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产生、构成与出路
2019-09-10侯倩怡林嘉玲
侯倩怡 林嘉玲
摘要:网络民粹主义是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是民粹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从其产生路径来看,网络民粹主义是基于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实根源,以传统的道德本位、民本主义的文化氛围为诱因,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条件,结合网络平台的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点而产生与发展的。网络民粹主义的出现与扩散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要更好地引导其走向,根本在于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具体来说,既要增强社会凝聚力,缓解阶层对立;也要对信息传播进行预测和合理把控,构造健康的网络公共空间;同时,还需要引导网民形成理性自制和道德自觉。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民粹主义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8115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传统沟通传播方式对于民粹主义的限制,大大地改变了民粹主义的运行模式。特别是自早期的贴吧到近年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崛起与迅速发展,民粹主义借互联网媒介的东风,形成了一种民粹主义的新的形式,即网络民粹主义。
目前,有关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认知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赵智敏、马逸飞,2015).本文将其界定为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形成与传播的结果。而就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而言,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和扩散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切实关注与正确认识网络民粹主义,寻求治理之道,对正确引导大众、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产生与构成
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直接条件正是互联网的支持与媒介工具的革新,网络平台的出现为民粹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郭佳佳,2016)。但是其兴起的根源并不在于技术条件,而是来自于我国目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变迁打破了传统的利益格局从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陈尧,2011),以此为基础,在我国讲究道德本位、民本主义的传统文化的氛围影响下(赵智敏、马逸飞,2015),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与多元化也让网络公民表达具有非理性的特性(吴凯,2018)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网络民粹主义得以产生和传播
也正因如此,从其构成来看,网络民粹主义由两种力量构成(郑振宇,2018)。一种是网络批判现实主义,这一力量主要关注国内的社会矛盾,其代表形式主要为反权威反精英主义的底层姿态;另一种是网络民族主义,主要以反全球化、反对西方国家为内容,以极端排外性的情绪表达为形式。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出路
要有效地应对网络民粹主义,需要社会重视与多方协作,建立起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使人们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机会的公平,而竞争的失败者也能获得必要的社会保障。
1.增强社会凝聚力,缓解阶层对立
要正确引导网络民粹主义的走向,首先要从现实根源解决问题,增强社会凝聚力,缓解阶层对立。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前提下社会的公平公正,完善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的途径,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治参与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度,疏通利益表达渠道。
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以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缓解阶层之间话语权的失衡。同时,要推进相关领域重点改革,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多开放公平的上升机会,形成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提高社会凝聚力,增强社会认同感。
2.信息传播的提前预测与走向把控
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引导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对信息表达的把控。
在目前多元化、低门槛、传播快的媒体环境下,需要对信息的传播进行合理、及时的预测,建立相关的公共事件监测、预防机制,运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对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发展势态和舆情动态有充分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控制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引导,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群众对于敏感事件对抗式解读。
在保证群众知情权的同时,要防止网民信谣传谣,防止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的扩散。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公共部门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提高自身的信息传播能力和控制能力,及时传播事实真相。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立法与网络监管,推进媒体公共性建设的加强,促进健康的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培养媒体的公共品格和公民道德自律。
如果负面新闻在网络上爆发开来,政府的舆论督导部门与媒体也要做好后续处理工作。人民日报社评早在2011年就提到过应对网络舆论三原则:及时发布真相、坦诚回应质疑与依法引导舆论,现在看来,这三个原则对于目前大部分情况仍然适用。要知道,堵、瞒并非唯一的,也并非最优的解决之道。很多时候,“404”就是斗牛时的红布,只会吸引牛的好奇。如何做好舆论危机的公关处理,是对把握公民信任、遏制网络民粹主义扩散的关键问题。
3.网民的理性自制和道德自觉
网民的主要群体都是普通民众,这也是网络民粹主义得以发展壮大的源头。为更好地引导网络民粹主义,一方面,政府有义务继续大力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容易人云亦云的低素質者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主力军。因此,对于国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才是正确处理网络民粹主义的长久之计。普罗大众能够明辨是非,才会更理性地看待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另一方面,需要引导网民明确网络中的权利与义务,在行使言论自由权的时候也需要为个人言论负责,尊重他人的权利。需要帮助网民建立辨别复杂纷繁的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做出恰当的回应与选择,理性有序地观察、参与和表达,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多元的言论氛围。
参考文献
[1]郭佳佳,网络民粹主义:生成、传播与治理[J].学理论,201 6,(9):49-50,53.
[2]陈尧.网络民粹主义的躁动:从虚拟集聚到社会运动[J].学术月刊,2011,43 (06):24-29.
[3]吴凯.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与公共理性表达[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 (01):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