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实务分析
2019-09-10刘佳王亚变薛丽洋王金相
刘佳 王亚变 薛丽洋 王金相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组织形式、场景设置及实施效果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在环境应急演练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涵盖演练准备、实施、评估全过程技术工作要点,从全流程视角建立了应急演练现场评估模型。通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实务分析,将为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企业有效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工作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演练; 实务; 评估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突飞猛进一方面催生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将我国带入了风险社会现实状态。近年来,我国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及公共安全等领域突发事件频发,诸如“青岛市黄岛区11·22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天津滨海新区8·12爆炸事故”“江苏响水3·21化工园区爆炸事故”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件充分说明我国安全形势总体复杂性。突发事件后果影响中,导致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是各级政府及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不得不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效、科学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尽最大可能减缓污染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害是环境应急处置底线要求。研究表明,有效的应急系统及机制可以将事故损失降低至无应急系统时的6%,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途径是应急演练。
国内外在巩固、提升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法制、机制建设水平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实用性举措,如何更好发挥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锻炼应急队伍、磨合应急机制的作用已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美国国土安全演练与评估项目》(HSEEP)、《国家应急演练计划》(NEP)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应急演练指导性方案,该方案将应急演练划分为讨论式演练、操作式演练两大类;2001年澳大利亚出台了《应急演练管理指南》,提出了演练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措施。我国从国家、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出台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特别是在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都对应急演练的频次、内容等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2009年原国务院应急办出台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从演练组织、准备、实施及评估各环节规定了具体工作内容,成为国内专门用于规范全国各领域应急演练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学术研究层面,国内这些年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演练框架体系、演练技术评估及实例指导等方面,缺少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系统性分析,从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角度构建演练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组织、参与省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实践,借鉴全国各省典型演练组织经验,从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视角全面分析了应急演练现实问题,总结提出了演练全过程实务工作技术要点,旨在为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企业有效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工作提供技术借鉴。
1 环境应急演练现实问题
1.1 需要精准理解环境应急演练实质
应急演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参演单位通过模拟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真实活动以达到演练预先设定的目标要求,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及科普宣教”效果。《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从演练的组织形式、内容体系以及目的作用等方面作出了演练的分类学指导,依据组织形式可划分为桌面演练、实战演练,从内容分类可划分为单项与综合演练,在目的作用上又区分为检验性、示范性、研究性演练。
对环境应急演练内涵、目的及分类等实质问题的精准把握是决定演练效果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演练准备、预设情景是否科学,训练科目设置是否切合实际。体验式学习要求组织者首先要明确演练的目标需求并将其层层分解到各参演单位及演练环节,达到锻炼应急指挥人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实战能力的终极目的。不同的演练目的需求又决定了演练多样性的组织形式,如为了厘清应急责任单位职责及响应流程可采取桌面推演方式进行,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锻炼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而实战演练则重点在于检验应急队伍的响应速度与处置技术效能以及后勤保障能力。近年来,全国多地举行的大型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全方位检验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效果,提高了参演单位、社会公众协同应对事故的意识,但是这种大型示范性应急演练却过多的突出了现场表演的视觉效应,参演单位基本按照预先设定的脚本实施操作流程,对演练的检验性、研究性作用有所淡化。
1.2 需要准确把握政企联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特点
我國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组织形式上几乎采用政府与属地企业联合举行的方式,由企业模拟产生事故场景,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参与处置。政企联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由企业内部先期处置、事故安全救援以及环境污染处置等3个互相关联的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环境污染因素贯穿事件应急全过程。在企业先期处置、事故安全救援环节主要履行抢救受伤人员、封堵事故源头、排查事故险情、划定疏散区域等职责,通常由应急管理部门(原安监部门)联合公安消防、卫计部门负责;生态环境部门主要履行排查污染源、提出污染处置方案、监测环境污染程度、评估污染扩散路径、提出信息发布与应急终止建议等职责。在应急演练中突出环境污染处置与应对是政企联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救援与环境污染处置相互交织、互相约束的现象是这类演练的突出特点,事故安全救援应急情景不应“喧宾夺主”,而应该将环境污染处置环节贯穿始终。
1.3 需要客观评估演练全过程实际效果
演练评估是突发环境事件演练全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及时发现演练前期准备、演练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可预知瑕疵与问题的重要途径,最终目的是检验预案、将现场体会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实践理论。演练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参演人员及演练实施阶段,从前期准备开始就应该同步组织评估,期间要充分暴露多次预演及准备阶段存在的物资准备不充分、指挥协调不顺畅、处置方案不熟悉等问题。
2 环境应急演练全过程实务分析
一次完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由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及总结评估三个过程组成,每一个过程根据参加人员角色的不同又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内容,演练组织架构体系建议划分为策划组、保障组、评估组及参演人员四个部分,履行方案制定、沟通协调、过程控制、物资保障、总结评估及现场处置职责。政企联合与企业内部自行组织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全过程实务内容无显著差异,本文以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演练为例对演练全过程实务作出系统分析。
2.1 演练准备
2.1.1 制定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是指引演练全过程的技术性指导文件,重点在于确定演练目的,明确应急演练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期望达到的效果,在对事先设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诱因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要通过演练锻炼的技能、检验的设备、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以及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内容,结合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模拟事件的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
2.1.2 设计演练方案
方案是对计划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是演练过程控制与演练内容的具体展现。在演练目标的描述上,明确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效果”。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同时可设置若干项演练子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的设计上,应尽可能贴近突发环境事件真实场景,构建高压环境中事件、责任人、应急资源、处置措施之间的联动与协调关系。情景构建可以从企业生产装置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非正常生产工况、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违法排污、停电(断水、停气等)、通信或运输系统故障、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等方面组织演练场景,分析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路径与后果,提出第一时间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与资源需求,明确各项处置任务所涉及责任人、应急资源、处置措施与事故情景之间的制约关系。
2.2 演练实施
2.2.1 演练方案执行
按照演练方案要求,应急指挥机构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对模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情景下的应对措施。演练过程要按照接警、队伍出发、指挥决策、组织协调、应急监测、应急调查、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善后处置等方面,真实反映环境应急的全过程处置要点。在执行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现场视、音频数据,实现事故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视频会商。同时,演练现场应体现环境应急专家的作用,根据事态演化发展增加专家提出现场污染控制、事故处置方案的情景(图1)。
2.2.2 演练过程控制
现场演练要注意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进程。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到控制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其中应重点展现事故应急指令的双向互动过程,如现场应急监测人员要适时报告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现场调查人员应适时报告污染处置动态及成效,专家组应及时报告污染因子演化趋势;政府部门要模拟信息发布职责,根据上述动态信息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
2.2.3 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总指挥应根据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应急终止建议宣布演练结束。应急终止必须依据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结合专家判断作出结论。
2.3 演练评估与总结
演练评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者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策划、实施和后续工作等演练全过程作出客观评价,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在演练评估的方式上,应尽量避免领导讲评总结代替客观指标评估。国内学者在不同演练背景下提出了不同的评估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演练评估层次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应急演练进行定量化评估。以上方法因专业技术性较强且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特点,不适用于基层生态环境管理人员现场作出综合评估。本文根据演练全过程实务分析,提出了打分加权计算法,可对不同类型环境应急演练进行定量评估,适用于基层一线管理人员使用。
2.3.1 演练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由演练准备情况(表1)、演练实施情况2部分组成(表2)。
2.3.2 演练评估模型
评估人员根据指标体系得到演练准备情况、实施情况评估分值,根据公式(1)计算评估总分。
S=S1×0.3+S2×0.7
式中:S:演练评估总分;S1:准备情况评估总分;S2:实施情况评估总分。
3 结论
通过梳理分析国内突发环境事件演练执行情况,提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对演练内涵实质把握不精准、现场环境污染处置情景淡化以及演练评估不规范等问题。
结合环境应急演练全过程实务分析,对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评估3个过程工作内容作出系统概述,从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角度阐述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流程工作程序以及技术要求。
总结提出了涵盖应急演练准备、演练实施两个层面的演练评估打分指标体系,便于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对现场演练效果作出精准评估。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邹梦婷.突查式应急演练规范化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6(9):157-162.
[2] 张小兵,张 然,解玉宾.我国应急演练管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0):68-73.
[3] 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6):153-159.
[4] 黎大端,何松立,王丹彤,等.环境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评估模型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7):123-128.
[5] 承 奇,张礼敬,邢培育,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化工事故應急演练模糊综合评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98-102.
[6] 王春源,林乐顺,董 华,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煤矿安全,2016,47(12):234-236.
[7] 李 群,代德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方法、技术及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7):49-54.
[8] 夏健伟,夏豪刚.一次环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践[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3):78-79.
[9] 解玉宾,张小兵,王建飞,等.突发生产事故应急演练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0):141-148.
[10] 张小兵,解玉宾,曹 杰,等.生产事故引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典型问题剖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4):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