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学评价研究

2019-09-10耿祥云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失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教育教学内容的内隐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都呼吁更加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目标的层次性要求评价指标多维化,价值观内容的丰富性要求评价方法多样化,实践养成的过程性要求评价周期的长期化、日常化,实践养成活动的实践性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学评价

评价不但是总结教学成果的过程,更是信息反馈、教学反思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后期的教学与学习工作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体系的失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育深陷应试教育泥潭的直接因素。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准确全面地反馈课堂教学成效,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调整有精确定位的功能,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巩固课堂实践成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指标多维化

在实践中认知、认同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逻辑内在地要求教育评价指标多元化,包括基础知识评价、情感态度评价、行为能力评价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以及教育环节的层次性共同决定评价内容和指标需要多维化。

评价内容多维化可以与教学三维目标相结合,从认知水平、认同水平以及践行习惯养成三个维度进行,也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价值层面考查。评价内容准确和评价指标全面是形成可信有效的评价结果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学成效的评价指标处于过于简略的状况,导致对实践养成效果的检测和反馈不到位,难以寻求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方案。评价指标不仅仅要关注课堂内学生的学习表现,还要延续至课后的行为考查。不仅仅要关注教材内容的记忆背诵,还要拓展至价值行为习惯的考查。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效果的指标分维度、划水平,为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做好量化与质化准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方法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教育要求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往把笔试作为唯一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性考试分数的弊端,重新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反馈、总结,充当“质检员”的角色,对后面的教学实施发挥重要的纠正和导向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观察评价法、考试、专题作业法、知行综合评价法、研讨评价法等。其中专题作业法打破传统的书面作业任务,而是转化成关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活动任务,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方式作为成绩加以评价考核。如此一来,以活动的方式来评价活动效果,使上课内容在课后的实践中得到巩固。知行综合评价法把握学生知识提升和行为成长情况的综合性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除了以卷面的形式对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层面加以考核,还突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双向考查。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成效需要通过学生外化的行为和思想品德的变化加以判断,知行综合评价法遵循了实践养成的内在逻辑,从认知层面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认同层面分析学生情感体验变化,从践行层面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核心價值观实践养成评价方法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类型上,同时还体现在使用上。实践养成评价指标多维化,相应地则需要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考核。可以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内容和实践养成的认知、认同、践行层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核心价值观认知层面的考核可以通过试卷考试进行,认同层面的考核可以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进行,践行层面则可采取观察、专题作业法、知行综合评价法、研讨评价法等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目标、实践教学方法的特征选取合适的、多样的方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考核日常化

学生的日常行为既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表现形式,也是检测核心价值观内化情况的依据。实践养成的评价抓手除了在创设的课堂实践活动教学中,更应该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育视角不应该只停留在他人特意为学生创设的实践情境中,同时要从小处抓起,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要培育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选择倾向,需要进行一次次的行为训练加以固化成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考核日常化,就是要从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做到以小见大。如要求学生在升旗仪式过程中保持安静,面向并注视红旗,唱国歌时要声音嘹亮,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再比如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引导班干部发挥其在班级的职责,以培养学生忠于职守,服务大家的意识,加强敬业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帮助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行为方式,以此判断学生的内化效果,并对偏差行为加以纠正。评价考核日常化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内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外化为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在一遍遍的行为强化中学生无意识地养成了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实践养成的过程性决定了实践养成考核周期的长期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主体多元化

社会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要求准确、全面、客观,除了关注评什么、以什么为考核依据、考核周期与频率之外,还要关注谁来评。评价主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效果的评定和判断者,其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并间接影响后续养成教育的实施方向和进程。评价主体的地位决定了主体选择需慎重。学生和教师是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育过程的两大主体,都应具备评价的资格。要打破教育评价时教师“独掌大权”的错误观念,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因为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核心价值观养成发挥成效时学生第一个感知到,并且是感受最深刻、明显的。同时,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过程中需关注多个个体的认知、认同与行为变化,难以做到准确、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养成情况。因此,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应然要求,同时也是必然结果。

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类别上的多元,同时也体现在学生群体内部的形式的多元。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同学是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学习的伙伴、合作者,除了学生本人之外,对个人思想、情绪、情感、行为状态了解最明晰的人,因此,除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外同时不能忽略同伴群体之间的互评。互评的方式相比较教师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相比较自评更具有客观性。具有他评、自评和互评等三种表现形式特征的多元化主体评价,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效果考核呈现及时、客观、到位的优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目标的层次性要求评价指标多维化,价值观内容的丰富性要求评价方法多样化,实践养成的过程性要求评价周期的长期化、日常化,实践养成活动的实践性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体系要统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求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能够协调运作,将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教育从教到学再到评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评价体系要统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求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能够协调运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教育从教到学再到评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胡树祥,吴满意.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本文系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践养成研究”(项目编号 SJCX18_0703)成果。

作者简介:耿祥云(1995- ),女,民族:汉,籍贯:江苏扬州,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