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牛蛙养殖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9-10曾学平戴一环黄雅贞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牛蛙赣州市养殖

曾学平 戴一环 黄雅贞

摘要:阐述了赣州市牛蛙养殖现状,分析了牛蛙养殖的成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牛蛙养殖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牛蛙;养殖;赣州市

中图分类号:S966.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牛蛙养殖在赣州市范围内有蔓延发展趋势,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和破坏。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市牛蛙养殖现状及清理整治等相关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近期,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2018年赣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對全市牛蛙养殖现状及清理整治等情况进行了集中调查和调研,现将赣州市牛蛙养殖现状及对策建议综述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牛蛙养殖现状

全市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上犹县、崇义县、全南县外均有牛蛙养殖,据调查摸底,全市共有牛蛙养殖户(企业)775个,养殖面积4659.9亩,分布在全市14个县(市、区)83个乡镇234个村,养殖产量 18291.25吨。其中宁都、瑞金、会昌、于都、石城、安远等县(市、区)牛蛙养殖较为严重,特别是宁都尤为突出,近两年养殖户543户,养殖面积达2029.2亩,养殖产量10146吨,占全市牛蛙养殖面积的45.9%。

2.2  牛蛙清理整治情况

牛蛙养殖已引起各地的重视和关注,从2018年4月份开始,许多县(市、区)已开始了牛蛙养殖清理整治工作,宁都、瑞金、石城、会昌、寻乌、安远、于都等县(市、区)政府发布了《禁止牛蛙养殖公告》,成立了清理整治牛蛙养殖领导小组,下发了清理整治文件,出台了实施工作方案。目前,全市牛蛙清理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5月20日,全市共清理整治牛蛙养殖218户,养殖面积2826.2亩,占全市牛蛙养殖面积的60.65%。

2  牛蛙养殖迅速扩展原因分析

牛蛙属于两栖类,无尾目,蛙科。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养殖。赣州市牛蛙养殖从九十年代开始,当时会昌等地因牛蛙特种养殖而闻名全省乃至周边省市,以后随着市场行为逐渐减少,但牛蛙养殖在我市一直存在。近2年来,牛蛙养殖在赣州市迅速蔓延发展之趋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牛蛙养殖产业转移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广东、福建等牛蛙主产区纷纷禁养和退养,赣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牛蛙养殖;同时,牛蛙消费市场需求大、空间大,因此大量牛蛙养殖产业转移到我市发展。

2.2  牛蛙养殖利益驱动

牛蛙养殖周期短(8~13个月),见效快,基础设施投资不大,主要成本为幼蛙和饲料,高密度养殖产量高,高的每亩可达1万公斤。据调查测算,牛蛙养殖成本大概在8元/公斤左右,2018年9月份以前牛蛙销售价格16元/公斤,高的时候达到28元/公斤,每亩纯收入可达到8万元,利润十分可观,效益好,许多养殖户蜂拥而上。

2.3  牛蛙养殖企业运作

据调查,我市牛蛙养殖种蛙和饲料主要来自福建漳州、广东饶平两家饲料企业,企业统一提供蛙种、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提供养殖技术、统一收购商品蛙。相关企业打着“五统一”的口号,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培育个别牛蛙养殖致富典型,其鼓动性和辐射性非常广泛,众多农户跟着养殖。如宁都固村、固厚等偏僻山村都有许多农户开始养殖。

2.4  牛蛙养殖与产业扶贫挂钩

目前全市牛蛙养殖经营模式主要以招商引资、福建、广东等地人员与当地合作经营、农户自行养殖等模式。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任务的贯彻落实,有些乡镇为了寻找脱贫致富的项目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商开展牛蛙养殖,要求带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脱贫,或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引导和鼓励贫困户进行牛蛙养殖。这些因素也带动了牛蛙养殖在我市迅速蔓延的原因之一。

3  存在问题

3.1  牛蛙养殖污染环境问题突出

目前我市牛蛙养殖多为高密度、高投料、高产量养殖模式。一是对养殖水体造成较大污染,我市牛蛙养殖场(户)多数没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化学需氧量(COD)绝大多数养殖场(户)均超标,氮磷指标也超标。二是污染土壤,牛蛙养殖高投料,饲料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三是污染环境,不按照规定使用药物、消毒剂等,多数牛蛙养殖无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蛙随意丢弃影响环境,同时,牛蛙的鸣叫也影响环境安静,扰民。

3.2  清理整治阻力大

一是牛蛙养殖设施简单,投资少,养殖条件和养殖技术不高。因此牛蛙养殖存在面广点多的现象。二是牛蛙养殖场(户)身份多样,既有招商引资的外商,又是合作经营的企业(场),还有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和普通农户。三是当前牛蛙存量大,市场价格低(10元/公斤左右),收购企业有意压价;另外还有大量幼蛙,养殖户不愿处理,抵触情绪大,个别地方已发生养殖户上访的情况。因此在清理整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多,阻力大。

3.3  清理整治和监管难度大

牛蛙养殖监管涉及到环保、国土、水利、林业、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而农业农村部门作为水产业的职能部门,并没有相关禁养的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单靠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清理整治和实施监管难度大。

4  对策及建议

4.1  彻底清理整治牛蛙养殖乱象

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和分类指导处理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严禁新建、扩建及改建牛蛙养殖场,现有养殖场(户)不得再投放牛蛙苗种,各地在原来清理整治牛蛙养殖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凡未建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以及未颁发特种驯养繁殖证的,一律予以关停或拆除。

4.2  科学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养殖容量

牛蛙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易进行高密度养殖,养殖尾水若不做处理,极易造成水域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在开展牛蛙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时,需要结合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三区”划定,科学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养殖容量,必须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确保水域环境不受污染。

4.3  转变养殖方式,做好养殖尾水治理

需充分认识到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方式,发展健康养殖。开展牛蛙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生产经营主体,必须建设有效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凡未建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或养殖尾水未达标排放的,一律予以关停或责令其限期整改。

4.4  加强产地监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牛蛙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基地养殖尾水的监测力度,并实行常态化的监测。同时,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等抽检工作中,加大其抽检力度,严禁使用禁用渔药或超量使用限用渔药,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4.5  加强疫病防控,做好无害化处理

要充分发挥各级渔业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疫机构的作用,加强对牛蛙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基地的疫病防控管理,利用现代物联网手段进行远程监控和现场指导相结合,防止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蔓延和暴发,对发生大面积死亡的牛蛙,做好无害化处理。

4.6  规范养殖行为,实现健康生态养殖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常态化地指导养殖单位或个人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原则,以养殖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模式,实行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不滥用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养护好水体,保护好环境,最终实现“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出高效”的现代水产养殖新目标。

4.7  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配合

建议各县(市、区)要成立牛蛙养殖综合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相关职能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牛蛙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部门配合,各相关职能部门需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确保牛蛙规范养殖,清理整治见成效。

猜你喜欢

牛蛙赣州市养殖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销魂网红牛蛙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信徒与青蛙
特种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