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总有办法,戏剧总有魅力

2019-09-10黎肖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9期
关键词:小泽戏剧孩子

黎肖红

我们的灵魂需要故事,如同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一样。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讲故事,还是听故事,亦或演绎故事,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从容思辨,激活着生命力,指引着我们的人生……

一、故事疗育

宇宙从一个故事开始,很久很久以前……把孩子引入真、善、美的世界。孩子竖起耳朵听着,眼珠子扑闪扑闪的。故事仿如向导,率领孩童穿越幽径,抵达心灵,促膝交谈,引发共鸣;或提供一个看待事物、看待集体、看待社会、看待某现象的新视角,孩子欣然接收故事的信息,可贵的转变会由此而发生。

去年,我接手任教某班,女生沉默寡欢,缺乏自信;男生则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好动贪玩,我行我素,规则意识极其淡薄。课堂上顺口开河、低头玩文具或前后左右“联谊”、相互指责此起彼伏。“谁——谁——谁搞我”“谁拿了我的……”一节课起码要整顿好几次纪律,否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效能大打折扣,平均分、优分率与邻班有一定差距,任教老师苦水不断,忧心忡忡。面对这样精神涣散、纪律散漫、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班级,光是说教——讲规则、讲道理有效吗?显然缺乏温度与内力。他们脑海中老想着“玩”,心中只有自我,缺乏目标引领,何谈自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就让我们一起讲讲故事吧。回想邻班,在就读一年级时,我就建议班主任:孩子到校后至早读前播放52个卡通《中华勤学故事》给孩子观看,再加上绘本阅读的推广,耳濡目染,两年后该班脱颖而出,个个文雅自信,学风优良,主动求索。

中华文化悠久源长,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承载着祖国的文化,不但对人类的灵魂和灵性有着重要的滋养作用,更是对成年或儿童进行道德和历史教育的有效载体,触动你我,感动自我,滋养心灵。于是我们邀请故事妈妈、故事爸爸进课堂,通过讲述孩子成长的故事——“夸夸他(她),或组织观看“少年勤学篇”《苏东坡应试》《陈平忍辱苦读书》《梦珂改过苦读》《唐伯虎潜心学画》《林则徐》……“中华美德故事”《阿公讲故事》《郑成功》……《弟子规》,以及利用广州市智慧型成长阅读平台的日常推送活动,孩子的头脑日渐被革新、充实起来。与此同时,我不定期利用课前两分钟、道德与法治课给孩子讲述治疗性故事,如《满不在乎的黄色游艇》,鼓励人们相互关爱与合作的故事《好热的河马》《小葫芦与星星公主》,童话故事《丑小鸭》《着急的斑马》(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孩子沉浸在故事中,让故事荡涤心灵,让故事疗愈孩子的失衡行为或心理障碍,孩子的学习观、集体观、规则意识、尊师重教、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等与故事共生共长。“故事良药”无声、无形地对孩子内心的一切和自我产生影响,在改变孩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孩子的一部分。

面对总骚扰其他人的孩子小武、小苏、小梁,我给他们课后开小灶,讲述《讨人厌的章鱼》:小章鱼奥奇对海洋里的朋友来说可是一个持续的烦恼,他不是骚扰这个,就是纠缠那个,不然就是同时干扰所有的人。不论朋友在干什么,不管他们要去哪里,奥奇的八只触手都非常碍事……螃蟹、石斑鱼、海星、海草决定:只要他一靠近,就一起喊:“走开!奥奇!走开!我们不喜欢你的玩法!”后来奥奇在海龟老人的引导下,在螃蟹、石斑鱼、海星的帮助下掌握了正确的游泳方式,变成了一个与之前截然不同、受人欢迎的玩伴。孩子听着听着,心中泛起了涟漪。接着下来的阅读分享《满不在乎的黄色游艇》,三人不约而同对黄色游艇該如何航行,对自己每天要做些什么,产生共鸣,作出新的选择。自此,小武不仅爱上了阅读,还学会了追问,常常静心探索;小梁则规矩了,在全校队列军训中气宇轩昂、英姿飒爽;小苏则以林则徐为榜样,主动求学,适时反思自我,现在成了我的好助手。治疗性故事宛如良药,在家长和老师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发挥持久、巨大的作用。

二、“故事·戏剧”联姻

教育戏剧是“演”出来的教学,开启你我想象的新视野,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种种可能性。几年来,我校致力研究教育戏剧与学科融合课程,形成了“1+3”德育实践模式。“1”为基础层面,通过对教育戏剧习式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以及激发学习兴趣。“3”是能力层面,包括创作、改编、表演的能力和技巧。学生在研读、创作、表演过程中,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教育讲究时效性、适切性与实效性。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孩子是社会的一员,将来要承担社会主义的建设重任。孩子早日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确立理想目标也是必须的。一直以来,我鼓励孩子每天坚持收看或收听时事新闻,至少10分钟。目的是让孩子关注社会,了解国内外发展动向,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学会明辨是非,明确责任与担当。同时就“低头族”“王者荣耀”“校园欺凌”“留守儿童”“文明出行”“好家风”“红色基因代代传”等社会热点议题,我有意识抛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主题或事件开展探究活动。在我校“1+3”教育戏剧德育实践模式的熏陶下,学生学会利用新闻素材,运用已有的教育戏剧技能改编或创编剧本,然后在道德与法制课校本“新闻微剧场”上展演。学生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生活体验或价值观一戏所现,形象、生动、直观地针砭时弊,教化他人或弘扬正能量。

再看看有趣的“手机当家”亲子剧场吧。以家庭为单位描述着移动互联网给自家带来的便利与影响。在自导、自演、自拍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一幕幕多元、真实的“手机当家”微剧落幕后,亲子交谈、亲子阅读、亲子郊游、孝亲敬老等温馨、动人画面逐步上演,心中欣慰无比。

回放现实时事题材《追拍香港穷孩子、富孩子的一天,人与人的起跑线相差究竟有多远?》,学生惊愕了。香港某鱼行学校的穷孩子的家长居然买不起港币100元以上的礼物,交不起请外教的补习费。在对照比较中,学生深感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且行且珍惜在脑海中回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跟孩子沟通,故事是最好、最适切的一种语言。故事一方面可以纠正孩子的失衡行为,疗愈创伤,带去希望和鼓励,培养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让这个世界运转。爱因斯坦深信想象力的教育作用。家长和老师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故事、编故事,这无疑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泽个子高,皮肤白皙,可卫生习惯不好,经常对着同学打哈欠,口气浓重,同学嫌弃他,远离他。妈妈又身患重病,无暇且无力照顾他,小泽如一只孤雁,非常失落,上课经常走神,下课没有玩伴。一次教育戏剧与学科融合课上,在“故事棒”环节请学生自我介绍名字的由来及寓意时,小泽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述说着自己名字的含义,以及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说得有理有据、非常动听。于是,我乘胜追击,第二节课请他到领班作示范,赢得阵阵掌声。其实小泽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孩子,常常期待我去上课,在“如果我是你”“立场选择”环节得到同学的理解、支持。班上的小歌手小熊主动跟小泽交往,一言一行感染着小泽。小泽光荣归队,打嗝或打呵欠时懂得用手或纸巾捂住小嘴,文质彬彬的。

故事与戏剧适时、适切联姻,则魅力无穷。将行为偏常的孩子安插在“一人一故事剧场”“石头汤”等教育戏剧社团中,会逐步诱发其内在潜能,时而参与,时而深思,时而易位,时而协作……

故事总有办法,戏剧总有魅力!

猜你喜欢

小泽戏剧孩子
传统戏剧——木偶戏
许愿树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疼不疼
鸠山力挺小泽继续担任干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