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政府曾跟春节“过不去”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爆竹新旧学子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可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曾几番发布政令“废除春节”。

“废除春节”

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成为临时大總统。他在1912年1月1日的就职仪式后,发布的第一道政令是《改用阳历令》。这批革命者,大约感觉既然推翻帝制,就应当将那时的历法一并修改。可不久,考虑民意,又提出“新旧两历并存”。政府提倡“新”的,民间自行“旧”的。因为时间接近,还是互有影响的。渐渐,民间力量占了上风。

“北伐”胜利后不久,新的国民政府再次对新旧“年”日做出强行规定。要求全国自1930年1月1日起,商民一律不许沿用旧历、过旧历年,而必须遵行国历、过国历新年。

绞尽脑汁推行元旦

大约基于废除旧历年的不易,1930年年底,政府方面早早着手,进行除旧布新的宣传。12月28日,《民国日报》发布消息:“今日起举行三天推行国历演讲大会。”特约文坛政界名流蔡元培、褚民谊、王景岐演讲。在公布的大会口号中,有“实行国历,是遵行总理的遗志”;“普用国历,是革新的初步”;“实行国历,可以促进革新事业”等。

到了12月31日,报刊登出了《首都庆祝元旦盛典》消息。其中有“谒陵后分别举行庆祝会”;“外宾致贺并参加阅兵礼”;“明令授勋公布大赦条例”。这“大赦”对象为政治犯。为了使新年元旦达到旧历春节的效果,当局居然要求放假五天,以示庆贺。可惜这一切仍然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旧历大年初二,一些消息表现了出来。报纸上的文章是昨日“各机关一律照常办公”,而“各商店陋俗尚未革除”。

照常办公就不去说了,“尚未革除”的陋俗是哪些呢?“仍然是‘爆竹除旧’,‘桃符换新’,无论是‘特区’或是‘中国地界’的商店,都一律闭户休业,想是大过其废历的新年。”

以上是报刊登出的新旧“年”情形。在报刊上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年,在民间、个人究竟如何?在一位燕京大学学子的日记中,可透露出一些实况。1931年,夏鼐正在燕京大学求学。当时的新旧“年”日,他都是在这里度过。夏鼐几十年记日记不间断,这就留下了当时“年”日的真实情景。政府大力提倡的新年元旦,夏鼐在他的日记中留下这般记载:

“今天是新年元旦,可我觉得没有意思。今天和昨天的区别,同昨天和前天的区别,不是一样的么?不是同是地球的自转一次么?何必在今天特别作乐,高兴得了不得……”

看来,被大力提倡的,在一般人那里,并不显得多么热闹。

到了除夕晚上,夏鼐到图书馆阅读政治学参考书。这时听到外面有爆竹的炸响,噼啪不绝。自然想起了以前在家的情形。他对一位姓朱的同学说,我们要在图书馆过年了!虽然表面带着笑,可“心中未免惨然”。看来民间依然在用爆竹来表达自己对旧历年的庆贺心情。

不过春节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和迷惘”

1932年新旧“年”,夏鼐是在清华大学度过的。2月5日,是除夕。这一天,夏鼐“阅书:瞿兑之《汉代风俗制度史》100余页”。

虽然学校已开课,但民间的过年习性却依然。到了晚上,“小张家中打电话喊他回去吃年夜饭,看他高兴的雀跃而去,令人生出无限的羡慕。”看到别人回家团圆,夏鼐虽然“理智和虚荣使我毅然斩断一切牵挂,然而骤然看见了他人那种享乐,自己总觉得怅然若失,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和迷惘……”

一方面,政府不让过旧历年,故此机关、学校等,都仍上班上课;另一方面,民间家庭、街面商铺却不管不顾,关起门吃喝起来。在其间的人,譬如夏鼐这样的学子们,只好一面顺从规定,该读书读书,该上课上课……只是心中惶惑不宁。想家,看见他人可以回家吃年夜饭,更是心中悲戚。

迫于民意,到了1934年初,国民政府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民间又可名正言顺地过农历春节了。

(摘自《中华读书报》 杨建民/文)

猜你喜欢

爆竹新旧学子
空气爆竹
耕读事 新旧人
杏林组曲·学子赋
新旧全球化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爆竹真的很危险吗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