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2019-09-10任程
任程
【摘要】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这些关注逐渐被一个名词所代替, 那就是有效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下面我结合初中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及一些做法:
一、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备课
只有备课精彩, 才有课堂精彩。备课不单单是备教材及备学生, 更不应该是简单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写教案, 每节课的备课都应从以下各方面进行设计:1.备教材 (教学内容) ;2.备心境 (心理准备) ;3.备学生 (知识背景) ;4.备导入 (激发兴趣) ;5.备方法 (教学策略) ;6.备设问 (现场反馈) ;7.备层次 (教学过程) ;8.备训练 (巩固应用) ;9.备语言 (感染吸引) ;10.备板书 (逻辑思路) ;11.备课件、教具 (辅助教学) ;12.备小结 (推扶提升)。
二、有效课堂的生成---课堂的实施
充分地进行预设之后, 接下来就是课堂的实施阶段,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最核心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为此, 我在课堂上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例如, 利用进教室找座位的方法创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情境, 通过猜数游戏、找日历上的规律问题创设方程的问题情境, 从剪刀剪开布片的实际操作创设两直线相交所成角的情境, 通过讲数学家丢番图的生平故事创设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问题的情境等等, 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节数学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在数学课堂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讲授法, 辅导阅读法, 引导探索法, 题组练习法, 指导小结法等,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 我还把辩论、竞赛引进课堂。对一些有不同见解的题目、结论, 鼓励学生进行辩论, 让学生通过辩论, 加深理解, 增强对问题、结论的记忆, 并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如在学完某单元后, 组织一堂数学知识、方法、技巧的竞赛, 课堂上出现争先恐后上台、你追我赶演算的热烈竞争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保护创新意识
课堂中应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相遇应用题时, 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后, 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练习题:王师傅开着客车从甲城去乙城, 每小时30千米, 同时李师傅开着货车从乙城去甲城, 每小时40千米, 经4小时两车相遇,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 假如你是王师傅, 你停在相遇点向前看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王师傅还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乙城?) 要是王师傅回头看呢? (王师傅离甲城多少千米?) 如果换成李师傅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叙述方式的问题, 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 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四) 重方法, 但更要重视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
一节好的数学课, 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数学过程, 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 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 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 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围绕教学目标, 科学训练
现在的学生为了准备考试而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置身于大量的习题中。因为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所以学生就反复做着练习总结记忆解题方法。老师们教学生解题“技巧”, 导致初一部分学生虽然会算正确答案, 却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这样, 唯一的成果就是:因初一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还不是特别高, 他们的测验成绩也许会很好, 但到了初二, 老师们开始困惑, 初一学的很好, 怎么全忘了。这就是我们大量反复练习, 并没有形成能力的结果。数学课堂, 肯定离不開练习,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 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呢?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深挖例题及习题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联想、延伸, 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成知识体系, 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 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我每节课设计的练习题一般遵循三个原则:针对性、联系性、思维性。
(六) 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虽然坐在一个教室里, 但孩子们的基础及学习能力肯定有所差别, 为了“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效率可大幅度提高。这里, “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追求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 它的实现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反思、提升。在教学中,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 坚持不懈, 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与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