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卑心理形成及矫正对策
2019-09-10林秀挺
林秀挺
【摘要】当今社会中,孩子作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新一代的希望,幼儿的成长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心。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其中从小正确引导幼儿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成为我们讨论的重点,笔者主要介绍了幼儿自卑心里的定义、形成、表现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克服自卑,从而让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自卑心理;正确引导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就要求个人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个民族的未来。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關乎小朋友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在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对他们的一生尤为重要。在幼儿园,幼儿的自卑心理心理比较常见,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幼儿自卑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一些个案来实施有效的干预和纠正幼儿的自卑心理。
一、幼儿自卑心理的定义
所谓幼儿自卑心理,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主要是对自己认识不足,很多时候低估自己的能力,与人交往没自信,甚至人多的地方不敢说话,畏首畏尾,这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可能是努力过很多得到肯定,但是一直失败,打击了自信,这样的人往往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因为幼儿时期,我们还没太多的能力做成人能做的事情,还事事靠别人,所以,这种心理任何人都有可能形成。
二、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
1.胆怯怕羞
相信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小孩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家长带着出去的时候,往往都会害羞,甚至不敢上前说话。当然,幼儿适当的有点怕羞很正常,但是过度害羞,过度胆怯,甚至不敢抛头露面,有时候家长怎么说都不行,这就不正常了,可能这样的孩子心里自卑的很厉害,时间久了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打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家长应该多注意一下。记得在笔者刚接手小班的时候,因为要家访第一次来到小菲家,一进门,小菲就已跑回了房间,躲在房间里直到我们家访完了都不肯出来,无论他的爸爸、妈妈怎么哄他都不愿意出来,最后走的时候都不敢跟老师招呼。
2.独来独往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很多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上学了,大多数孩子交往能力强,乐于和别的小朋友做朋友并且一起玩,但是也有个别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把自己的意愿讲出来。小康是个比较文静、不大出声的孩子,每天他总是最早一个回到幼儿园,但是总不愿意和老师打招呼,自己放下书包就独自去玩了。有一次,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小康有些奇怪,在自己的位置边走来走去,好像在找些什么?笔者走过去小声地问:“小康,怎么啦?早餐吃完了吗?牛奶呢?喝完了吗?”他不吭声,笔者见他桌子上没有牛奶盒,高兴地表扬他:“哇!你真棒,这么快喝完牛奶了!”笔者以为他听到表扬会高兴,可小康还是很不安,无论笔者怎样问,他就是不愿意说出缘由。就在保育老师收拾餐桌时,发现多了一盒牛奶,难道还有孩子没有喝牛奶的?一一询问才知道是小康没有喝牛奶。原来他发现自己的餐桌没有牛奶时很不安,又不愿意告诉老师。
就这件事,笔者和小康谈心了,鼓励他有什么事情都要和老师、小朋友讲,能将心里的事情告诉别人,大胆地把自己的意愿说出来。
3.猜疑心重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希望受到家长的肯定,但是若是得不到家长的夸奖,可能会胡思乱想;甚至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可能是别人一个不小心的动作,可能会让当事人想半天,猜测是不是别人不愿和自己做朋友,甚至有时候会怀疑小朋友间的友谊,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于早熟可能造成负面效应。在笔者担任大班时就有个这样的孩子:小丽是个很好看的女孩子,可是心事很多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几个女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大家都抢着当妈妈,小丽也例外,可是就因小彤的一句话:“丽丽,你个子那么小,怎么当妈妈呀?”小丽就哭了,笔者问了半天才说出理由,说小彤她们不喜欢她,不愿意和她玩了,还说就知道小彤她们是这样。
4.有自虐倾向
当孩子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例如,自己画的画不够别人漂亮时,星期五得不到老师的大红花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很没用,就会想办法惩罚自己。比如,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使劲画;比如,爷爷或奶奶来接的时候一味地哭,或者是一味地打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既不肯定和一种极度的心理扭曲。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自虐的情况,就可能自卑心理已经很强烈了,应早早采取措施。笔者担任中班时,有个叫小曦的小朋友就有以上的行为:画画时,自己画不好就狠狠地打自己的头,或者把别人画好的画纸撕烂。做错事时老师批评他,他就去打其他的小朋友。这就是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有自虐倾向,家长和老师就要引起注意,耐心开导,严重的要去咨询心理医生了。
5.缺乏自信
当家长或者老师交代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般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去做,而自卑的孩子可能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很多时候他都会说,这个事情完不成,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实力极度不肯定,就算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甚至都不愿意去尝试,直接就把自己否定了,完完全全的没自信。这就是幼儿自卑的典型表现。笔者的儿子就是一个例子:每次做事需要大人的帮忙,要他自己试试时总是说:“妈妈,我肯定做不好的。”这个时候就要我们的鼓励和加以肯定了。
6.表述困难
感觉很多自卑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述困难,这个与上面的胆怯害羞有所关系,但是更多的是源自于他们性格内向,这种性格很大程度上给他们的心理表述造成了很大困难,例如,笔者班的小曦,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由于年龄较小很少与别人交谈,做事情又慢吞吞的,一天,大家都洗完手,差不多都离开了洗手间,才看见小曦慢悠悠地出来。突然,他像发现了什么似的,一转身又跑回到水龙头旁。笔者第一反应正想冲口大喊:“小曦快回来,你又想玩水啦?”话还没出口,笔者马上停住了,因为眼前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情景:他跑到水龙头前,用小手关好流着自来水的水龙头,还认真地检查一遍,才一声不响地走回了课室。笔者马上走上前跟他说:“小曦做得真棒,看见水龙头没有关好就主动地帮忙关……”小曦听了心里很开心,只看见他想说点什么,但由于害羞始终没把话说出来,后来笔者当着全班表扬了他,并对他的关心集体行为赞赏,当笔者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奖给他小红花时,他不好意思地底下了头。喝水的时候,笔者发现他的嘴角还挂着高兴的微笑,那笑,甜到了心里。
只不过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作为老师就要关心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性格内向的,自卑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敏感、细腻等等,需要我们付出真诚的爱心和极大的耐心,慢慢地开辟他们的心扉。
7.承受能力差
有的孩子在面对小小的打击的时候,就会显得痛不欲生,例如疾病,被批评,成绩下降等等,他们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能正常地接受小小的挫折,甚至遇到挫折反映剧烈,这样的孩子典型地没有抗压能力,时间久了,孩子心里就很容易绝望,这对幼儿以后的情绪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小事就郁郁寡欢,令幼儿心理变得阴暗。
三、幼儿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很多时候,大人就容易培养孩子的比较意识,很多时候大人们的争强好胜心理就容易让孩子们相互比较,而家长无疑在孩子眼中是很有权威的,如果大人一味否定孩子,结果就是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孩子会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做都觉得不如别人,于是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家庭经济因素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孩子小时候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别的朋友有的东西自己没有。诚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的,孩子们可能就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任何方面和别人比不了。这样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们可能很懂事,但是正因为这种早熟让他们心里有自卑的因素。所以说,贫富差距悬殊容易造成幼儿自卑。
3.社会文化因素
我们都在社会中生存,一个小的集体中的文化对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影响很大,例如社会歧视心理,很多山里的孩子出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就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这种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风气。还有的地方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这样的地方的女孩就会自觉地以为自己不如男孩,这与家长的做法息息相关,他们对女孩的重视程度不如男孩,于是就造成了一大批幼儿从小的自卑心理。
4.成长经历相关
说到成长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幸福的童年,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还有很多孤儿,他们有着不幸的童年,甚至没人照顾,所以本来孩子们小时候该有的幸福这些人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孩子们的阴暗心理,他们甚至亲人都没有,自然会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平,但是强烈的反差让他们不敢和别的孩子去比较,这样的孩子往往自卑占据了一大半,所以幼儿的童年是我们应当主要关注的地方。
5.个人性格特点
往往比较敏感的人更容易悲伤,这样的人一旦遭遇失败,就可能放大这件事情的影响,况且孩子们作为弱势群体,还没有能力完美的去完成一件事,失败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般来说,这种心理脆弱敏感的孩子就容易受到自己的性格影响,一件小事都会使他们形成自卑心理,所以这类人群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
四、正确引导幼儿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
1.家长降低要求
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是毕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所以家长要按照孩子自身的素质对孩子提要求,可以让孩子一步一步地提升,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再给他更高一点的目标,切忌家长给孩子很高的目标,甚至是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长应循序渐进,适当为孩子提一些符合现实并且能实现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来,孩子同样能很优秀。
2.多表扬孩子
家长对孩子犯的错误可以适当地批评,千万不能动不动就批评,一味地贬低甚至一点都不表扬,会极度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长应适当对孩子进行表扬,让孩子能够肯定他们自己的价值,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形成自己怎么做都不如别人的心理,适当加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才能让他们一直健康成长下去。
3.丰富孩子的知识,加强自我认识
很多时候孩子自我认识不足完全是因为他们不能认识自己的同时不能认识对手,家长在批评孩子的不足的时候,应当告诉他们该怎么努力,同时丰富孩子们的见识,能准确的认识孩子心里对手的能力,让孩子们知道怎么才能超越家长认为所谓的自己孩子不如的人,个人感觉适当的引导,加强孩子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对孩子自卑心理影响很大。
4.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应当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肯定能力,因为自信心对一个人至关重要,甚至很多时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在一个人强烈的自信下会创造出奇迹,当然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不是一味地肯定孩子,不是让他们骄傲,而是让他们觉得在他们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一件事能做得更好,所以这种心态方面的自我肯定对家长来说才是一种挑战。
5.营造健康心理氛围,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营造健康心理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每个幼儿都有获得“爱”的正当心理需求,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正确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当孩子正当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则常常自暴自弃,或者产生种种逆反心理。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掌握一些向幼儿表示师爱的技巧,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如在幼儿最需要关怀时,亲切地看他一眼,或关切地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抚摸他一下,这些都是“爱”的表示。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有的能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回味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施爱”,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遏制和消除畏惧、惊恐、焦虑等心理疾患,逐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让幼儿在充满爱的心理氛围里健康成长。当然对于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是不能迁就的,而应该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同时要正确对待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要给予过多的指责。因为过多的指责,只会收到暂时的、表面的震慑作用,却中断了幼儿做错事后自我谴责和剖析错误的心理过程,也就中断了幼儿自我教育的过程,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幼儿的固执和任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使其增强自信,从而诱导幼儿做一个性格开朗、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活泼大方的孩子。
五、总结
总的来说,幼儿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孩子心理问题上影响巨大,所以家长们更应该正确引导。作为幼儿园老师,就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努力。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对幼儿的心理教育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练丽丹.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克服[J].中华家教,2006(04).
[2]赵萍.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克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03).
[3]陈福宗.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彭超英.如何克服自卑心理[J].人人健康,2011(05).
[5]陈琴.幼儿自卑感产生的原因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