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研究

2019-09-10汪学侨董辉孙士新张利东

现代盐化工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对策

汪学侨 董辉 孙士新 张利东

摘   要:高职院校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呈现数量多、活动范围广、影响力大的新局面,给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结合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力求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区别对待;积极营造氛围,加强班集体建设,注重核心人物的教育引导工作,从而实现对非正式群体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正式群体;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相对于正式群体来讲,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由于共同的心理需求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非正式群体没有固定的编制要求,也没有明确的组织机制,成员间以情感或者共同利益来维系。高职院校的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呈现普遍化趋势,像学校中的老乡会、协会,班级中“小圈子”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1    基本情况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高等职业学校(简称“高职”)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却不高。一大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很容易由于地域、兴趣爱好等原因形成一些小群体、小团体,即非正式群体[1]。学校中有班集体、学生会这样正式的群体组织,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群体组织。高职院校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参与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应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1  非正式群体特点

1.1.1  非正式群体的参与人数多,呈现扩大化趋势

经调查,超过2/3的高职在校生都参加了非正式群体,并且超过50%的学生参加了3个以上的组织。这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里参与非正式群体的学生人数多,呈现普遍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

1.1.2  非正式群体活动范围立体交叉,影响力大

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组成情况调查分析可知:成员来自本班的只占4.55%,90%以上的非正式群体成员来自其他的专业或其他年级,更有来自校外的社会人员。可见,非正式群体的活动范围不仅局限于班级、校园,还具有立体交叉的广泛影响力。

1.1.3  群体领袖人物具有核心权威性

非正式群体领袖的核心权威通常是在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因其优秀的品质或突出的能力,在群体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群体中起着调节和指挥作用,决定着群体发展的方向。

1.2  成因分析

非正式群体在高职院校里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交往、学习的需求,已经成为学校正式群体(班级、学生会)的有益补充。综合分析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2.1  内部需求

(1)共同的心理需求。“90后”的高职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因此,非正式群体为他们提供了轻松展示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心理上的需求。

(2)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相似经历。高职院校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提供了充分的环境,学生有共同的目标和专业方向,使他们在心理上相互吸引,自然地结为一体[2]。

1.2.2  外部环境

(1)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学生,新的文化和社会思潮为他们增添了思想活力,“90后”的他们拥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主动追求属于自己的利益、兴趣、爱好。

(2)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为信息的广泛、高速传播提供了平台,特别是现代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寻求“新”、“奇”、“特”的需求。

2    非正式群体教育引导策略

2.1  基本原则

2.1.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内涵是:教育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在班级管理中,对于班级中存在的各种“小群体”,班主任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应该看到他们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协调学生人际交往、维护校园安定与团结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虽然非正式群体的一些不良行为会给学生个人及班级管理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其积极的闪光点,不能“一棍子打死”,采用简单、粗暴的压制方法,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2.1.2  尊重信任的原则

班主任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独具特色的闪光点。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成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不论是“好的”群体还是“坏的”,都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相信其存在的积极因素,特别是消极型或反抗型非正式群体,注意不能孤立、打击。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班级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1.3  依靠学生的原則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淡化自己管理者的身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对待非正式群体问题上,班主任一定要扭转管理控制者的身份,充当学生群体行为的评判者。当一些小群体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利益、影响了班级工作时,可以依靠学生的力量来解决,必要时给予指导,避免强行介入带来的隐患。

2.2  班级管理策略

2.2.1  正确认识、区别对待

(1)认识到高职院校中非正式群体存在、发展的客观性。首先,它是本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心理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其次,由于正式群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然而非正式群体可以做到这一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群体的不足。

(2)正确引导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非正式群体主要分为3种类型: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学校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态度明确,坚决支持其发展。辅导员、班主任要鼓励他们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扩大积极的影响力。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学校及辅导员要正面引导,转变他们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的中立态度,利用他们中间的优秀典型,发挥其正面影响。对于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要坚决瓦解取缔。但是辅导员班主任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让这一部分学生明白老师和同学们良苦用心,不是故意针对他们、“整”他们,而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2.2.2  营造氛围、加强建设

(1)校园环境的营造。亳州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为了契合地方特色,突出学校的品牌专业,学院以“药”来命名校园内所有的教学设施,如“梧桐大道”、“荷花公寓”等。校园内所有的园林绿植都被贴上“名牌”,每个牌上面详细介绍了绿植所属科类、产地、药性特点,营造了浓郁的“药香”文化氛围。学生们自觉充当校园环境守护者,爱护校园里一草一木,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增强作为学校学生的集体自豪感和归属感。

(2)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院各系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院级“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月”“校园购物节”“校园体育活动月”等大型活动;各系部组织专业品牌活动,比如中药学专业的“认药技能大赛”、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大赛”、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技能大赛”等;班级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活动等,使得整个校园呈现生机蓬勃的局面。丰富精彩的校园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余时间再也看不到三五成群的学生无所事事地聚在一起玩游戏、闲聊,取而代之的是积极训练、忙碌的身影。引用一名学生的话:“老师,现在我们都没有时间违反纪律了,实在是太忙了!”

(3)加强班集体建设。实践证明,如果班级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凝聚性强的集体,那么非正式群体存在的概率就较小,即使存在消极影响也不会很大,反之亦然。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不断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榜样,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班级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比如学校运动上,参赛的运动员顽强拼搏、争得荣誉,其他同学主动地做好后勤工作,为参赛同学加油助威,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优良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辱感。班集体只有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扼制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

(4)鼓励学生利用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职校目的就是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要重点关注班级中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鼓励他们平时以比赛为契机,加强学习、积极积累,为参加比赛以及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准备。2013级市场营销的李同学自己创建了“外卖联盟”,利用课余时间送外卖,利用创业模式帮助许多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经济负担。随着经营规模日益壮大,也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内部管理混乱、目标定位不准导致发展前景渺茫等,也严重影响了李同学的学习。于是笔者找到李同学,与他一同分析、研究产生的问题,并介绍专业老师定期给予指导,鼓励参加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李同学及其团队在参加2014年全国第七届电子商务网络应用大赛过程中,凭借其丰富的营销经验以及超强凝聚力的合作团队,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获得创意组特等奖。学生通过比赛的历练,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经验的积累,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非正式群体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团队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的良性发展。

2.2.3  抓住核心、全面突破

非正式群體里占主导地位的“头目”一般拥有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在群体内部有较高的威信。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影响整个群体的变化与发展。当然,这种影响具有双重的意义:如果群体的核心领袖品德高尚、思想健康,必定会影响该群体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起消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重视对核心领导的思想教育,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正面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

首先,用真诚的态度感动核心人物。让他们知道学校是充分地尊重、信任非正式群体的,让他们相信在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目标上,学校与他们的立场一致。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群体形成的原因,并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提供平台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以此调动积极性。如让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或者负责一项感兴趣的工作,借此机会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获得成就感,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向着有益于班级管理的方向发展。

其次,提高核心人物的综合素质。一个群体的核心领袖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整个群体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辅导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鼓励他们加入优秀的正式群体(党、团组织),并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等。通过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优秀榜样的辐射影响,提升核心人物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准,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带领整个群体向着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秀川.论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17.

[2]朱红枫.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