辈传承下来美服、美编、美食,如大义内衣、大义竹编、大义米酒、大义草莓、大义扎花……还有大义高新园区人正在创造的大义羽绒、大义红木、大义绿品、大义棒冰、大义罐头、大义科技……大义人靠着智慧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创造着一个个“美物”。课程让学生用双眼去发现“美物”,用味蕾去品尝“美物”,用双手去亲制“美物”,并用孩子独特的方式来展现“美物”。如引导学生听听“大义物”的典故,说说“大义物”的故事,写写“大义物”的文章,编编“大义物”的童谣……引导学生在“大义物”的实践活动中领悟“大义物”后面的大智慧,激发学生对家乡人民的热爱情感,鼓励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家乡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
2.开发三大基地
(1)绿色课程实践基地。一是小山农业科研植物研究所。里面有几百种热带植物样本(由几万平方米的暖棚保护),还有几百亩的研究用农作物。二是中泾生态农业产业园(是省长联系点)。园区吸引了神农果园、江苏阿里巴巴科技公司等企业先后入驻,并建设了9万多平方米的三个湿地大公园。
(2)黄公望纪念馆(大义文史馆)。纪念馆呈现了大义的历史,介绍了解大义的历史内涵、历史重要人物及大义的人文风土。
(3)校内”弘义”课程展示馆。在用好校内的“义风讲堂”基础上,设计建设好课程展示馆。展示馆是学生课程活动与成果展示的校内主要场所。展示馆内开设“大义人”“大义地”“大义物”三个展厅,展示学生对“大义”的认识与感悟。
“弘义”特色文化课程充分利用了地方教育元素,有效地进行了校内与校外资源整合,是多学科素养综合培育的实践性课程,是人文素养、品性修养的体验性课程。课程实施将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程变革。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才能树人,开放才能创新”的指导方针,引导学生推倒学校围墙开展以大义特色文化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让学生去领悟“大爱、大正、大责”的义风精神要义,让“义风”习习相传,在“义风”拂过时,为下一代沉淀下的是人文素养、实践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