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传承与创新

2019-09-10关伟嘉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新媒体时代

关伟嘉

摘要:实现中国梦,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媒体为手段,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船舶为对象,研究南海依托腹地广东一带的古船型“广船”的演变史,以其时广船船型的特点与海上贸易(丝绸之路)之间的联系为纬线,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五个时期的广船代表船型进行文化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船”

一、新媒体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符号数字化转化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形势下,发掘海丝之路文化元素,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

新媒体为海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数字化技术、多种媒介对广州海丝文化元素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可进行多方面展示——展示广外I的地缘优势、政治经贸、人文交流,保存海丝历史文化记忆,激活海丝遗产,弘扬海丝文化精神,以古鉴今,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精神依托,推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二)基于新媒体手段,揭示海上丝绸之路和广船船型历史演进关系,为海丝文化申遗提供学术支撑

当前,广东省缺乏对海丝文化遗产及其价值转化的广泛重视,缺乏在弘扬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对海丝文化符号的宣传与交流。通过利用新媒体手段,如,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分析其对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地区交流的影响,利用广船文化的演进过程,印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程,进一步阐述广船沿海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支持广州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论证,为海丝文化申遗提供数字化资料和学术支持,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历史数据,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广船历史文化长廊。

二、新媒体时代驱动下,“广船”文化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价值与路径创新

(一)创新海丝文化传播形式,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从而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传统教育模式下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相对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推广,而新媒体作为当今社会大众认识程度高、使用范围广的传播媒介,在高校教育中可以更好地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功能。因此,在高校加强自身网络文化建设和新媒体平台架构,能够更好地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从而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二)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与融合,体现为海上丝路变迁和广船船型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

新媒体迅速发展并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指导位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加强对新媒体的综合使用,借助新媒体自身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吸引能力,促进海丝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另一方面,更要明白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徐闻港出发,穿越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跨印度洋进入波斯湾、红海,远达西亚和非洲东岸的海上贸易商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技术的进步,海上航线不断变换,贸易的品种也发生了改变。战国到秦汉时期,南越国地处华南的地理优势,使得海上贸易十分繁荣,这与我们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南越王船正好吻合。

(三)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设计基于vR技术的“广船一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长廊展示

数字化进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产品已成为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媒介,数字产品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能激活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重点提炼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符号“广船”,与数字产品设计进行交叉研究,研究怎样通过数字产品传承历史文化,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推进“海丝旅游”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产品让海丝文化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视觉传达设计等激活文化遺产,保存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记忆,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从而形成数据化历史博物馆,弥补文化遗产流失、陨落问题。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