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的重要性
2019-09-10王明君
王明君
摘 要:游戏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与作用,游戏化元素的运用,使美术教学效果与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处于欢乐轻松的氛围下开展游戏与学习,以此使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游戏化元素
前言: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阶段,对游戏化元素加以科学合理运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与趣味,使学生能够在欢乐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对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游戏化元素的充分合理融入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學生存在着天性活泼、好奇心较强等特点,游戏刚好同其性格特点相符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阶段,通过对游戏化元素的科学合理运用,使知识变得趣味化与直观形象化,对学生做出有效吸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至学习,同时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学中通过导入游戏,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借助游戏形式的合理导入,能够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产生良好的促进与带动作用,其能够使学生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同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如教授《会动的小纸人》内容,教师可挑选学生熟悉了解的学习用具,位于课堂教学初始通过实现准备的教学道具,为学生表演展示具有特定与个性的小纸人,使学生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中,并使其对机器人产生了解的兴趣,以此对美术教学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1]。
二、通过游戏培养合作能力
美术教学阶段,游戏成为有效互动的关键互动形式,进行团体性游戏活动,可以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做出有效培养,还能够使其竞争意识得到充分调动,使其形成良好的个人与集体责任感,充分认识了解到个人对具体容易与利益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比如,教授《摸一摸、画一画》内容,教师可设计“比比哪位同学更勇敢,画作更美丽”的教学游戏,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共同开展“摸一摸、画一画”的游戏活动,之后组织不同小组彼此之间的绘画做出进行比赛。教师还可按照活动内容设计相应的“创意奖”以及“团队合作将”等奖项对学生予以适当的鼓励。低年级学生通过教师做出的表扬与鼓励,能够使其在团队中彼此团结协作,并充分表现出个人特长,充分展现出自身价值。如此,通过游戏教学对学生合作能力做出有效培养,使其对美术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强美术学习效率[2]。
三、通过游戏提升美术教学效率
教育同游戏基于本质而言属于各不相同的活动,若彼此结合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创设务必保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第一,课堂游戏设计方面需彰显学科性。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运用游戏化元素,目的并未学生外在的轻松快乐,从而基于教学目标与学生具体需求,对游戏是否满足教学标准做出仔细考虑,是否可以满足预期效果,之后按照教学思路对游戏内容与方式做出充分明确。因此,美术教学对游戏化元素的运用,切勿脱离教学的关键内容与目的,游戏化元素需具备科学性以及美术特色,唯有同学科内容保持紧密联系,方可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第二,课堂游戏设计应满足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时,游戏化元素的运用主要是为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游戏活动内容的设计方面,应充分满足低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由于各不相同年龄段有着各不相同的游戏需要。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课堂之中,学生更加喜欢丰富多样的游戏,并通过游戏对知识内容做出有效学习。教师应充分重视低年级学生的基本特点,设计同学生相近的游戏活动,以此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至美术学习,使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通过游戏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若想使游戏的效果与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游戏活动进行指导过程中,务必重视游戏的科学合理性。美术课堂教学中,游戏应保持适度,“度”则需要课堂游戏设计应具备相应的科学合理性。科学合理的课堂游戏,应对学生三观与情感等做出科学正确引导,同时游戏运用的目标并未满足于快乐玩耍,而是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对游戏化元素的科学合理运用,应对美术课堂教学具备的学科性以及时效性等特点做出仔细考虑。同时,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科学合理的游戏化元素还需保持良好的适度性,充分符合学生兴趣特点,以此对学生想象创造能力做出有效的教育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阶段,对游戏化元素的科学合理运用至关重要,可以使美术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得到有效增强,使学生审美情趣以及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完成积极主动探索,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陪伴学生在美术教学与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开展[J].科学咨询,2017(22):166-167.
[2]刘希艳.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元素的重要性[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