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传媒”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019-09-10陆民
陆民
◆摘 要: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主的多种新媒体形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将新传媒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弱化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的弊端,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其成为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新传媒”;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首先,新传媒的融入,能够更新教师的思想政治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化、信息化的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自己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理解,敢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因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新传媒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维、生活习惯等,拉近自身和大学生的距离;其次教师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运用新媒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始终把服务学生放在首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随着新媒介的深入化开展,对教师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知识普及—意识素养—实践培养”三个不同的层次来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首先教师要对新传媒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本的常识和原则;其次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培养自己的超前意識;最后是可成立专门的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专题讨论,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生活。
最后,新传媒的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熟练运用媒介的能力,尤其是一些老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以有效的方式传播知识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二、巩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首先,新传媒技术是巩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内容多、条理性不强等特点,以往的课堂说教过于生硬化不说,还比较枯燥无味,再加上大学生面临的诱惑比较多,课堂注意力难以较好地集中,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而新传媒技术,更好地将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更方便师生交流和进行资源共享。同时,利用新传媒技术,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搜集一些视频课堂、网络课件、课后答疑等内容,扩大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增强教学的效果和影响力。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平台,进一步拓展教育的途径。首先教师应该倡导同学们共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网站,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现代化思维和多样化获取素材的途径,构建教育的主旋律;其次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便利、生动的特点,开辟一片特色的网络主页,开展各种互动化活动,例如普法宣传、爱心慈善、环保安全等,毕竟大学生都普遍有电脑、手机等多种现代化媒体,活动开展起来会更加顺畅。
最后,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一是教师可充分利用QQ和QQ群,现代大学生都普遍会玩QQ,且基本每天都会登录,再加上QQ的一对一私聊模式,有助于解决学生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比如情感问题;二是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平台,也开始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这样高校的教师就可以建立微博班级,一方面鼓励大家就社会和学校热点进行积极地讨论,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更好的讨论环境,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
首先,新传媒技术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即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大学生已经具有了成人的思维,但由于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对待事情难免也会有一些偏差。这样能够淡化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孤独、疏离和淡漠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其次,主流的网络文化力量能够对学生进行主要的洗礼,即积极向上的舆论,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实现网络上信息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其次还应该支持新闻形式的融入,大学生的空余时间比较多,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以自愿的形式,建立校园小记者团,以更好地走进大学生的世界,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最后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两者共同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注重新传媒的技术战略,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全方位立体化的关注时事政治,充分利用媒体的交互性,达到共享性、即时性、全面性的最终目的,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四、结语
当前,随着新传媒时代的到来,对于各大高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媒体资源,培养自身与时俱进的态度和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学生自身也应该摆正态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以便使自己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娜.浅谈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32-34.
[2]唐君.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