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农村教育事业探究

2019-09-10马芳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事业小学农村

马芳芳

摘 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事业是我们当前的教育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具体策略,并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做了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小学;农村;教育事业

众所周知,农村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地区依旧广大,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对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如何办法农村教育是我国接下来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主要是小学的教育,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农村教育事业做出探究,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力量无法满足日常所需,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足

人口总是会朝着资源好的地区流动,在城市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好、娱乐场所繁多、各种生活条件便利,而农村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新一代的年轻教师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以目前农村现有的条件很难再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来到农村任教了。这样一来,就严重导致了教学力量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足。

2.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较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新一代的年轻教接受的是新式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等各种新的东西,由于农村地区无法吸引来这些年轻的教师,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在农村小学中,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大多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室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没有很好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农村小学教育投入较为有限,学校缺乏长远教育规划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长远的规划。但就目前来说,农村的未来在哪里,仍旧是一件不明确的事情。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走向了城市,他们在城市落脚、落户,他们的孩子也会在城市出生,并在城市接受教育。而在总的教育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只能是越来越少,这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缺少教育投入的情况下,进行长远的教育规划无疑是一句空谈。办教育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我们需要资金改善各方面的办学条件,图书馆的兴建、课堂硬件设施的补充、教学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引进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撑。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限的教育投入成为了限制小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具体策略

1.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优秀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人才是决定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方向、高低。前面我们提到,以农村现有的条件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人才,所以我们要着力培养我们自己的专业人才,从而组建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我们可以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建立教师职后培养序列,进行动态管理,实行“五类四级”分类、分级培训全覆盖,通过公需培训、专题研修、赛课评课、远程教育、在职学历教育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城乡合作办学、“捆绑式”支教、城乡互派换岗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学科教師不足问题,还探索试点了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制度。

2.发展现有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对于以后学生的学习生涯将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在没有新的资源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发展现有的资源,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现有资源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教材资源、师生资源、自然资源等。农村对于比之城市有着不一样的自然资源,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乡土资源。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将学生的学习固定在书本与学校有限的区域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变得越来越迟钝。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对大自然的体验决不能仅仅从课本上获得,而对身边真正的生活和大自然不屑一顾。我们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等跨学科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1.教师队伍稳定的意义

经济浪潮冲击着一切社会领域,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的繁荣昌盛。然而建立在文盲充斥、道德沦丧等现实之上的经济建设,只能是短期行为。国家洞察了这一点,适时地提出了“科技兴国”这一正确主张,为中国的长远发展制定了最为切实可行的大政方针。科技兴国自然要以教育为本,因为科技主要来自于教育;教育为本实为以教师为本,因为教育主要靠教师去实施,国家教育的具体目标诸如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等,都主要靠教师去实现。因而,国家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达到小康水平和实现大同社会,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系列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都历史地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稳定,是国家实施“科技兴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保证。

教师队伍稳定主要表现为教师愿意教书。

学校教育有两大效益:一是知识效益;一是社会效益。所谓知识效益,就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程度,这一效益主要指向未来社会的劳动价值。教师如果不愿意教书,知识便不能很好传递,难以代代相传,将来的社会劳动价值何以体现!知识是科技中的核心内容,现在的学生——将来的劳动者——如果知识可怜,则何以兴国!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可,它既指向今天,也指向明天。为人师表,少年儿童主要通过老师去窥人生、看世界。教师如果不安心教书,则不“传道受业解惑”。待遇差,发不起工资,对官员腐败不满,对脑体倒挂不满,对行业差距不满,课堂便极有可能成为教师发泄牢骚的场所,学生便极有可能成为教师发泄牢骚的对象。

2.优化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改造社会大环境,使教师的心理趋于平衡。具体而言。就是较为彻底的反掉官员腐败,一定程度的改变脑体倒挂、行业差距等不合理现象。“再穷不能穷教育”、“教书是人人都羡慕的职业”、“全社会都要尊敬教师”不应该是口号,不应该是空话。教师应该获得相应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教师节应该真正成为教师的节日。国家应尽可能加大教育投入;教师的平均工资应明显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教师看病、教师住房、教师子女就业等不应该成其为问题,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帮助。如此,才能坚教师教书之心,固教师教书之志。

教师工资的发放,其资金应由国家统筹划拨,以此避免拖欠工资和发不足工资现象。地区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然而简单地将工资问题与社会竞争挂钩,简单地用市场经济来解释工资高低的原因,不免失之偏颇。殊不知社会主义还有统筹规划的管理原则,还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道德原则。工资与社会安定有较为直接的因果联系,是一个大问题,不单单是教师,还涉及其他部门,应该认真思考。

总而言之,小学农村教育事业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虽然小学农村教育事业存在诸多的问题,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磴攀”,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善农村教育事业的局面,使农村的孩子接受良好的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J].李娜.电脑迷.2018(07)

[2]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培养定位分析[J].李越.现代盐化工.2018(03)

[3]当代农村小学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田赢.才智.2018(20)

猜你喜欢

教育事业小学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谈区角游戏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