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元素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9-09-10杨笑笑
杨笑笑
摘 要:继承传统元素并予以创新已成为现代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背景下,本文将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分析,并从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如布局构造到装饰图案、色彩等入手,分析如何将传统元素与这些环节相融合,更好地突显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而促进我国展示设计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传统元素;创新;会展设计;发展
一、中国传统元素
文化是涉及到语言、文学、服装、风俗等各个方面的一个广义概念,是中华儿女几千年优秀艺术文化的融合与共同创造。传统元素是从中提炼出的精华,它象征着中国文化和历史,起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它既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也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就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展示设计的艺术形态正融入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其独特艺术形式使得展示设计呈现出不同色彩,促进着展示设计多样化发展。
二、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展示设计中的必然性
展示设计于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的速度与产业的成熟度与发达国家也有着很大差距,大多数设计师仍处在模仿西方形式设计中,因此并未考虑到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差异,作品大都无法引起参观者的文化亲切感与认同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骨骼,但无论多么有活力的文化在最后如果只能锁在“玻璃柜”里让人膜拜,那么都无法使其深植于国民的血脉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传承到展示设计中使之得到正确展示和体现,并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上进行内涵与形式的创新转化,使作品在文化底蕴的浸染之下具备相当的生命力和美感,让人自发地愿意去了解,去体验,甚至去沉浸。这样在得到商业利益的同时,又可获得巨大地社会文化效益,不仅有利于激活我国会展行业的生命力,使展示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这也是我国会展业的重要职责。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下文将从空间的整体布局构造、装饰图案、色彩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把握设计尺度、使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相平衡,使展示设计更加本土化和中国化。
3.1传统的空间布局元素表达
中国传统建筑理念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讲究“天人合一”,强调空间的主从关系,通过对建筑的位置、形态、体量的经营区营造实体和外部环境空间,计需当实,虚实相生,从而构成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在中国传统居所建筑中具有地方特征的,应当属四合院设计。经典的紧锁的圆形设计形式。将房子弄成“井”子形状,整齐的横竖排列方式也以中轴线为主向横竖展开,“坐北朝南”以中间为对称的结构布局形式,创造出了能适应各种家庭生活的空间环境。
3.2 传统的装饰纹样元素運用
传统装饰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展示空间中,如龙凤纹、云纹、几何纹等。提取装饰元素将之重构或通过变形、对称、中旋转等进行创新应用于空间设计中,不仅实现设计上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也可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正如在米兰世博会,国馆的标识设计便是采用水墨纹理来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先将各种传统元素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设计,最后结合多种设计手段使传统文化习俗古典而又优雅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因此,一个成功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展览活动也是建立国家形象,增强民族精神和展现文化传统的平台。
3.3 传统的建筑构件元素应用
中国的建筑文化也被称为“大地文化”。马头墙、镂空花窗、砖雕、木雕等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经典,其元素被广泛应用到设计中。通过学习和理解其背后的独特寓意,可以为设计中多层次,多样化的民族特征的表达提供素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灵感便是来自古建筑斗拱的元素,即“斗冠”,斗拱结构层层的缩进,不仅表达出传统文化等级严密的思想,而且与历史上的皇城、故宫相呼应。将现代设计理论与古代传统的营造法则相融合,阐述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和工艺之美,是对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最好的诠释。
3.4传统的色彩元素展示
展示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是否使用合理得当。不同的国家所代表的颜色组合的使用也各具特点,就像法国的“蓝、白、红”,以及德国的“黑、红、黄”,这些颜色组合通常都代表着特定的国家。而在中国的传统装饰色彩是以“黑、红、黄、蓝、白所对应的“五色,”因此在展示设计中对传统色彩的组合使用应以贴合我国文化内涵为基础,设计时把握好色彩的象征意义,注重色彩呈现的视觉美感,增加空间的意趣。
结语
适当合理地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展示设计中,不仅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更是为展示设计带来古典的灵感气息。在更好的传达展品信息、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给参观者带以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和文化归属感。现代展示设计与传统元素的融合,既是展示设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汪敬.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48).
[2]郑曙扬.新旧碰撞的启示—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情结[J].装饰,2001(3):65.
[3]潘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08):50.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