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分析与优化

2019-09-10肖家欣林萍萍于炜杰吴奶金刘飞翔

台湾农业探索 2019年6期
关键词:宁德市实证分析精准扶贫

肖家欣 林萍萍 于炜杰 吴奶金 刘飞翔

摘 要:【目的/意义】分析宁德市山区县的扶贫模式,有利于形成良性运作扶贫机制,筑实精准扶贫内生力量,提升扶贫效果,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宁德市山区县140个贫困村503位贫困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分析调查区域扶贫模式的成效与不足。【结果/结论】根据成效分析结果,从建立贫困家庭教育保障体系;加强家庭责任意识培育;完善多元扶贫措施3个方面提出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9)06-0051-06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analysi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s in the mountainous counties of Ningde City wa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a benign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ndogenous strength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egions. 【Methods/Procedures】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503 povertystricken families in 140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 the mountainous counties of Ningde City,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and deficienci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s in the research areas. 【Results/Conclusion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ffectiveness analysis,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establishing the poor family educational security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famil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ing various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thus to optimize the model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Ningde City;mountainous countie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model;empirical analysis

貧困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尖锐、最具矛盾性的社会问题之一[1-3]。现今扶贫开发工作已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核心。宁德市作为福建省重点扶贫市,截至2017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028%,农民的人均收入提高到14722元,但现行的扶贫模式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本文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研究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的成效和不足,探讨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寻求山区县农村扶贫模式的理想路径,从而确保到2020年宁德市实现省定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宁德贫困地区生存发展、环境改善和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1 宁德市山区县贫困调查分析

1.1 调查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出处:一是在对扶贫工作评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和问卷从贫困户获取相关数据资料;二是以各县市扶贫办为主要资料来源,综合分析后获取相关数据;三是由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宁德市统计年鉴》等渠道的经济发展层面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其中,调查数据是通过2017年宁德市委托的“宁德市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的课题调研获得。在样本的选取上,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宁德市5个山区县,共35个乡镇,140个村、503户贫困户和脱贫户,发放问卷558份,回收具备研究意义的问卷503份,问卷有效率为90.14%(表1)。

1.2 调查区域概况

2017年,宁德市通过建立资产性收益机制、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助等措施实现脱贫3.45万人,实施造福工程1.68万人,分别超年度计划7%、18%;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095户,向1.07万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5.03亿元,总量居福建省首位;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82亿元,较上年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2元,较上年增长8.9%,两项指标增幅均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但宁德市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工作任务重,在福建省23个省级重点贫困县中,宁德市占6个,占全省贫困县总数的26.09%,为全省最多。

1.3 调查样本特征概述

本文共调查503户贫困家庭,户籍人口总数为1539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428人,占户籍人口的27.81%;16岁以下未成年人有279人,占户籍人口的18.13%;家中有残疾和重病病人的有243人,占户籍人口的15.8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97人,占户籍人口的90.8%;8.12%为个体工商户;10.26%为种植或养殖户。

从调查情况来看(表2),调查样本户的年龄偏大,大多集中在40岁以上,且病、残比例大。宁德市经济辐射能力弱,贫困户劳动技能单一,较多从事农产品种植或简单体力劳动,个体工商户及种植或养殖大户比例较低。贫困户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偏低,缺乏脱贫积极性、可投入生产发展的要素不足,收入来源受到较大约束。

1.4 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1.4.1 素质教育责任缺失,职业技能教育匮乏

贫困主体素质的积累和提高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动力。一方面,大多数贫困家庭家长没能力对其子女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脱贫后备力量缺失,无法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另一方面,宁德市山区县部分地区偏远,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缺乏协调性。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供给,课程设置没有与宁德农村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贫困学生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环境和学习氛围,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困难。

1.4.2 贫困家庭参与意识不足,加大扶贫难度

贫困家庭应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合理使用脱贫资源,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但在宁德市5个山区县的各乡镇调研中发现,一方面,贫困家庭“靠等要”意识严重,存在“能力贫困”和“发展贫困”问题,缺少生产要素造成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致生活无着落者被纳入扶贫对象,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使原本该由家庭子女承担的赡养义务转嫁给政府,家庭责任逐步丧失,使政府成为无限责任制政府,增加了扶贫开发的识别成本和帮扶成本,降低了帮扶整体效率。

1.4.3 多元扶贫措施不完善,精准帮扶难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体参与”的多元扶贫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实际运行中宁德市扶贫措施的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脱离,未能将产业配置和人力资本积累同当地的扶贫项目相结合。政府主导下的扶贫政策具有行政偏好,政策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割裂,不符合宁德市的发展状况,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整体效果。企业作为多元扶贫措施的主体之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企业与农户之间关于利益分配的问题容易产生分歧,企业不愿承担市场或自然中存在的风险,导致农户不信任企业,失去自我发展信心,造成扶贫目标偏离。

2 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成效實证分析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评价体系的确定

本研究在遵循科学性、适用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及可信性的原则基础上,构建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表3):其中一级评价,即目标层指标,为宁德市扶贫模式成效评价;二级评价,即准则层指标,分为政策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个指标;三级评价,即指标层的指标,共有9个指标,具体为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村两委考核评估、扶贫监督渠道、家庭收入、务工经商基本技能、产业结构、生活水平、就业机会及基础设施。

2.2 指标权重设计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1-9标度法[4-5](表4)。首先,确定目标层与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其次,分别确定各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最后,得到整个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准则层3个指标的权重排序为经济效益(0.6414)>社会效益(0.2313)>政策效益(0.1273),这说明在宁德市产业扶贫模式成效评价中经济效益是最重要的直观指标,与受访贫困户对收入多寡的主观感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经济效益越高,扶贫成效越明显。政策效益下的3个指标的权重值排序为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村两委考核评估>扶贫监督渠道,这表明强化党政一把手总负责的责任制在产业扶贫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经济效益下的3个指标以家庭收入的权重最大,为0.6144,高于务工经商基本技能的0.2683和产业结构的0.1173,这表明家庭收入是衡量经济效益下产业扶贫模式的主要标准。社会效益下的生活水平指标的权重最大,为0.6072,这说明生活水平的改善是社会效益下评价产业扶贫模式成效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对总权重而言,家庭收入这一指标最高,为0.1394,而社会效益下的3个指标(生活水平、就业机会及基础设施)的相对总权重几乎一致,分别为0.0864、0.0889、0.0901。

2.3 宁德市产业扶贫模式成效的实证分析

2.3.1 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宁德市503位调查样本中有105位参与了产业扶贫,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0.87%,对这些受访对象进行产业扶贫模式成效评价调查(表6),并根据宁德市山区县扶贫模式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表3)逐一计算,所得分归一化后得到宁德市产业扶贫成效评价模糊评判打分汇总表(表7)。

由表7可知,105位受访对象对于9个产业扶贫模式的调查指标的评判,优秀率均高于70%;其中,产业结构的优秀率为89%,这表明产业扶贫模式对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扶贫监督渠道的优秀率最低,为74%,这表明受访对象对扶贫监督渠道存在一定的不满意和疑虑,对拓展扶贫监督渠道有所期待。

2.3.2 指标层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在解决非确定性、模糊、难以量化的问题上应用广泛[6]。宁德市扶贫模式成效评价的评价对象具有多种属性且各具特征,加上评价者认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模糊性特点,因此本研究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宁德市扶贫模式进行成效评价。

2.3.2.1 建立评判集

根据宁德市产业扶贫模式成效评价评判的方式,将宁德市扶贫模式成效的评价划分为4个层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差”,对应的区间值分别为0.85≤优秀≤1,0.7≤良好≤0.84,0.5≤中等≤0.69和差≤0.49。各个评价层级的区间值如表8所示。

按照模糊综合评判集,宁德市产业扶贫成效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的排序依次为优秀(0.8303)>良好(0.1111)>中(0.0209)>差(0.0377),因此可以得出,宁德市产业扶贫成效评价为优秀。

从图1可知,宁德市产业扶贫模式在政策、经济及社会这3个目标的评价值都有很好的隶属度,且与其他3种评价层级相比均为最大,这表明在宁德市产业扶贫过程中这3个准则层目标的实现程度均很好。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宁德市产业扶贫成效进行评价,3个准则层指标(政策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均为优秀,目标层的总评价结果为优秀(表9)。这表明目前实施的产业扶贫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贫困户的需求,适合长期大范围内推行,并可因地制宜地逐步把山区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引导进入产业扶贫模式范围内;当前宁德市产业扶贫模式获得部分成效,但在政策、经济及社会效益程度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3 宁德市山区县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农村素质教育,建立贫困家庭教育保障体系

发展教育是推动“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深化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是助力扶贫的有效措施。建立合理的教育收费机制,完善贫困家庭教育保障体系是解决“教育贫困”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断加大对宁德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并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尝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发展思路,逐步将短期培训转向职业教育,加强对宁德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促进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本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整体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3.2 加强家庭责任意识培育,提升自我发展意愿

政府、市场、社会主体协同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对于家庭责任缺失的贫困户要严格清理,逐渐摒除贫困户的惰性思维、依赖心理。坚持贫困群体的主体地位,推动贫困户自主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在理念、政策和舆论等各个方面共同发力,营造一个主动脱贫致富的氛围,融合当地产业新形态,强化农民参与式发展专项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自觉性、能力与认可度[7]。通过树立积极进取、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和带头模范,以深入贫困村宣讲、电视报道、刊物宣传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向其学习,增强脱贫群众荣誉感,激发贫困群众的发展紧迫感,实现良性循环。

3.3 提升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完善多元扶贫措施

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贫困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要集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形成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8]。在政府协助方面,宁德市应进一步创新帮扶机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制定更加符合当地民情的政策。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减少宁德市财政负担。在贫困主体方面,应从多角度突出农户在扶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给贫困群体赋权进而提高贫困群体在扶贫政策制定和干预中的参与度[9]。同时,应发挥贫困户自主意识,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扶贫政策和支持项目,创立宁德特色品牌,提升农业产品档次。在社会帮扶方面,宁德市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基地应发挥带头作用,与贫困户加强合作,打造农业服务综合体,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求帮助贫困户在扶贫生产中升级转型,持续有力地推动精准扶贫,切实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競争力。

参考文献:

[1]SHACKLETON C M, SHACKLETON S E, BUITEN E,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dry woodlands and forests in rural livelihood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 Africa[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7, 9(5):558-577.

[2]帅传敏,欧青平,何晓军. 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及其创新[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119-123.

[3]颜建升. 泉州市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优化研究[D]. 泉州:华侨大学,2016.

[4]常建娥,蒋太立.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153-156.

[5]曹茂林.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Excel计算[J]. 江苏科技信息,2012(2):39-40.

[6]万金保,李媛媛.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鄱阳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上海环境科学,2007,26(5):215-218.

[7]陶建群,刘时安,刘芋艺,等. 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福建经验[J]. 人民论坛,2017(18):102-106.

[8]李国治,朱晓芸. 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 黑河学刊,2016(1):135-137.

[9]杨龙,李萌. 贫困地区农户的致贫原因与机理——兼论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3-40,189.

猜你喜欢

宁德市实证分析精准扶贫
无钉桥梁的传承
体育合作学习对初中生体适能培养的实验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为例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