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2019-09-10瞿庆楼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生活化

【摘要】: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选择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将生活情境的构建与教学环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心灵震撼,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最终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关键词】:生活化 生活再现 生活化模式 深入生活 合作探究。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他们都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粗浅地谈谈一些做法:

一、情景导入,关注生活

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对道德与法治课的亲切感、实用感。如在教学《社会处处有规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中国式过马路》。这个视频不长,但是场景却很令人震撼,在这些行人眼里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规则,甚至在呼啸的汽车前来回穿梭,视自己的生命为儿戏,场面触目惊心。这样就把擅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完全暴露在学生面前。面对此情此景,学生们在思考:生活处处有规则。生活处处要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没有规则意识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灾难。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行思考,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做一个守法守规的好公民。

这种生活化的场景,有助于同学们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做好自己,提醒他人。我想,这种方式比书本上枯燥的文字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

二、教学活动,再现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师生间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分享学习,分享成功,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生活化的模式组织教学,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探究的经验,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随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抓住良好的时机,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将所学理论知识引入生活,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再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在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谁?两人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发生了不愉快谁会主动去和解呢?你珍视两人的友谊吗?这种利用生活中学生间交友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容易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把学生一下子就拉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去,同时,也能感染其他学生,从而让学生对友谊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如果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他们就能较好地运用教材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再如,在学习《以礼待人》时,通过课文中的“运用你的经验”,运用畅言教学手段,播放视频——“小岩的待客之道”。营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尽快进入学习情境,通过观看并认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学会“待客”。视频中的“小岩”就餐时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玩手机,朋友来了也不打招呼,“眼睛没有离开手机”,“菜刚上齐,他就毫不客气地拿起筷子夹菜吃”……看完后,我问:同学们,“小岩”同学是以礼待人嗎?他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你们在生活中也曾做过像“小岩”一样的事吗?你们认为正确的“待人之道”是什么呢?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同学们纷纷发言,并给出正确的做法,这样通过再现生活,自然而然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三、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显著特点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结论。探究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就应努力还原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编写剧本”,为学生模拟社会真实,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围绕探究的问题组织生生合作,并进行深入探讨,一步步接近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面向学生生活,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学习《文明交往礼为先》时,我针对实际生活中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设计几个问题。首先一个是小故事,题目叫“五亩路”:一个年轻人去张村,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遇见一个老者,他喊道:“喂!老头,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说道:“五亩路”。年轻人说道:“你们这里说路长短为什么不用‘里’而用‘亩’?”老者说:“你不讲礼,我怎么给你讲里?”年轻人站在那里,一脸茫然,若有所思,似乎悟出了什么。同学们,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看来,对人有礼乃为人之本。

【参考文献】:

【1】彭娟,王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考试周刊,2018(55):41-42.

【2】俞淡幸,佘柏奇.基于教材贴合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7.4.12

作者简介:瞿庆楼(1969-02)男 籍贯: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 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