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危机概念、产生原因、类型及应对方式综述

2019-09-10宋贝林汉文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大学生

宋贝 林汉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产生原因、类型及应对方式,一方面有助于高校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策略和防御策略,另一方面可为心理危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研究基础路线和参考。本研究综括前人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种类及应对方式研究,以期厘清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研究方向,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一方面面临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适应成人的社会规则,在双重要求,双重身份不明的状况下,最易出现心理危机,刘姗姗(2019)认为青年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外界环境及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冲击,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据2018 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调研证据》数据显示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现象,其中 30% 的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10% 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目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种类,应对方式研究错综复杂,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亟需提炼,梳理,厘清,明确相关研究方向,可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概念、产生原因、种类及应对方式的综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综述内容

2.1心理危机概念

心理危机最初来自于G.Caplan(1964)关于预防精神病原理的研究,在他看来心理危机的发生一定和个人面临的困境有关,困境情境是一个人心理危机的前提条件,当个人面临困境时,如果他之前处理困境问题的已有经验或者目前拥有的处理问题的支持系统不能应对眼前面临的困境问题时,个人就会产生焦虑、不安、躁动等心理困扰,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就是心理危机。Caplan关于心理危机的定义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 Folkman、Lazarus&Praisal,1986),直到今天心理危机一直被认定为一种失调的心理状态,例如:就心理学而言,心理危机普遍指个体或群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生活挫折或公共安全事件时,既无能逃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应激的方式来应对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况(邱鸿钟,2010年)。近年来心理危机研究出现新的内涵,部分研究者认为危机不再意味着是迫在眉睫的大灾难……而是生命中一个必要的转折点,即生命发展中所面临二选一的决定性时刻,它汇集了成长、复原与更进一步分化时所需的资源 “危机”一词既有危险(danger)的意思,同时也暗含机遇(chance)(顾瑜琦,2013)。

不难发现,心理危机概念和内涵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心理危机不再只是负性心理的蕴意,心理危机从单一的失衡状态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心理危机形式多样,比如网络心理危机(张鹏程,2016);大学生心理危机也因科技、互联网络的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态势。

2.2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概述

按照Caplan的定义,每个人都是心理危机的发生体,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心理危机的感受。大学生心理危机则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发生的心理危机进行研究的内容,显然,大学生困难情境则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主要阵地,按照Caplan对困难情境的理解,需要明确大学生困难情境,这里主要指大学生群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和供给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围绕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基本供给严重不足或过剩,或存在出现过多或过少的变化的可能性,大学生就有可能会担心受怕,产生心理危机,可见,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负面的,如失恋;也可能是正面的,比如充足的时间,优越的生活条件。

传统研究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有负性的困难情境引起,从个体内在层面来说,例如:失恋,个体的认知失调、情绪障碍、(张鹏程、沈永江、杨荣华,2016),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等内在特质以及及,是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重要预测因素,焦虑情绪则可作为危机的重要预警指标(曾红、严瑞婷,2018);从个体外在层面來说家庭教养方式,舆论媒体负面信息宣传过度,校园人际,个人生活事件、童年受虐待的经历等,以往研究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危机的预警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内在,外在,个人还是集体,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困难情境出发进行研究。

然而近年来,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向好,大学生群体在满足基本需求上无忧,大学生普遍出现了另外的心理危机,例如更优消费途径的带来的网络消费心理问题,校园贷引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大学生无聊心理,无意义感日益突出等危机问题,优越的、需求过剩的生活条件,同样会带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这些层面亟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探究。

2.3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及应对方式概述

目前普遍将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为:生长性危机(maturational crises)、内部危机(internal crises)、常规性危机,个体发展是个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过程,个人发展分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具有阶段特征同时也具有本阶段的局限性,低级阶段的心理能力不能解决面临的高级问题,例如让一个婴儿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急切想得到的婴儿来说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就会带来巨大的危机,婴儿会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哭闹,会生气或者出现破坏性行为。同理,大学生阶段面临的那些因为自身能力还没足够强大而不能应对困难情境的状态就是该阶段心理危机产生的生长性危机,例如:大学生因为和异性交流而紧张,而老人和孩子却不会。每个个体都会面临这样的成长,也都会出现这类危机事件,可见这类危机具有常规性和可预见性。

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es)、外源性危机(Exogenous crises)、适应性危机(adaptive crises)(normative crises)(Caplan,1974;Lazarus,1976;Burgess,1976),这类危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可能面临的是什么,这类危机指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遭遇到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例如:大学生可能因为一节课堂老师突然的批评而痛苦不堪,也可能因为突然收到情书出现失眠。

现有针对生长性危機的应对方式主要是预防为主,例如目前高校建立三级防御机制,平时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境遇性危机以直接干预为主。例如SFBT(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干预过程,平衡干预模式,认知干预模式,哀伤辅助模式,社会资源整合模式,美国红字字会干预模式,危机事件应激报告模式,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杨 鸣 、居俊、董海涛,2014)等等,概括来说大学生心理危机可以分为可预见性危机及干预,不可预见性危机及干预的处理,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危机采取干预措施,而对于成长性危机预测不足,研究策略较少。

3.综述发现

综上可见,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更多面临的是生长性心理危机,预防大于直接干预,然而目前有关大学生危机主要停留在问题出现再解决的层面,对于大学生生长性危机预防机制不足。同时,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内容陈旧,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已经远远超出前人的研究范围,大学生心理危机应适应社会发展,针对时事问题进行预防干预措施的挖掘与研究。最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处于更优越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相较于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安逸的大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带来的心理危机更值得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姗姗.哪些心理问题容易困扰大学生[J].人民论坛,2019(12):136-137.

【2】李永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4):486-489.

【3】张鹏程,陈宁.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的类型、机制与干预[J].当代青年研究,2018(01):124-128.

【4】刘平,吴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指标模型基础研究[J].职教论坛,2017(08):19-22.

【5】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42-45.

【6】张鹏程,沈永江,杨荣华.青少年网络心理危机的内涵、影响因素与干预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33):76-79.

【7】 顾瑜琦,孙宏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8】 邱鸿钟,梁瑞琼.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1.宋贝,百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2.林汉文,百色学院,学生工作部,馆员,学生教育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该项目受2016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项目课题支持,项目编号:20161C070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大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心理小测试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