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教在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艺术价值
2019-09-10高静沅
【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位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在当今艺术领域仍然是登峰造极,其中宗教性在梵高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宗教性已经融入到他作品中的每一个笔触,每一块颜色,最终形成奔放的笔触、鲜艳明快的色彩、强烈的情感等艺术特征。
【关键词】:梵高 宗教 符号性 情感共鸣
一、梵高的生活背景以及宗教性在其人生中的产生和发展
18、19世纪的欧洲经济飞速发展,激发了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战争革命纷争不断,艺术和宗教則成为当时人们心中的慰藉,而文森特·威廉·梵高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就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由于梵高的父亲是牧师,这使得梵高从小对父亲极为敬佩,宗教的信仰在他心中扎根。而梵高性情中的悲悯,是来源于他那保守多虑的母亲安娜,“美好之后总有不幸,”她经常告诫梵高及他的弟弟妹妹们,“困难和麻烦之后总有安慰与希望。”【1】梵高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带着虔诚的心去揭开世界的面纱,找寻真正的自我,他将宗教的力量与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用艺术描绘着他眼中的世界。
二、宗教性在梵高绘画中的表现
(一)对比中世纪绘画中宗教性来看梵高绘画作品
宗教在艺术作品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绘画的艺术性审美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消失殆尽,由于当时教会内部的纷争以及教会权力的主导,使得绘画没有真正地“话语权”。回顾那时的绘画作品,宗教性体现的很完整。首先在题材上,几乎是圣经中的神话故事;其次是艺术上的表现,人物造型呆板,画面过于平面性;最后就是画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服务于宗教,没有绘画性,中世纪的宗教理念是过于崇尚神性,弱化人的力量,一切以神为基准。对比之后的新教,宗教的理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思想。
文森特·威廉·梵高一家信仰着“天主教”,也就是“新教”。新教强调每一个信徒都可以成为祭司,每个信徒都有着自己的力量,并且可以加以利用,并不是像中世纪宗教理念那般有着无比巨大的主宰权力。神职在信徒们心中依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普通情感成为了信徒们在宗教中比较重要又习以为常的习惯,这也就使得拥有悲悯之心的梵高对宗教有着很执着的坚持与信仰,并且新教的信仰理念也让他的作品区别于中世纪时期宗教艺术作品,使其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浓郁的悲悯之情,还蕴藏着新教信仰的虔诚态度。
(二)梵高作品中宗教性的作用——情感共鸣
在纽南时期,梵高创作出很多具有强烈宗教性和社会性的作品,其中《吃土豆的人》可以说是将宗教的信仰和对贫苦真实的底层劳动人民悲悯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梵高在这幅作品中故意忽略造型上的严谨,着重用昏暗的色调,略显夸张的人物形态来完成创作,这种“不真实”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更为真实的现实,能够引起心灵上的共鸣。黄色的灯光在昏暗的画面中显得格外的明亮,喻示着上帝的神性光芒,表现出底层人民对上帝信仰的虔诚,愿意用自我劳动和像神祷告获得救赎,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求得一份生存的希望,这也正是梵高想要传达给看画人的一种精神和感受。在梵高苍劲的笔下,人物的面容刻画地很细致,每个人物神情都不雷同,但对于生的渴望和对宗教的虔诚态度是完全一致的。这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在梵高的眼中,却有着不平凡的光芒,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祈求——求得生存,安于天命。正是这种祈求吸引着梵高去用艺术体会和探究,同是信徒,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宗教对于平凡人精神慰藉的强大力量。总的来说,梵高的这幅作品反映出强烈的社会道德感,梵高是将画面中的人物情感与自己的精神情感相融合,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丰富并加深了宗教在梵高绘画中的作用。
三、梵高绘画作品中的宗教性符号
梵高后期的艺术作品将一种宗教性的艺术符号完全发挥到顶级。梵高的向日葵作品中,黄色调为主色调,黄色调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再加上花蕊浓郁的红色,一种热情奔放的生命力迎面而来。向日葵在自然中是太阳的追随者,迎着太阳蓬勃生长,而太阳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有着神性的暗喻,“向日葵”因而在作品中隐喻为梵高自己,带着虔诚的信仰满腹的创作激情通过艺术作品来展示自己,正如梵高他自己所说,“在艺术作品中,我找寻的和我爱的是人——艺术家本人。”【2】梵高就是将自己的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方式来诠释他对世间的看法。
“生命最后的绝唱”——《麦田群鸦》这幅作品是梵高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当时的梵高已经经历了高更的离去、精神的失常等悲痛情境,面对画布,他依然坚持用饱满的创作热情及虔诚的信仰态度来进行创作,但这幅画还是透露着一种黑暗的压抑,精神的失控。画面中黑灰色的云压着深沉的蓝色天空,把金黄的麦田笼罩了起来,远处黑压压的一群乌鸦在空中低飞,有一种精神的压抑感与蓬勃生命的冲击。这幅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宗教性符号,金黄色的麦田喻示着生命的绵延,蓝色天空上和点点星光喻示着《圣经》中的“上帝”与“天使”,再加上短而紧凑的笔触和漩涡式的绘画语言,大量对比色,突显出强烈的矛盾感,显示出梵高在精神失控下躁动的内心,透露出抑郁和孤独。
结语
梵高的每一幅画,都有着强烈的宗教性符号,它们赋予了梵高艺术作品更多创作激情和自我救赎。梵高众多成名作中隐喻的坚毅执着而又孤独倔强的自己,才是最高的艺术价值。他虽是个有艺术魅力的孤独者,这是他人生的悲剧却又是艺术上的喜剧。
注释:
【1】(美)奈菲.(美)史密斯.沈语冰等译.《梵高传》.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30.
【2】(美)奈菲.(美)史密斯.沈语冰等译.《梵高传》.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4.
【参考文献】:
【1】 夏长春.浅析梵高——向日葵.[J].大众文艺,2011:13.
【2】 洪佩奇、洪叶.圣经故事(新约篇).[M].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
作者简介:高静沅(1995.0312);性别:女,籍贯:山东省烟台人,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美术(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