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9-09-10刘颖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本文在简单阐述美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最后提出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美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美育对于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同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最早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是在德国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他突破了古希腊时期单纯把美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的狭隘观点,把美育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认识。这个突破性的观点给后世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到了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是我国近代美学发展的一大思潮。

到了现在,“美育”一词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义:狭义的“美育”,被用来专指艺术一类的教育;普通意义上的“美育”,是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上的“美育”,有的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通俗来讲,美育既是指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即低等教育中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又是指社会、学校或家庭利用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特点、功能,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灵塑造。由此可见,美育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蔡元培是国内倡导美育的第一人,他主张:“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他认为美育、智育、德育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李叔同也曾提出美育救世的思想,他相信,通过美育可以改良人心。他将“涵育美感、陶冶身心”作为人自身和谐的审美追求。李叔同的观点可以视为蔡元培等大力倡导的美感教育思潮的具体化。

延伸到现在来讲,以上提到的思想可以总结为美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辅相成,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举措

(一)以举办校园活动为途径,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校园活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一种校园文化,举办一些与美育、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能够塑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高校学生生活在这样环境里,潜移默化的也会被这样的文化影响。

1、组织比赛

2018年下半年,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语言文学分院举办了汉语口语竞赛,鼓励大家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忘根本,以一口流利优异的汉语口语展现自己。很多同学在参赛的过程中,通过经典诵读学习到了有关汉语读音、汉语典故的知识,在比赛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素养。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高雅艺术进校园之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举办全院的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能;开展最美寝室的评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由医药分院举办的“情暖元培,温暖冬至”的包饺子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举行“进德修业”主题征文比赛,引导青年学生刻苦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确立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高校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增添活力,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2、举办讲座

讲座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思维传播方式了,丰富多彩的讲座对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氛围鼓励学习创新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成功的讲座能够给大学生以指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陶冶情操。很多时候能够同时达到美育与思政教育的目的。

3、建设社团

高校校园的丰富生活少不了社团的存在。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里的社团种类很多:手工社、轮滑社、汉服社、音乐社、跑步社等。每学年学院都会举办社团文化节,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在社团文化节上大放异彩。也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提升艺术氛围。

(二)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新媒体基于现代先进的传播手段,很多时候在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上要优于传统媒体。较为常用的手段有微信公众号、微博、学校官网等,以上手段在面对高校学生时能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的官方账号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元培青年”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这个公众号除了发布日常动态之外,还会在遇上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时候做一些与节日有关的推送,鼓励大家踊跃投稿、分享生活,也能更好的感受节日气氛,接受文化的熏陶;更难得的是坚持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推送,潜移默化的分享关于节气的知识,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元培青年”则主要与团委挂钩,分享党建信息,开展党性教育的宣传。例如学习雷锋系列活动、青少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思想后产生的“微语录”、各类志愿者活动等,立志展现校园风采,靓出创新成果。

(三)以举办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社会实践本质上就是给高校学生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部分实践需要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部分实践需要大家发挥交际、协商等能力,以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别的技能。

校内实践可举办的比较少,很大一部分都被包括在社团的活动里了。值得一说的应该是加入学生会或各类部门。以学生会为例,这是一个沟通学校与学生的组织。进入学生会的人将有各种权利举办相关活动,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会成员来统筹有关学院的事宜。这样的机会非常考验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次数多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校外实践的机会更加有可参与性。寒暑期学校都会与社会上的组织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与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开展的基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感受为民服务的意义,积累实践经验,更好地回应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的时代要求。

高校的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把“美育”融入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是当务之急。只有更好的协调二者关系,充分的发挥美育的作用。美育和思政课结合,在增加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增强教育效果,更好培养学生的道德之美、心灵之美、思想之美。

参考文献

[1]朱立元.把握美育内涵 塑造美好心灵[N].人民日报.2018,10

[2]王久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及高校辅导员美育策略[J].艺术教育,2015(4):46—47.

作者簡介:

刘颖(1999.10——),汉族,浙江温州人,传播学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猜你喜欢

美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