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教学策略
2019-09-10李海霞
李海霞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应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综合思维;思维导图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课程标准强调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从多要素关联分析中培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识,从区域综合角度体会地理环境系统性,在时空交融中感受地理事物发展的动态性。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学生应用其来优化构建认知模型、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其放射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层级性的结构表达能详细表现出在“区域”多要素影响下,“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十分符合综合思维培养的要求。
一、从多要素关联分析中培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识
地理环境是在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地理要素综合分析,要有针对性地分析与某一地理事物相关的内容,对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各要素进行深入剖析,再分析主导要素和次要要素间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形成认知结构的建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各地理要素。
思维导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知识建构过程中时,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有序化整理,使得学习重点从只关注孤立的“知识点”或单一的“正确”结论的单要素思维,拓展到对关注地理问题的完整认识的多要素思维。思维导图因其能够涉及多个要点或要素,从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避免知识“碎片化”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并且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能够找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是并列存在的,不要求突出某以要素对区域的贡献时,通常采用并列分析。例如,区域地理“澳大利亚”学习时,先简要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引导学生列出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地理位置、气候、河流湖泊、地形、生物等)并进行逐项分析;然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的人文环境特征(农牧业、工矿业、人口和城市等)。可以建立思维导图如下:
当构成地理事象的要素的作用程度比例不均等,某一要素对区域的特征所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的时候,采用主次分析[4]。例如分析二战后影响美国人口迁移的因素的时候,首先要学生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矿产资源、气候、水源、土地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交通、经济、科技、政治、宗教、战争等),结合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找出引起美国人迁移的最重要因素(西部的科技、南部为资源)和次要因素,再进行从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的排列分析。
二、在时空交融中感受地理事物发展的动态性
时空综合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的时空变化规律,从静态、动态等方面认识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地理要素进行分析时,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地理知识结构进行自主设计与架构,将知识结构之因果关系、概念的层级次序,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以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现出来,从而认识事物发展的时空发展变化,并根据现有状况,结合当地特点,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例如,“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本阅读材料“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以时间为思维导图的主线,钢铁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为分支,分析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出现“近煤田布局”“近大铁矿区”“近港口”的空间变化规律,建立思维导图如下:
三、从区域综合角度体会地理环境的系统性
区域综合思维,即要求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某地理事物在区域范围内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当地具体的区位条件,探究其在时空条件下的演化过程。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卷地理高考试题大多都是以“区域”为载体,提供“区域”部分要素信息,让学生分析“区域”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静态或动态发展,或者比较“区域”间的静态异同和动态联系。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分析地理问题时,要从“区域”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以“区域”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以各要素在“区域”内部的组合、布局、发生、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而分析具有区域特色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
例如,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第37题,该题选择具有典型性、特殊性的中小尺度区域(堪察加半岛),以区域内具体的地理现象(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熊的数量较多)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堪察加半島的地形、气候、生物、河流、纬度位置等自然地理要素,探寻这些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从而构建对堪察加半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整体性认识。其解题思维导图如下: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也影响学生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时的视角,是衡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使学生能够综合地分析地理信息,形成分析地理问题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思维导图作为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载体,其在建构重构和使用时, 也就承载着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 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将新学到的知识与之前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和联系,甚至突破惯有思维进行创新,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如能自如地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的综合思维必然成为一种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培养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教学主要目标也就得以达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明[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4]丁霞.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5]金倩.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中思维导图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