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教学方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19-09-10王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5期
关键词:多元化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王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发展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打造高效课堂,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由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到课时设置、地域差异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有效形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客观因素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变化,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多元化剖析,从而形成一套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达成教学目标。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纲要的要求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形成都是必须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应该先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为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运用计算机,形成信息素养的能力。

二、注重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德育为首”适用于任何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能只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该先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责任意识,能够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习惯养成也是本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责任意识,就会缩短计算机的维护时间,也不用花过多时间组织课堂纪律,无形中增加学生上机练习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提高了课堂实效性,给活力课堂创设环境。如今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运用一方面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精彩,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果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从小树立起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其对网络信息的鉴别、筛选能力,并且形成良好的网络自律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要避免一味的说教形式,而是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将德育内容分散到操作任务中,比如在学习pc logo软件时,部分学生逻辑能力参差不齐,让学生合作讨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情谊,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素养。

三、制定灵动活泼的教学计划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针对这一特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制定灵动活泼的教学计划,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学。教师要善于反思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信息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各种主题活动,如学习画图软件时可以设计电脑绘画比赛、ppt教学时可以制定电子期刊评比活动、学习编程软件时可以组织动漫设计大赛、编程比赛等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参加感兴趣的活动,这种课堂活动不但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提高了小学生搜集信息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其实是打造了高效课堂。同时不断教学实践中形成反思意识,更新教学计划,增加新的课堂元素,增加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学、乐于学。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引入环节时,要设计符合本课教学内容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比如在五年级scatch教学中,在学习《游戏编程》这一块,在课前导入我们采用“小猫抢红包”小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能立刻投入课堂中,因为这款游戏和学生平时接触的微信抢红包原理是类似的,学生觉得课堂充满趣味性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好的课前导入能让学生更快进入课堂,这对于如何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长久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2.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信息技術课堂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训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让学生操作练习,课堂将没有任何效果可言;反之,教师不讲明知识点,一味让学生盲目地操作,学生什么都不明白,上机练习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分步完成,如在讲授scratch中《小猫逛动物园》一课中,教师可以把过程分解成背景变化设计、动物逛园两个环节,讲课内容力求精讲,把重难点精讲出来,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练习,学生只有自己操作,才知道自己哪里学会了,哪里还需要加强,在实操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精讲多练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3.任务驱动,注重生活化

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源泉,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要懂得抓住生活乐趣,将其融入教学中去。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任务驱动法。教师把课堂中的重难点分化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再设计“任务”应该注重“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给信息技术课堂营造快乐、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完成学习任务的欲望,从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效。如在《利用画图做贺卡》”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感恩卡送给自己的亲人;在学习《excel的表格功能》中,让学生根据实际制作自己的课程表或日常安排表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知识原来和生活息息相关且能方便生活,学生内心消除了距离感,自然能够投入课堂,课堂实效就提高了。

4.引导合作,鼓励学习互助化

合作学习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生活背景、智力水平的不同,造成学生个体之间很大的差异性。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有部分同学一点就通,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有些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不明白,在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就大大削减了他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严重的话会对课堂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小组学习,让“小老师”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优秀学生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困难学生又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实效。同时,学生合作、互助化学习中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5.注重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分为他评和自评。在课堂中,他评又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教师注意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如教师可以多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被表扬的学生内心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自然就更加爱上课、乐学习。同学评价可以让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出对作品的观点,让大家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还能在每节课后,利用一两分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梳理自己一节课所学知识点,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还没有过关,学生可以后续继续学习。注重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反思,无形中也能提高了课堂实效。

五、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需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创新教育思想,更新理念。为了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具有魅力、实效更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融入新想法、新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让孩子乐于学习、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汪琳.多措并举,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5(8):98.

[2]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2.:33-34.

[3]张舒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1).

[4]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5-6.

猜你喜欢

多元化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