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燕南赵北的文化高地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容城县政区雄县

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这一重大战略擘画未来,影响深远。除了明显的区域优势、优良的建设条件,雄安新区所辖区域也是一方文化宝地,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远古文明曙光初现

公元前六七千年,白洋淀地区开始了文明的进程。容城上坡遗址与安新留村遗址,有大量的渔猎经济痕迹,任丘哑叭庄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网坠、骨鱼钩等。那一时期的白洋淀,气候温暖,河湖密布,动植物种类繁多,向水而生的捕鱼业滋养了这里最早的人类,揭开了早期文明的序幕。

春秋战国时期,雄安地区地处“燕南赵北”,成为燕赵两国文化融合的前沿。今天在容城县黑龙口村的一段长城遗迹,正是燕赵文化纵横捭阖与金戈铁马的见证。

后周“雄”“霸”之势

秦汉时期,雄安地区在政区沿革方面有两个代表性事件:一是秦统一六国后在本区域设置了容城县,这是雄安地区最早出现的县级政区;二是东汉末年袁绍灭易京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与袁绍争夺冀州的公孙瓒因听信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在今天的雄县西北地区修筑易京城,此后又多修楼观,广积粮草,坐等天下太平,没想到还是被袁绍所灭。

唐代河北道北部曾长期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契丹、突厥等游牧民族争夺的地区。辽会同九年,契丹南下灭后晋途中,容城县归附于辽。后周世宗的北伐促进了雄安地区的历史进入新阶段,“雄”“霸”自此开始。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周世宗率军北伐,四月即攻克三州三关之地。鉴于瓦桥关、益津关的重要性,升瓦桥关为雄州,益津关为霸州。二州定名“雄”“霸”有震慑辽朝的用意。瓦桥关即今雄县县城所在地。后周北伐戛然止步于拒马河,之后宋太宗虽多次北伐,甚至一度以十五万大军围困幽州城,却最终为辽军所败。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正式以拒马河为界河。

乾隆将白洋淀与西湖相比

雄州作为宋辽对峙时期的桥头堡,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北宋初年,鉴于在宋辽战事中的守势,雄州知州何承矩力主将河北平原中部诸淀泊以河渠相连,形成“以助要害,免蕃骑奔轶”的“塘泺”体系。“塘泺”将宋辽边境的诸多河流沟通起来,既能达到以水代兵的国防目的,也有引水种稻的实用功能,白洋淀的湖泊地貌进一步发育完善。

边境形势稳定后,宋辽官方、民间交往日益频繁。北宋使臣自开封出发,多经雄州北上直抵辽析津府(今北京)。出使契丹的使臣中,不乏沈括、包拯等著名人物。雄州在北宋诗人的笔下已如同唐代“玉门关”一样成为边境写意的符号。得益于白洋淀地区水环境的优势,金代在雄安地区设置了一州两县。此地也吸引了游牧本性尚存的金代帝王,史书中不乏金世宗、金章宗赴安州春围、冬猎的记载。

历经宋金时期的硝烟和辉煌后,元明清时雄安地区的历史影響日益式微。体现之一是雄州、安州在政区体系中的地位下降,逐渐由管辖县的政区降为一般的县,变为今天的雄县与安新县。元代开通大运河和太行山前大道的恢复,更使得雄安地区由水陆交通枢纽逐渐被边缘化。不过与此同时,以白洋淀为主体的湖泊群日渐形成。醉心于白洋淀风景的康熙帝,先后命人修建赵北口、郭里口、端村三座湖畔行宫,作为驻跸之所。康乾二帝多次巡游白洋淀,乾隆帝还将白洋淀与西湖相比,写下“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之语。

(摘自《北京日报》 李诚/文)

猜你喜欢

容城县政区雄县
雄县人大常委会“一家一站”建设见成效
雄县人大常委会 小“积分” 大格局积极推动代表履职
江苏省政区图
陈刚调研征迁安置工作
容城县河西村、龚庄村全部签订集体土地征收协议
河北容城县小先王村王凤仙西河大鼓表演艺术研究
江苏省政区图
雄县第三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2015年第十三届中国?雄县包装印刷博览会圆满落幕
江苏省政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