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
2019-09-10王洁
王洁
摘要:在建筑行业中,对于各种水泥建材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也很容易出现裂缝,针对这些建筑裂缝,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也不断的研发了各种解决方案和应用技术。目前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是在众多解决方案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技术,而且也被广泛应用。 因此在处理建筑裂缝的施工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就将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便是建筑工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基础部分。开展好后浇带施工,强化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是保证全面建筑工程整体结构质量及施工进度的一大前提。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一)后浇带摆放及其布置
建筑后浇带静置后一般会出现微变现象,后浇带摆放时需注意间距和所在位置。实践中根据规范要求,后浇带间距应当保持在30-40 m,其宽度不小于800 m,布置在柱距三等分距离以内。实践中还应当对后浇带所在的位置严格管控,通常后浇带施工时需对建筑结构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并且根据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进度进行合理选择。
(二)模板支设技术要点
基于分块图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层并支设模板,多利用一些钢丝网模板对其支设,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作业。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根据工况条件以及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合理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手段,以此来确保拟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模板支护是后浇带施工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和方法,确定好施工方案后应先使垫层标高降低,一般以50-100 mm为宜;同时,其间隔控制在0-50 m的距离。并且对清除雨水、养护涌水积坑以及后浇带垃圾科学规划。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设置后浇带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论是设置沉降后浇带还是在建筑主体与裙房相互间设置变形缝,均应当依据建筑工程上部结构规划、地基持力层土质状况以及基础形式等开展全面考虑。对于本次研究的安置房工程基础而言,其具备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持力层岩层佳以及沉降变形量较低等特征,所以可设置后浇带,将地下室、住宅楼及裙房基础设置为一个系统整体。等到地面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后,继续开展混凝土浇筑。余留部位旨在防范混凝土在气温因素影响下,使得结构产生裂缝而设置温度后浇带,等到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后,迅速浇筑混凝土。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变形问题,可设置沉降后浇带;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伸缩变形问题,可设置温度后浇带。所以,在设置后浇带过程中,应当将建筑工程基础到屋顶予以完全断开。除此之外,沉降后浇带同样具备温度后浇带的功效,在设置期间,关键要处理好沉降及混凝土收缩两方面标准。
(二)后浇带施工
自理论层面而言,后浇带宽度通常控制在不超过100cm便可满足温度收缩变形。然而为了便于实际施工,后浇带宽度应当设置于800cm-1000cm,以防止应力太过集中。接缝主要包括平直缝、凹凸缝以及阶形缝等形式。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应设置于板、梁跨度中结构受力最小的位置,同时确保由上至下的充分对齐。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内部钢筋选取连续不断形式。各个结构中30m-40m相互间便应当设置一处后浇带,强化裙房、塔房相连位置的构造,强化纵向钢筋配筋率以实现对后浇带封闭后剩余沉降差形成的结构内力的有效承载。在安置房工程施工期间,接缝部位大多选取平直缝,并配置收口网。因为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要求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与筏形基础后浇带相互间安装止水钢板。
(三)设置筏形基础后浇带
基础底板厚度控制在350-450mm范围,倘若对混凝土进行不间断的浇筑,因为温度应力出现变形,便会致使底板形成裂缝。因而,应当于基础底板上设置后浇带。不论是底板后浇带的钢筋还是外墙后浇带的钢筋均相对紧密,调节间距通常约为35m,倘若选取常规的软质钢丝网,混凝土成型将难以将界面凿开,进而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损耗。所以,在安置房工程大楼施工过程中,选取相对先进的快易收口网,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拥有极广的应用范围,一方面可极大程度降低人力物力的投人,另一方面可满足界面凿开的要求。
(四)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通常选取膨胀混凝土浇筑,于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等后浇带混凝土中添加相应的膨胀剂,并保证混凝土强度相较于两侧要更高。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当在沉降后浇带两侧结构稳定后,后浇带浇捣时间应当在沉降基本稳定后,同时选取相较于两侧梁板更高强度的膨胀硅予以浇筑密实,并开展持续4周的养护、拆模。
(五)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手段
一是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依据建筑工程结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添加膨胀剂或者减水剂应当保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满足制定标准,同时对混凝土搅拌时间予以适当延长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结合设计施工方案开展浇筑,同时结合规范标准开展振捣密实。二是对后浇带施工范围开展科学调节。结合过去施工案例,通常矩形构件建筑工程后浇带中间距离设置在30cm-40cm范围,宽度通常设置在800cm-1000cm。
三、结语:
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被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推广,可很大程度上弥补超大混凝土结构浇筑中极易引发裂缝的不足,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还有助于提升建筑形态丰富性。对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要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兴华.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筑技術开发,2018,45(17):46-47.
[2]林喜乐.建筑工程中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8(09):138.
[3]高国强.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7-8.
[4]付晶晶.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J].中华建设,2018(07):118-119.
[5]董明宣.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居业,2018(07):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