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弦外“德”音常弹奏,音乐沁人心与脾

2019-09-10黎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5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小学音乐德育

黎锋

【摘要】音乐有教化、调节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故而作为重要的艺术课程,音乐的德育功能十分被大家看重。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很强,故而如何让音乐德育之音常奏起,笔者结合小学生课程教学实况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身心发展

近几年新课改提出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观点,作为艺术课程,音乐在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审美能力、教化学生向真善美靠近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重视德育或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的研究与分享。

一、德育融入音乐教学的问题

归纳问题对症下药,是解决德育与音乐课不相融的关键,因而笔者总结了下列几种问题情境。

1.音乐的德育功能弱化

音乐德育的功能不仅指教化学生培养正确而全面的价值观,还包括熏陶学生的耐心、爱心和审美情绪等。但纵观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生活基本无经济压力,却因各种原因导致精神食粮比较匮乏,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用音乐填补内心的情感等,这是目前音乐教育功能的短板,更是音乐老师在研究音乐德育功能时要思考的。

2.音乐的德育内容老旧

学生在生活中对环保节约、孝顺、互敬互爱等常规的价值观耳熟能详,而且上述的价值观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也进行过说教与渗透,所以目前音乐的德育教学依旧老生常谈,则学生会比较厌烦了。让课堂内容创新、生活化,那么学生则易于接受新而趣味的学习的方式与内容。只有价值观认同并内化,只有学生的心与老师的心交汇,才会产生德育的爱的力量。

3.音乐德育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教条主义、生活与所学联系不紧密的学习,都会让学生觉得不切实际,所以要改变这一困境,要利用好当前的教材,主动研究生活化而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时隔久远的“年代代沟”,老师也应该借助多媒体再现场景、去寻找生活化的气息,从而让学生更能产生共鸣和触动。

二、德育融入音乐教学的方法

德育融入音乐教学中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这个主体的积极的参与。所以以下将以课例进行枚举,详细介绍笔者如何针对上述问题,在课堂中开发德育的丰富性、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落实方法的创新性。

1.思想建设,系统培育

针对当下音乐教学中学生德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笔者建议学校及老师要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并在计划、任务、项目活动上重视思想建设。

第一,要结合各学科特色,制定系统而完整的德育发展教学计划和策略。如根据小学生在低、中、高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教学目标。而笔者所在的六年级则会鼓励孩子担当、负责,引导学生听各种音乐培养情操,了解不同的音乐家亲近音乐创造。

第二,要丰富德育教学的各种活动。如3月学雷锋小榜样、4月运动精神月等,设置不同主题倡导各年级参赛。音乐也可以以汇演、班会等形式创新地出现在活动中,弘扬身边的德艺双馨好榜样需要氛围更需要精神的鼓舞。

第三,借助家长和互联网的力量,让学生生活在一个互助互爱、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用小视频、图片等方式与家长共同参与到活动里,更可以分享与音乐德育相关的故事,那么潜移默化中家班共育实现了,德育与生活也互相结合了。如《关山月》的古曲聆听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网络古风古曲,推荐给家人一起赏析。

2.深挖教材,丰富内容

课改后的教材实行了主题教学,不同单元的主体韵味十足且内容多样,所以深挖教材、合理补偿、不断丰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里离不开音乐,“音乐源于生活而愉悦生活”。

如,《但愿人长久》的聆听中,老师可以让大家听曲、演唱会,也可以扮演古人配景吟诵,让大家体会到其中“团圆团聚”的意思。同时展示了漫画“现代式团聚——手机和WiFi的团聚”,问大家“你们是抬头望月多还是低头看手机更多”?这样的拓展能让大家认识到陪伴、孝顺的意义,而不能只是身回心不回,或与老人、家人一言不合就觉得他们的思想和方式太“low”。如,《游子吟》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大家提供很多影视的片段,让学生明白歌曲和写作一样,要感受到身边的爱与温暖,才能写出动人的歌曲来。“临行密密缝”是若干个母亲的化身,所以才能被无数次传唱至今。

3.音乐疗法,发展心理

心理疏导可以用音乐的方法,音乐能通过深切的共鸣和无声的语言让心舒适温暖。所以鉴于学生都喜欢音乐这股“暖流”,非常热爱音乐课程,故而老师要重视借助音乐课引导学生身心向阳光健康的方向发展,循序渐进地重视起音乐对学生情绪情感的情绪、调节情绪等功能,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抗逆力、坚强和韧性。

《守住这一片阳光》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普及了一个生活里的怪现象:“你今天出门遇见了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心情不好,后来就又更加奇怪,总是不顺心、总是遇见不开心的事情”。其实这是“吸引力法则”,你越是集中注意关注一些事情,然后就给自己带来了坏情绪和影响,反之你关注开心的,有可能后面都很顺利。如果像歌词写的那样,你看得见美丽的世界,发现美好的一切,内心充满了“生机、希望”,就会真正“守住了这一片阳光”。所谓清除内心的“心理垃圾”,装满“阳光和幸福”的心理调节办法,亦是同样的道理。

4.传统新解,翻新老歌

随着多媒体等新教具的运用,课堂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显得极其必要。所以,有时候为了让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笔者非常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或大胆演绎。学生在唱出不一样的味道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塑造,用翻新的形式表达出陶冶情操的作用,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如老师可以借鉴《我是歌手》等活动套用到课堂。笔者曾经让学生改编歌曲《永远是朋友》,学生创编出《永远是师生》《永远是亲人》来歌颂自己身边的亲情;还有的学生给歌曲加了一段rap介绍自己和知己朋友的故事,而歌曲的内容则变为了高潮环节,趣味横生。

在《明天会更好》的歌曲,学生进行了歌曲串唱。老师用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要积极塑造强大的内心,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发展,为了给自己更好的明天。

5.多样活动,锤炼真心

唱给自己听,也唱给大家庭;在班里唱得快乐,在班外唱得激情和用心。这是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多样音乐活动的宗旨,也是学生与笔者共同默认的歌唱原则。

其实音乐活动形式很多,而近来笔者最推荐的则是用音乐的形式做别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身体力行地践行音乐呼吁的“真善美、奉献”等德育精神。结合不同的节日,针对不同的志愿服务对象,学生发挥了自己的耐心和热情。如探望敬老院的老人,知道他们喜欢听老歌,于是学生学了很多红歌、老歌,《难忘今宵》也是屡屡被点赞的歌曲。快板搭配rap歌颂新时代的雷锋是我们班会的一个亮点,学生意识到乐器可以很简单、快乐可以很容易实现。

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有时候我们还会自己录制歌曲,制作感恩节等的特别“歌声”礼物;回归童真,儿童节会扮演《葫芦娃》的cosplay,让学生演绎里面的歌曲。随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爱心与特长,更能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塑造。而在服务的过程里,别人能感受学生的真心,给学生难忘的回馈。亲自践行得到的回报,是对学生德育最大的鼓舞。

传授德育内容要方法创新,要内容丰富,更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不知不觉中内化,潜移默化里认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是音乐课德育的最佳效果,才能培育出新时代需要的德艺双馨的人才。所以智慧型的德育课堂需要生活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更需要大家的不断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淑君,王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7(24):173—174.

[2]周雪.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6(34):127.

[3]张彬.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4):44.

[4]杜條华.小学音乐智慧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6(03):33.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小学音乐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