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2019-09-10廖亮荣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经鼻高流量导管湿化氧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37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185例与参照组185例,参照组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实施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aO、PaCO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患儿肺啰音、气促、发绀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4%,参照组为75.68%,治疗组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给予经鼻高流量导管湿化氧疗治疗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显著。
关键词:新生儿;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R8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041-02
临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原因与新生儿呼吸道生理特征及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减低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患儿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提高患儿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关键是改善体内氧合情况,加快患儿氧供应系统恢复。近几年来,经鼻高流量导管湿化氧疗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7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别给予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3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185例与参照组185例。参照组男95例,女90例,年龄4~24d,平均年龄(11.68±3.27)d。治疗组男97例,女88例,年龄4~23d,平均年龄(11.82±3.36)d。纳入标准:日龄<30d,满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治疗禁忌症;依从性差;多器官功能衰竭;伴有先天性心脏病。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应用呼吸机(中国科曼公司生产),设置流量低于6~8L/min,呼吸末正压设置为5~7cmHO,吸入氧浓度设置为30%~40%。
治疗组实施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应用空氧混合仪(中国鸽子公司生产),选择适宜鼻塞,吸氧浓度设置为30%~40%,氧流量设置为2~10L/min,增加湿化吸入气体温度,设置为37℃。依据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与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PH值调整为7.2~7.4,动脉血氧饱和度调整为88%~95%,PaO调整为50~80mmHg,PaCO调整为40~55mmHg。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应用血气分析仪监测两组患儿PaO与PaCO水平。觀察记录两组患儿肺呼吸音、气促、发绀症状消失时间。依据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正常,临床体征与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有所改善,pH值恢复至正常80%为有效;未见临床体征、症状变化,血气分析未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aO、PaCO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儿肺呼吸音、气促、发绀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4%(176/185),参照组为75.68%(140/185),治疗组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0.05。
3 讨论
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儿出现严重肺病变时,会引发呼吸道衰竭症状,给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缺氧症状。近几年来,无创通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作为无创通气技术的一种,与正压通气治疗具备相同的氧浓度增加作用,可改善患儿缺氧症状,加快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与参照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两种方法均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水平。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不仅可提升患儿氧分子浓度,还可对输送至体内气体湿化、加温,避免患儿呼吸道黏膜水分与热量散失,有效防止黏膜纤毛损伤,减少气流阻力,维持呼吸道通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肺呼吸音、气促、发绀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与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相比,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可显著改善患儿氧合,加快患儿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经鼻高流量导管湿化氧疗治疗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骆钦,李文.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6):10.
[2]王红霞, 徐心坦, 张晓慧,等. 不同时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7):1565-1568.
[3]高子波, 韩良荣, 潘兆军,等.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24):130-134.
[4]刘孝桥, 涂睿. 经鼻不同正压通气模式在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比较[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7):1282-1285.
[5]娄五斌, 张卫星.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氣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比较[J]. 广东医学, 2017, 38(13):2037-2040.
[6]林报忠, 郑通喜, 周红艳,等. 不同胎龄及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治疗后肺功能情况观察[J]. 河北医药, 2018, 40(7):1065-1067.
作者简介:廖亮荣,男,1977年11月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平南;职称:儿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