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初探

2019-09-10甘敏刘学周曹占风黄耀龙陈颖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药材甘肃省精准扶贫

甘敏 刘学周 曹占风 黄耀龙 陈颖

摘要:综述了药材产业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意义,分析总结了政策资金扶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业扶持+扩大贫困户生产托管、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三变"+中药材种植、创新储藏加工+销售联结体、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强化科技研发+增强内生动力、品牌创建+提升产品公信力等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扶持;精准扶贫;模式;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6-0072-05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ff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and crop and the water-saving benefits in the oasis irrigation area of Hexi Corridor.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technique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crops and the coupling model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under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nutrient losses, which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further.

Key words: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Water saving;Cultivation;Benefit;Hexi Corridor

2018年,甘肅省将中药材产业列入脱贫攻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1 ]。我们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现场调查中药材生产基地、药材交易批发市场、贮藏库,走访种植大户、相关企业和合作社,与市、县、乡及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骨干、专家、合作社负责人、企业代表广泛座谈交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甘肃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总结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创新模式,以期为甘肃现代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提供科学依据[2 ]。

1   药材产业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意义

甘肃省不仅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而且有悠久的中药材生产经营历史。近年来,甘肃省不断提升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面积和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列。但甘肃中药材产区多为高寒边远山区,自然气候严酷,农业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将“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列为首要脱贫措施[3 - 7 ],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新战略、壮大县域经济,实现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的主要抓手[8 ]。近年来,甘肃按照“全域规划、区域布局、流域发展”思路,依托项目带动,引导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贫困农户直接参与中药材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对象精准脱贫。尤其是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甘肃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知》、《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行动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产业扶贫政策,投入“真金白银”支持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落实并完善“一户一策”,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对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对象的精准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2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2.1   政策资金扶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2009年,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出台《甘肃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2012年启动《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017年甘肃省农牧厅印发《关于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意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及《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资金扶持中药材产业任务计划》等政策文件,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7 500万元,推动了全省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和种苗基地建设。建立了甘肃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进一步提高种子种苗繁育供应能力,2018年全省种子种苗集中繁育供应达65%以上,解决了中药材种源不明、种质退化、种苗成活率偏低等问题。各地还通过项目倾斜、贷款帮扶、市场拉动、科技推动等措施,引导药农建设规模化育苗基地。如靖远县黄河灌区的北湾、平堡、刘川等地建设枸杞育苗基地,宕昌县阿坞镇麻界村开展当归日光温室熟地育苗。同时,种苗繁育企业还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2018年甘肃普尔康药业扶持务工贫困户月收入提高1 000元。

2.2   产业扶持+扩大贫困户生产托管

近年来,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与产量持续增长,并建立了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甘肃贫困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2.7万hm2,约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76%。各市州县区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为贫困户精准脱贫提供有效的渠道和载体。如临夏州和政县出台“1+3+5”政策,即5农户(包括贫困户)生产托管种植中药材5亩以上,待验收通过奖励补助资金3 000元;生产托管种植中药材10亩以上,奖励补助资金5 000元。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充分激发了药农的内生动力,调动了药农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自强奋斗精神日益涌流,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2.3   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全省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促进了中药材生产提质增效,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和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中药材种植大县岷县以“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为模式建设核心标准化示范基地0.6万hm2,在贫困村建设标准化基地50个0.17万hm2,实现全县预脱贫村都有1个33.3 hm2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贫困户参与率达100%[9 - 10 ]。礼县桥头镇麻元村流转贫困户撂荒土地,2018年建立大黄良种繁育基地6.67 hm2+种苗生产基地13.33 hm2+标准化基地13.33 hm2,长期性用工3人,季节性用工1 250人次,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累计增收15万元。标准化种植还促进了中药材提质增效,提高药材品质。

2.4   “三变”+中药材种植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三变”+中药材种植模式,精准建立产业扶贫机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扶持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大力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运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通过利益联结在一起,让贫困户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如榆中县贡井镇吕家岘村建立“三变+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基地”利益联结机制,采用保底分红、盈利分红、劳务分红、技术分红等多种分红方式,将土地、器具、资金、人力等资源要素汇集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合作市地瑞村与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以“企业+种植基地+村集体+农牧户”作为“三变模式”,将16户农牧民的11.53 hm2土地使用权折股量化到公司进行保底分红,土地年保底分红达5.19万元,拓宽了农牧民脱贫致富路。宕昌县苏都村贫困户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大东山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116户贫困户参与“三变”改革,其中66戶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形式入股合作社,享受2017年股息分红。同时,合作社与贫困人口签订劳务合同500份,提供劳动工作日8 500个,实现人均增收625元,带动109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2.5   创新储藏加工+销售联结体

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过程中,甘肃省还强化政策支持,细化扶持措施,延长产业链、提升效益链、挖掘价值链。中药材加工正在由农户分散的拣选、清洗、整理等初加工,向规范化切片、饮片加工等方向发展。2018年,全省中药材加工企业达200多家,年加工能力60万t以上。中药饮片加工、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以及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一是中药材加工产业集聚推动发展。如渭源县建成以中药加工企业60家,获《药品生产许可证》29家,GMP生产认证28家。特别是2018年引进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配方颗粒和精制饮片生产项目,中药材初加工能力已达7万t,多个制药企业已成为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和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二是在构建仓储销售体系。如渭源县推广中药材真空储存、充氮储存等先进贮藏技术,探索无硫保鲜仓储方法,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3万t。发展中药材合作社836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 000万元,折股量化带动1 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实现分红收入1 000元。全县建成以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以会川江能、莲峰、新寨市场为中药集散点,其他市场为网点的中药材营销网络体系,年交易量10万t以上,交易额达16亿元。三是在开设销售窗口、拓展市场。如礼县充分利用与河北安国、广西玉林、安徽亳州等客商及湖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等地制药企业的稳定供货渠道,为产区药农提供信息、技术及订单生产,达到中药材品种多元化发展,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

2.6   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

积极探索“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脱贫模式,推进“三变”改革,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宕昌县特色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了中药材产业部,在每个村组建村“两委”领办的合作社337个,形成“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组建中药材合作社581个,吸纳贫困7 690户34 144人,累计投放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9 118.9万元,受益贫困户占全县未脱贫户51.6%。吸纳无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到公司,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双重保障原则,累计向公司、龙头企业入股到户产业扶持资金8 501.95万元,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创新带贫发展模式,如甘肃中天药业在宕昌木耳、哈达铺等乡镇建成羌活、当归等中药材药源基地133.33 hm2,订单面积达0.35万hm2,实现药源基地、订单帮扶新突破。

2.7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

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帮带作用,全省多地各级政府制定出台《龙头企业帮带贫困户稳定增收实施方案》,鼓励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带协议,承担帮带贫困户产业发展任务,为贫困户提供生产信息、技术指导、务工就业、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走出龙头企业精准帮扶的新路子。如民乐县通过采取贴息、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壮大中药材生产、加工、购销规模,建立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达4万t,扶持发展初加工户33户,加工能力达1.3万t。建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模式,强化了龙头培育,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专业合作组织400多个。为进一步健全中药材营销体系,投资1.26亿元建成集孵化、咨询、电商、投融资等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入驻中药材种植、加工及营销企业达68家。

2.8   强化科技研发+增强内生动力

甘肃中药材生产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提高科技有效供给,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以创新驱动现代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一是甘肃省农牧厅先后支持40余个以道地药材为主的科技攻关项目,获省部级科技二、三等奖励多项。二是选育出具有知识产权的9个药材品种(品系),完成SOP及技术标准14个,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和培训教材10部以上,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三是中药材重点县渭源县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研发的当归膜侧斜植栽培技术、地膜种植增产及覆膜育苗种植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富硒黄芪栽培技术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建成标准化基地2.00万hm2,其中企业与农户紧密性利益联结共享基地0.33万hm2。为1.1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中药材产值保险176.74万元,有效保障贫困户种植收益。四是民乐县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建立国家中药材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民乐分站,研发出工厂化育苗、覆膜垄作、肥水一体化、移动喷灌、机械采收等成果达21项,每年培训中药材从业人员2 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借助甘肃党参在全国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达90%以上的优势,兰州大学牵头32家科研院校和企业成立了“甘肃省党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志着甘肃党参产业发展进入“技术创新、合作交流、成果推广”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甘肃党参产业综合产值跨越式提升。

2.9   品牌创建+提升产品公信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甘肃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开拓市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岷县借助“千年药乡”、“岷归”两大金字招牌,围绕种植标准化、仓储规范化、加工精深化、产品品牌化、营销专业化、产业链条化等方面开拓创新,先后获中国当归之乡、岷归原产地标记、绿色食品及有机产品认证、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岷归”全国驰名商标、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出口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等一系列殊荣,中药产业成为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渭源县不断强化中药材加工转化和中药材产值保险,做大做强“渭源白条党参”、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白条党参地理标志认证等三大品牌,中药材产业规模更快扩张、产业结构更趋完善、产业效益更加显现,真正将中药材产业培育成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面提升了中药材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为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11 ]。

3   小结

立足脱贫攻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甘肃将中药材列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结合“一户一策”,实施贫困地区中药材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加大了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建设了一批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强化科技研发引领产业发展,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三变”、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储藏加工、品牌创建、互联网+等有效做法,实现了贫困户与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中药材产业覆盖全省10个市州51个贫困县区、508个贫困乡镇,分别占全省贫困县区和贫困乡镇87.9%、51.9%。全省有5.8万贫困户、23.9万贫困人口通过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脱贫,涉及全省的54.6%贫困人口。2018年,全省75个贫困县中有43个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覆盖1 300多个贫困村,主产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贫困户“钱袋子”真正地鼓起来,实现了中药材产业真脱贫、脱真贫。

参考文献:

[1] 康天兰,刘学周,曹占凤,等.  甘肃中药材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19(1):90-94.

[2] 林泽亮.  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模式及创新分析[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3] 乔德华,贺春贵,窦晓利,等.  东乡县精准扶贫路径探讨[J].  甘肃农业科技,2019(1):80-86.

[4] 山西省农业厅宣传中心.  做活产业大文章 构筑精准脱贫路[N].  山西日报,2017-04-26(004).

[5] 马   楠.  扶贫视域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9):3801-3805.

[6] 黄明维,刘善灵.  黔南州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4):7-8.

[7] 刘洪强,常   峰,杨莎莎.  中药材产业化扶贫开发对策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为例[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1):102-105;109.

[8]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8-06-15)[2019-02-02]http://mzj.shuoz hou.gov.cn/xwzx_10468/mzyw/201808/t2018082 2_210419.html.

[9] 黄依依.  精准扶贫背景下甘肃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8.

[10] 刘养卉,黄依依.  岷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问题探讨[J].  甘肃农业科技,2018(4):68-71.

[11] 刘诗吟.  药库变金库 走出致富路[J].  甘肅农业,2018(22):13-16.

(本文责编:陈     伟)

猜你喜欢

中药材甘肃省精准扶贫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