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9-09-10蓝艳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蓝艳青

【摘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储备知识、理解算理、检查习惯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面谈谈中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首先是乘法口诀要熟,口诀不会,乘法就寸步难行;20以内加减不熟计算速度慢或经常出错;在口诀熟练的基础上强调算理。最后就要追求熟能生巧,要想熟练,就要多做练习题,要想学生乐意去做,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小学数学;储备知识;理解算理;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纵观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与计算的关系密切;“图形与几何”离开计算怎么求周长、面积?“统计与概率”也不用说,平均数、中位数等能离开计算?“综合与实践”也要与计算成为亲密的伙伴。因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数学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下面以三年级为例,谈谈提高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储备知识要足够

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除混合运算等稍有难度的题型了。所谓的储备知识指的是“乘法口诀”与“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好乘法口诀对中年级学生学好数学是关键,是学好其他有计算科目的基础,所以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我们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掌握好乘法口诀是老师的义务。二年级刚刚学完口诀,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牢,或者说是没有掌握好,如果到了三年级就一味强调乘法计算、混合运算,那是徒劳无益的。对那部分没有掌握好口诀的同学,应该抓好口诀的背诵,做到100%过关。熟读成诵后还要隔三五天重温一次,起码要重温四五个星期,那样学生才记得牢,不会遗忘。边记口诀边教乘法边讲口诀的应用,这样就能做到新旧知识紧密衔接,新旧知识两不误。20以内的加减法也要熟练,这样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二、算法算理要理解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普遍方法是反复练习计算法则,学生算理能力培养被忽视。理解算理需要突破简单层次的讲述与操作,借助意义连接、结构贯通、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养当中最基础的素质以及最基本的技能,在小学生学习数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多人将其与数学思维合并称为数学的本质。新课程发展以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提高了认识,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例如,上一次的县公开课中,笔者班上的学生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向上课的外校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分母不变?课后笔者向本班的同学解释:30+20=50表示的意思是3个十加上2个十,等于5个十,所以是50,十是它们的计数单位。300+400=700表示3个百加上4个百等于7个百,百是它们的计数单位;同样的道理:2/8+3/8=5/8表示2个1/8加上3个1/8等于5个1/8,所以等于5/8,1/8是它们的计数单位,所以分母不变。几个百、几个千相加、减是同样的道理。笔者将计数单位延伸开来,让学生知道比一(个)的计数单位还有几分之一,学生听起来肯定很容易理解。

三、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

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检查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平时的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意识,教给他们一些检查、验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笔者发现很多计算失误的学生是因为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种检查的习惯对每门功课、每种类型题都有很大的作用。检查计算题时笔者要求学生挡住答案来进行,如果看着答案来检查会受现有的结果影响。快速判断计算错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末位判断法。例如,123+456的末位不是9就错了。49×25末位不是5就错了。二是估算。例如,123+456,把123估成100,456估成500,它们的和就在600左右。和出现了大于1000或小于500就错了。想要知道计算的准确值,只有通过重新计算来获得。如果重新计算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结果不相同,笔者要求学生要计算第三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正确值。在熟悉口诀、理解算理、20以内的加减法也熟悉的情况下,三年级的计算正确率会很高了,再加上检查,正确率会更佳。

四、多练会生巧

计算题不像其他类型的数学题,计算可能更多需要的是学生的仔细认真,算的准确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计算题,一定要多练习。进行系统的、多样的,持续的计算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学生做练习时,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到学生喜欢做才行。如果学生不乐意做,老师硬逼着他去做,是达不到效果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单依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创新教法就能实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加计算。“计算天天练”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笔者布置“计算天天练”的方法是:1.题目要适量。每天五小节的计算题,就很快做完了,不会觉得做练习是一种负担。

2.与所学的新知识紧密相连。学口算乘法就练口算乘法,学竖式计算就练竖式计算。这样不单提高了一般的计算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每个新知识点。学生练习起来也觉得很有用,每个知识点掌握好了,单元检测时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样也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要有检查。全收全改可以让优秀生帮忙,但老师要检查错题。同学们错在什么地方:是口诀错了?退位进位错了?还是运算顺序错了?老师了解了,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了,往后才会在相应的方面多加注意。

4.要有辅导。辅导工作除了老师亲力亲为,由优秀生或家长进行辅导,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优秀生完全会像老师一样先检查口诀再检查计算。笔者班的小超利用课间时间辅导小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紫金县直属学校的学生,很多家长都在学生身边,笔者利用微信提醒家长:本单元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请您检查孩子的计算是否过关。当作业中发现错误率比较大的就直接拍照发给家长,家长就会进行相应的辅导。

5.要有评比。对做得好的要给予奖励,笔者的办法是一个星期评比一次。一个星期的练习都是满分的奖励两朵红花:一朵是在教室的公告栏呈现,另一朵则贴到各自教科书的封面上,是回去给爸妈兄弟姐妹“炫耀”的。这样做很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一个单元小结一次,都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尺子、铅笔、作业本、日记本等。除了做天天练,笔者还布置作业盒子的作业(作业盒子的不足是不能学生100%参与)。总之,你要让学生乐意做,并且能认真做好,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平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只要我们做到计算训练有计划,经常化、具体化。适时适量的训练,一定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學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