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初探

2019-09-10司忠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修学研学旅行

司忠辉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用“研学旅行”的概念。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研学旅行已经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但对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1 研学旅行目的和意义

1.1 研学旅行目的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旅游体验中学习和锻炼,从而培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自理自立、文明礼貌、互勉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1.2 研学旅行的意义

对国家而言,这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的行动,是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从学校层面来看,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业的角度看,研学旅行更加关注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满足自我提升需求的高层次文化旅游。

2 研学旅行的范围和特点

2.1 研学旅行的范围

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研学旅行的范围。研学旅行主要在中小学生范围内进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不同学龄的学生所研学的主要范围有相应规定: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

2.2 研学旅行的特点

由于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任,研学旅行也就有了与传统意义的修学旅行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普及性。以往的修学旅游都是部分学生参与,而研学旅行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班为单位,年级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学校必须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参與研学旅行的机会。

②课程性。研学旅行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在中小学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素质教育的需求,制定学校、学段、学期实施性研学旅行课程计划,要有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和课程评价。

③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宗旨,因此研学旅行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特别是要重视旅游过程中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文明游客。突出活动的教育目的和学生成长指向。

④体验性。研学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实践和体验中增长知识,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因此要对研学旅行活动精心设计和安排,让学生有动脑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体验,相互研讨,在过程参与和旅行体验中去拓展视野、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⑤公益性。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都属于国家承担主要费用的公共事业,研学旅行是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如果研学旅行所需费用应由学生个人承担的,也只能适当收取成本费,随同老师费用由学校承担。

3 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和作用

论及研学旅游的要素有必要先研究什么是旅游活动的要素。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和夏希肯特·格波特认为旅游活动是由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和目的地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雷拍Leiper旅游系统模型则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5个要素。

3.1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既是研学旅行的保障方,又是研学旅行的决策和组织者。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为学生的修学旅行活动保驾护航,提供各类保障措施。第一、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有关制度,不断总结推动,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政策支持。第二、课程保障:要制定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和标准,将研学旅行和课程改革结合,突出课程性。第三、安全保障: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要对参与活动师生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培训,要选择有较高资质、较好社会信任度和较强风险管理能力的旅行社作为实施单位,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中小学学生

中小学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我国的大中小学生占人口总数的20%,据统计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8亿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4170.65万人,如果研学旅行全面展开,那将是中国最大的游客群体。他们需要通过旅行体验活动获得知识和审美愉悦,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能力,他们是修学旅行产品存在的前提,因而提供旅游产品的旅游产业必须满足其要求。

3.3 研学旅行活动基地

研学旅行必须依托活动基地才能实施,研学旅行活动基地是用以开展研学旅行的,需要由旅游目的地提供各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研学旅游目的地需要提供让学生能认知、体验乡情、市情、省情、国情的旅游载体和平台。国务院2014年31号文件提出,“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

4 结论

研学旅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借鉴日本财团法人修学旅行研究协会,国家和行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研学旅行协会,对研学旅行进行研究、调查,进行资料信息的汇总及分析,并为学校和旅游企业信息支持,处理有关研学旅行的申诉及请求,同时为修学旅游提供资金及人力资源支持等。

发展研学旅行事业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中国的研学旅行刚刚起步,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调研,积极探索研学旅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方向,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事业不断深化和升华。

猜你喜欢

修学研学旅行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修学之旅愈行愈热(下)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