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专业护理在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临床干预效果的分析

2019-09-10李晓菊戴佩姗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李晓菊 戴佩姗

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放射专业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放射专业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组对比穿刺后脉搏、血压、呼吸水平,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满意度,穿刺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后脉搏、血压、呼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放射专业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穿刺后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提升穿刺质量,缓解患者痛苦,值得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推广。

关键词:放射专业护理;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09-02

CT是影像学检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高压注射器在CT血管造影中的实施能够有效提超声检查质量,获取高质量的影响图像。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检查中造影剂的使用量,缓解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同时能够降低穿刺渗漏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升检查质量以及安全性,在实际检查中需要配合相应的专业护理,以促进血管造影质量的提升。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放射专业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6.3±1.1)岁;扫描部位:胸腹动脉6例,脑部7例,冠状动脉2例,盆腔2例,四肢4例;研究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6.5±1.3)岁;扫描部位:胸腹动脉5例,脑部8例,冠状动脉1例,盆腔3例,四肢4例;患者均符合高壓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要求;患者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良好,能够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以及参与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38例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配合放射专业护理,①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确定检查部位,详细向患者介绍检查过程、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求,提升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告知患者检查中如出现不适感受无需惊慌,及时进行呼叫。②检查中,优化检测实验室环境,调整好实验室的温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等待检查过程中可与患者进行聊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配合。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全程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肢体状态以及面色状态,及时对患者波动情绪进行安抚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③检查后: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增加饮水量,提升代谢效果,尽快促进对比剂的排出,并对患者进行半小时的观察,确保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等均恢复平稳状态,避免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38例患者穿刺后脉搏、血压、呼吸水平,分组计算指标均值后对比;详细统计38例一次穿刺成功例数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分组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满意度;使用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表对38例患者穿刺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组计算对比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²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组对比38例患者穿刺后脉搏、血压、呼吸水平

38例患者穿刺后脉搏、血压、呼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分组对比38例患者穿刺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分组对比38例患者穿刺疼痛评分

研究组患者穿刺疼痛评分为(3.9±1.1)分,对照组患者穿刺疼痛评分为(1.2±0.5)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经计算t=9.74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T血管造影是临床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检查技术的实施能够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血管变异情况,与其他检查方式相比优势显著。高压注射器在该检查中的应用对于检查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压注射器在实际治疗中的实施会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影响到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干扰检查的准确性。

综上可知,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中放射专业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穿刺后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提升穿刺质量,缓解患者痛苦,值得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景. 高压注射器用于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50(12):116-117.

[2] 梁蝴蝶. CT高压注射器静脉输注碘对比剂的应用及护理[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 28(3):481-483.

[3] 袁网. 优化检查流程对患者行增强CT和CT血管造影术耗时和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5):340-343.

[4] 温晓琴. 对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评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v.16(5):256-257.

[5] 张爱东, 李宏军. XD2003高压注射器协同3.0MR对肝脏动态扫描的价值及护理体会[J]. 中国数字医学, 2018, 13(7):15-17.

[6] 盛杰鑫, 黄光建, 薛斌,等.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及单能量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装备, 2019, 16(1):65-68.

[7] 张金山, 李龙. 实验用高压注射泵在小儿门脉高压术中门脉造影中的应用[J]. 北京医学, 2017, 39(3):311-312.

[8] 程旭. 高压注射器在头部动脉血管造影CT扫描中的运用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2):31-32.

作者简介:李晓菊,女,1967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甘肃会宁;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护理学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