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的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2019-09-10刘念刘一沙
刘念 刘一沙
摘 要: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中小企业三者都可利用融通仓业务实现共赢,然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政策风险、质物风险、客户资信风险、监管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等内外部风险,都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企业融通仓业务的开展。本文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融通仓业务的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对风险进行结构分析和评价,探究其成因确定风险点,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及方案,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的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融通仓;结构方程;防范策略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评价的实证数据分析
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以及实地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应用SPSS19.0和LISERL9.20(即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筛选,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再应用结构方程的分析方法,对筛选后的数据做进一步的检验,探究潜变量与测量指标之间,各潜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于更准确的确定主要风险点。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的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及参数估计值分析
本文将经济风险(JJFX)、政策风险(ZCFX)、操作风险(CZFX)作为外生潜变量,质物风险(ZWFX)、客户资信风险(ZXFX)、监管风险(JGFX)作为内生潜变量以及相应测量指标,构建起结构方程模型(SEM)。将经过筛选后的数据的数据输入LISERL9.20,进行SEM分析、估值和评价,构建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的风险因素评价模型见图1,JJ、ZC、ZW、ZX、CZ、JG为相应风险变量的测量指标;获得融通仓风险各参数估计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分析可知,各潜变量相应测量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λ均大于0.5,最大的0.86,最小的为0.63,T值也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各路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值为0.000。以上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基本符合现实情况。
(二)模型拟合程度分析
在进行模型拟合程度分析时,需要检测不同类型的拟合指数,来更好的衡量模型的拟合程度。所以,本文采用绝对拟合指数X2、RMSEA等,以及相对拟合指数IFI、PGFI等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整体模型的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
表2显示,绝对拟合指数X2、X2/df、RMR、RMSEA、GFI等均达到了建议值,且X2/df<2,RMSEA<0.05,理论模式AIC值297.21低于饱和模式AIC值462.00和独立模式AIC 8801.03,说明数据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简约指数PNFI,PGFI远超过建议值,说明模型具有的简洁度。同时,增值指数IFI、CFI以及NFI均超过了建议值,拟合程度接近1。因此,本文所设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融通仓风险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
(三)结果分析讨论
由表1可见,业务操作风险对监管风险的影响最大(λ=0.53,t=8.05),经济风险对质物风险的影响(λ=0.51,t=7.25),以及对客户资信风险的影响(λ=0.43,t=4.91)次之。这说明企业内部风险是影响融通仓业务开展的根本要素,标的物、业务对象风险极容易受到外部经济风险的影响。同时,企业的业务操作风险也会影响到客户资信风险(λ=0.42,t=4.87)。所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降低操作风险就能降低与其相关的监管风险和客户资信风险。政策风险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监管风险(λ=0.40,t=6.07),政府的监管力度、金融机构的授信程度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融通仓业务开展的规范程度、风险程度等产生较大影响。
经济风险中,经济发展周期情况对经济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λ=0.82,t=15.39),其次为商品市场价格波动(λ=0.81,t=15.06),汇率波动也会对经济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λ=0.63,t=10.80)。这说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是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经济风险的关键,企业进行经济风险评价时需要重点考虑经济发展周期情况和商品价格变化,其次考虑汇率波动风险。但对于具有较多国际运输业务的企业则需要重点关注汇率波动风险。
政策风险中,金融机构的授信程度对政策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λ=0.73,t=11.87),其次為政府监管力度(λ=0.68,t=10.92),法律制度完善程度也会对政策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λ=0.64,t=10.10)。这说明,企业进行政策风险评价时需要依次考虑金融机构的授信程度、政府监管力度、法律制度完善程度等因素。
质物风险中,质物变现风险对质物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λ=0.88,t=14.70),其次为质物仓储风险(λ=0.85,t=14.23),再次为质物品种选择风险(λ=0.76),质物所有权也会对质物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λ=0.75,t=12.48)。这说明,企业在进行质物风险评价时需要依次考虑质物变现风险、质物仓储风险、质物品种选择风险和质物所有权风险。
客户资信风险中,客户信用水平对客户资信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λ=0.84),其次为客户的财务状况(λ=0.82,t=15.31),再次为客户的经营能力(λ=0.78,t=14.33),客户成长潜力也会对质物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λ=0.69,t=12.32)。因此,企业进行客户资信风险评价时需要依次考虑客户信用水平、客户财务状况、客户经营能力、客户成长潜力等因素。
业务操作风险中,评估体系风险对业务操作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λ=0.86,t=16.71),其次为评估技术风险(λ=0.81,t=15.46),员工业务培训也会对操作风险产生一定影响(λ=0.75,t=13.94)。因此,企业进行操作风险评价时需要依次考虑评估体系风险、评估技术风险、员工业务培训等因素。
监管风险中,安保团队素质对监管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λ=0.85,t=16.66),其次为仓单风险(λ=0.82,t=15.06),再次为监管体制建设(λ=0.81),信息管理设施也会对监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λ=0.73,t=12.83)。因此,企业要注重安保团队的建设,加强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团队素质。完善其信息管理等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实施对仓单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以上融通仓业务风险的分析讨论结果,在实际业务经营中,需应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和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融通仓业务持续、健康的开展。
(一)经济风险的防范
1. 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通过新闻、报刊、互联网、股市等多种渠道获取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信息,及时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做出合理判断,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方案,当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能做出快速反应,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风险。
2. 建立健全商品价格的收集反馈系统及应对机制
库存商品的市场价格反馈系统的完善能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比对库存商品价格的涨跌幅制度化,并能根据融资企业销售及价格的变动情况,通过应对机制做出迅速反应,与银行、融资企业进行沟通,以降低可能的经济风险。还可通过控制融资期限、放贷比例以及增加风险保证金等方式防范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3. 关注外汇汇率波动
随时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及时掌握当日关注的外汇汇率变化情况,根据汇率的波动情况科学预测走势,做出最优决策。
(二)政策风险的防范
1. 关注政府政策
熟悉国内外关于融通仓业务的政策法规,关注政府各项新政策和方案的出台,对国家的政策方向做出合理判断,及时掌握对融通仓业务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合法合规经营措施,有效管控和规避风险。
2. 维护企业信用
融通仓业务开展要与银行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将业务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及时输入信息共享系统,以便各方随时了解业务开展进程,共同进行信息维护,以便更好的维护各方利益,这既维护了自身的信用度,保证了银行授信额度稳定,又实施了融通仓业务风险转移的策略。
3. 法律风险防范
由于我国关于融通仓的法律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要从两方面入手有效管控违法行为。一是要加强对员工《物流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员工合法合规意识。二是要严格管控业务流程,如仓单质押、货物质押等业务,首先检查标的物的存在状况,然后检查相关合同、契约,并确定货物的所有权,防范合同中的软条款等问题。
(三)质物风险的防范
1. 加强质物选择的管理
物流企业选择的质物商品应为价值变动不大,易保管、处置,质量稳定的商品。质物审核要特别注意融资企业对质物的所有权,通过检查质押物相关票据的真伪、有效性等来判断质物的所有权,并防止重复质押和不属于自己所有权的物品质押。
2. 设置质物存储量警戒线
为防范质物的市场价值波动性可能产生的风险,需强化抵押物库存数量的警界线管理机制,当质物存储量远高于警戒线时,需要提请融资企业加速發货。当质物存储量低于警戒线时要特别注意质物市场价格变动的情况,若引起质物存量价值不足贷款额度,应及时与银行进行沟通,要求融资企业增加质押物。
3. 加强企业仓储管理
完善仓储环境和设施,积极推进仓储管理的机制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定化和信息化。质物实施分类定位、保质储存管理,质物入库和出库流程规范、可操作性强、工作效率高,杜绝事故。
4. 办理质物保险
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降低质物风险,运用风险转移策略完善物流企业的质押管理制度,即融资企业需以银行或物流企业为受益人的方式给质物办理保险,以尽量降低质物意外损害或灭失所带来的损失。
(四)客户资信风险的防范
1. 建立信用档案库
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审核和评估是融通仓业务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物流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客户信用档案库,根据客户过去的债务偿还和债务履行情况进行信用评级。对于不诚信的抵押债权人纳入不与合作用户群,及时跟进客户掌握相关情况更新档案库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物流企业还可与银行建立信用档案库的共享机制,双方共同维护,通过风险共担的策略降低客户信用风险。
2. 实地考察融资企业
实地考察融资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融通仓业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小企业是物流企业融通仓业务最广泛的业务合作伙伴,物流企业作为融通仓业务的监管方不仅要评估融资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还要注重评估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通过多种方式充分了解质押债权人的诚信、资产、经营等状况以及经营风险,实地考察融资企业仓库、车间等生产经营场所,确认融资企业的创新与盈利能力。
(五)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
1. 规范操作流程
物流企业内部操作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的事常有发生。物流企业需对业务流程、员工操作流程等进行认真研究,不断优化和规范融通仓业务的工作流程、员工操作流程,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2. 加强业务培训
物流企业的融通仓业务由于涉及多方主体,又需对质物、融资企业进行专业性强的价值评估、风险评估等,这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业务培训,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的源动力。企业应创立自己的文化,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员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同时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业务能力,不断优化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结构。
3. 完善激勵制度
加强物流企业激励机制建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为此必须主动适用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激励机制,如晋级制度、福利待遇、员工培训的激励和营造良好企业文化的精神激励等。切实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关心培养、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员工上,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更大的工作和社会效益。
(六)监管风险的防范
1.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
加强物流企业内部监管制度可降低和规避融通仓业务风险,融通仓业务作为一种较新的金融创新服务产品,目前尚处初级阶段,技术也处于摸索阶段,其自身的业务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企业要从内部组织机制和责权利分配制度等方面入手,根据融通仓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员工操作流程,认真研究确定其监控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完善风险有效管控的机制。
2. 加强融通仓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传统的以存储服务为主向现代的相关金融服务延伸和拓展,融通仓业务对物流企业提出了信息化的求。为此企业要加快自身管理信息化、运输信息化、数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不仅能降低员工操作、派单的失误率,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增强与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单位的物流信息沟通和共享,提高金融机构对质押物流监管的透明度,有效降低和规避融通仓业务风险。
3.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安保团队素质
培养高素质的安保团队是提升企业融通仓业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融通仓业务中,物流企业既是执行者又是合作者的“纽带”,相应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多。而我国的融通仓业务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秩序混乱,操作流程不规范等。企业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强化对安保团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团队安保知识的业务培训工作,提升团队意识和安保素质,以满足融通仓业务发展的要求。
4. 提升仓单风险识别能力
由于仓单的操作程序、仓单审核程序的严格性和标准化,仓单内容的完备性和保密性等,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导致企业在监督和管理上存在漏洞。所以质物的仓单风险、客户资信识别的准确度,对安全开展融通仓业务至关重要。业务初期,物流企业可通过聘请专家或与有实力的评估机构合作等方式来规避质物仓单风险。业务发展期,物流企业应加强自身识别风险能力的机制建设,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开发更具针对性的风险识别系统。同时,针对性的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企业整体抗风险的控制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的风险因素评价模型,确定了经济风险、政策风险、质物风险、客户资信风险、业务操作风险、监管风险等六个主要风险点,并根据各风险的特征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和措施,以保障融通仓业务有序、健康开展,这对中小企业、银行、物流企业三方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巩伟,周晓田,刘睁,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5,(28):12-13.
[2] 郭艳萍,齐乐,付学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探究[J].前言,2014:142-145
[3] 何娟.马中华.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3):90-94.
[4] 张凯.基于融通仓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长安大学,2008.
[5] 袁杰.第三方物流企业融通仓服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6] Akerlof G A. 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488-500.
[7] Stiglitz J E,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3):393-410.
[8] Coase. R. H.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 1937,4(16):386-405.
[9] Berdie, D. R., Mall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s-updating outmoded thinking[J].Journal of Marketing, 1976,40(1):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