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法治教育

2019-09-10陈棕胡华文张汉飞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法治教育

陈棕 胡华文 张汉飞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与法制建设成为当今高校的必修课。高校法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其行为举止,维护师生群体的合法权利,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步伐,建立和谐的网络环境和安全的社会秩序。本文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出高校法治教育需要完善的内容,进一步提出提高高校法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 法治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途径

一、高校法治教育现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形势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高校的思想观念也从完全服从国家招生培养计划、强调高校管理和工作分配转变为学生自费读书、自主就业,这种观念极大的影响了高校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传统的管理理念是学生服从于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属于单向管理机制,缺少对于高校领导以及教师的反馈制衡作用。严格恪守校纪校规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权利,继而造成一些学生权力被侵犯的事件,这些事件或多或少的发酵导致一些学生错误的行为,这就给高校教育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法制教育,健全学生与高校的法制观念,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高校在法治教育上的缺失及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学生个人因素。一般在校生基本以学习专业知识、陶冶艺术情操和加强体育锻炼为主要的学习任务,认为自己不犯法,法律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是个学不学都无所谓的存在,缺乏法律意识。因此大多数高校学生法律意识非常薄弱,对于权利和义务的理解更是处于懵懂状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部分道德感不高的学生容易不受法律约束,做出违法犯法的行为。

其次,高校缺乏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仅仅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其效果非常单薄而又微弱。高校对于法律知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法律意识得不到很好的指导。

最后,社会环境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社会纠纷多是通过强权或者是报复心理解决,再通过互联网以及新闻媒体等信息媒介传递到学生眼前,各种不同的评论、谣言和不良言论让部分学生迷失,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给学生种下不良的思想和三观。

二、高校法治教育的意义

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法律作为国家长久治安的根本保障【2】。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必须提高法律意识,而高校法治教育就是全面提高法律意识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一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参与到我国法律制度建设中,增进高校学生现代法律观念,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树立法律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和谐社会的保障基石就是法治,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难以得到全面推进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大多数人民法治观念不强,大部分地区法治教育不够全面,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网络暴力和谣言影响极大,违法犯罪活动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因此社会和网络环境的秩序需要新生一代的主力军去维护,通过加强高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其判断能力和法律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严格遵纪守法,辨析违法犯罪活动,规范自身行为举止,正确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三、关于高校法治教育途径的思考

为了使法治教育建设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操作性,需要对高校法治教育途径进行系统的思考。从多方面改善法治教育的环境和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出发,让法治教育成为高校一种常规性的教育,而非仅仅停留在认识和考试层面。

丰富法治教育的方法,革新法治教育的考核方式,从而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通过课程教育单方面灌输的方式進行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社会现实案例以及课堂实践活动结合的较少,课程显得单调乏味。如果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增加课程的魅力和趣味性,比如模拟一个小编制的法庭结构出来,让学生参与其中直观去体验法学的魅力,也可以通过小组辩论的方式,培养法律逻辑和法治意识,定期的开展法律课堂讲座活动等,结合社会现实案例,开阔学生的法律视野。在进行学生法治教育考核上,由原来的重视考试分数转变为注重法律素养的提升上,比如通过降低考试分数所占考核成绩的比例,增加课堂互动、论文撰写以及社会调研报告的成绩比重,将考核方向转变成强调法律观念的培养和法律知识的运用上来。

由于新时代的学生接触互联网和媒体平台的时间最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法治教育栏目,通过开设法律咨询栏目、法治教育普及栏目以及网络举报制度,与学生进行交互式、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倡导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增强社会批判能力和正义感,以便更好的开展高校法治教育实践,培养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三观,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要。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必须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同时高校自身也要对其教育机制的弊端进行改善和革新,确保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耿兆辉,易崇艳.中国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2014,6.

【2】李婧.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3】林雪楠,高军.高校法治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

作者简介:陈棕 男 汉 湖北仙桃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 仙桃职业学院 机械设计、振动噪声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法治教育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