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6岁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的关系研究

2019-09-10朱娅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观察者同伴案例

【摘要】本研究运用观察法,结合同伴提名与案例分析,随机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某幼儿园大班38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5~6岁幼儿同伴关系对自我主张存在影响,幼儿与不同同伴关系类型进行交往时,其自我主张不同。并且不同同伴关系类型幼儿的自我主张表现不同:受欢迎型幼儿能够用正确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主张,同时正确的自我主张能够促进同伴关系更好地发展;被拒绝型幼儿存在不能正确提出自己主张的情况,而这会影响到同伴关系的发展;被忽视型幼儿较少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同伴关系的发展受到影响;一般型幼儿能提出自我主张或拒绝别人的主张,处于中间地位,是幼儿园中的主要同伴关系类型。

【关键词】5~6岁幼儿;同伴关系类型;自我主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7/08-0066-04

【作者简介】朱娅(1993-),女,四川广安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认知发展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学前期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步,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是幼儿当前和未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这一阶段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

幼儿自我主张不仅被认为是幼儿维持沟通互动的一种能力,更是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维护自己的技巧。研究表明,儿童约一岁时就能够使用策略来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主张[2]。

总之,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认知、情感等方面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从同伴关系的角度对幼儿自我主张进行切入,为幼儿自我主张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某幼儿园大班38名5~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幼儿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见表1。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對5~6岁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类型进行分类,观察与归纳所在班级幼儿在日常幼儿园环境中同伴交往的自我主张表现特点,探讨5~6岁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之间存在的关联。

(三)研究思路与步骤

本研究运用观察法,结合同伴提名与案例分析,对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观察者为笔者一人,进入到随机抽取的幼儿园某大班中观察。

1. 观察者随机抽取幼儿园某大班幼儿后,第一步是要进入到幼儿班级中。观察者于2018年3月入园,与幼儿相处,彼此熟悉后,消除幼儿对观察者的陌生感与新鲜感,最大程度避免观察者可能造成的影响。

2. 观察者在与幼儿熟悉后,确信幼儿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存在,可以进行下一步同伴提名,于2018年4月进行同伴提名,观察者将得到的同伴提名:(正提名与负提名)转换为标准分,对幼儿的同伴关系类型进行分类。幼儿同伴关系类型分类标准如表2。

3. 观察者在同伴提名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五种类型中提名分最高的幼儿,对五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幼儿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4月到2018年6月,对其自我主张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观察采用非参与式观察,并根据已有文献中关于自我主张研究的结论,对同伴关系类型的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与观点、表达正当需求以及表达拒绝——展开观察[4]。

4. 抽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同伴提名结果

本研究对幼儿园中的38名5~6岁大班幼儿进行同伴提名,根据已有文献对幼儿同伴关系类型进行分类,同伴提名结果为五种同伴关系类型:受欢迎型幼儿、被拒绝型幼儿、一般型幼儿、被忽视型幼儿、矛盾型幼儿。由统计可知,一般型幼儿(共23人)为所在园主要同伴关系类型,占总数的60.52%;受欢迎型幼儿、被忽视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均为5人,占总数的13.16%,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本研究中没有出现矛盾型幼儿。

(二)四种同伴关系类型与自我主张观察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的聚焦点为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主张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对四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幼儿(没有出现矛盾型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其自我主张的呈现方式与方法,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

1. 受欢迎型幼儿

幼儿:小L 年龄:5岁 性别:女

场景:建构区自主游戏

自我主张观察情况:小L跟3个幼儿一起在建构区搭建城堡,小L在开始搭建城堡之前,仔细询问同伴想要搭建什么形状、颜色的城堡,然后向同伴提出了自己想要搭建什么形状以及颜色的城堡,综合大家的想法意见进行搭建城堡,一边搭建一边商量下一步该怎样进行。

分析:在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受欢迎型幼儿表达自我主张的方式采取友好的询问方式,如“我觉得搭建方形的城堡比较好看,你觉得呢?”等,受欢迎型幼儿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主张,在遇到不同意见时能听取同伴的意见,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受欢迎型幼儿在游戏中多是扮演游戏主导者的角色,提出的想法与意见大部分能够被同伴接受。

2. 被拒绝型幼儿

幼儿:小Y 年龄:5岁 性别:男

场景:桌面游戏

自我主张观察情况:在教师组织的桌面游戏中,小Y不配合同伴及教师的动作,在教室里随意走动,每一个小组的桌面游戏都会出现小Y的身影,当他想要加入游戏时,小Y会请求到:“你跟我玩好不好?”遇到其他小朋友拒绝他的请求,小Y会大声回应:“要!就要!就要!”或者破坏小朋友已经完成的桌面游戏模型,或者打小朋友,然后跑到其他小组请求加入游戏,或者自己单独坐在一角玩。

分析:在对被拒绝型幼儿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这一类幼儿会有外显强烈的自我主张行为,表达自我主张的方式通常伴随着激烈的语言、动作等,对同伴的想法、意见接受较少,更多的是强调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同伴提名可发现这是这一类幼儿被拒绝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的案例中,小Y的同伴负提名次数最高,小Y在其他同伴不听取他的主张意见时,破坏同伴已完成的游戏玩具,当教师耐心询问缘由:“为什么你要去推倒城堡呢?”他回答道:“他不让我玩,我也不让他玩。”

3. 一般型幼儿

幼儿:小F 年龄:5岁 性别:女

场景:集体活动中讨论问题——怎样装扮秘密花园

自我主张观察情况:教师提出装扮幼儿园的区角——秘密花园,让小朋友们分组讨论如何装扮才能充分利用区角。小F在听了同伴的想法后,撇嘴摇了摇头,说:“那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我想把小帐篷放在边边上,这样小朋友有很大很大的地方可以跳。” 其他小朋友也提出了很多想法,小F表示不喜欢,也会提出反对。

分析:一般型幼儿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也会反对或者吸取同伴的想法、意见。通过观察可知,一般型幼儿同样会提出自己的主张,遇到与自己相左的意见与主张时,也会提出反对等,但其方式与程度比被拒绝型幼儿要低。

4. 被忽视型幼儿

幼儿:小W 年龄:6岁 性别:男

场景:自主合作游戏——制作麦子画

自我主张观察情况:教师将小朋友分为两人一组,让小朋友用小麦以及麦秆自主制作一幅画。小W和旁边的女孩一组,他趴在桌子上,小女孩在很认真地用麦秆做粘贴画,当观察者询问小女孩为什么不两个人一起做的时候,小W没有说话,把头扭向另一边,小女孩说:“W不做,我就帮他做,写上他的名字就好了。”制作麦子画小W趴在桌子的一边,全程都没有参与,也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

分析:在对被忽视型幼儿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这类幼儿较少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在自主游戏中更多扮演的是被指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听取主导者的想法意见或者指令。在本研究中,较为极端的案例则是独立于同伴中,自己一个人玩,不参与游戏,不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等。

5. 总结

通過上文案例总结,可以得知四种同伴关系类型幼儿的自我主张表现是差异的,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自我主张表现不同。具体见表3。

(三)四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同伴与幼儿自我主张观察的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当幼儿与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同伴活动时,其自我主张的表现不同,这里以一般型幼儿与四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对象的交往案例来说明,根据上文可知,一般型幼儿是幼儿园中的主要同伴关系类型,故表4(见下页)中被观察幼儿选取了1名一般型幼儿(小F),观察其与四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同伴(4名幼儿)进行交往时的自我主张具体表现。具体内容见表4。

从被观察幼儿与四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对象互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同伴交往的对象不同时,被观察幼儿的自我主张的表现是不同的。当同伴交往的对象为受欢迎型幼儿时,通过他对事物的沟通、描述与解释,被观察幼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同伴交往的对象为被拒绝型幼儿时,因为他以激烈的语言方式对事物简单否定,被观察幼儿对他的观点表示拒绝接受,坚持自己的观点;当同伴交往的对象为一般型幼儿时,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被观察幼儿融合了两者的观点;当同伴交往的对象为被忽视型幼儿时,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被观察幼儿坚持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四、结论

(一)同伴关系对自我主张的影响

通过同伴提名法可以得到,在本研究中,受欢迎型幼儿、被拒绝型幼儿与被忽视型幼儿在幼儿园班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样本中没有出现矛盾型幼儿),一般型幼儿占主要类型。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同伴关系对幼儿自我主张的影响在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受欢迎型幼儿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主张,同时听取其他小伙伴的意见与想法,当幼儿与受欢迎型幼儿进行游戏时,受欢迎型幼儿的主张会影响其他幼儿的主张,如“我觉得这像一个苹果”“不,我觉得更像一个西红柿”“好像是,我也觉得像西红柿”。而被拒绝型幼儿在场时,其情况又会不同,如上文中小Y想要加入游戏时,大部分幼儿都会拒绝他的请求,在被拒绝后,小Y的激烈言语与行为又会让其他幼儿更加拒绝他的请求,同伴对于他更多的采取的是排斥的态度,他的意见或是想法更大程度上得不到大多数幼儿的认同与理解,这样的结果则是这名被拒绝型幼儿得不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因为得不到接纳,可能使得这名幼儿的言语、行为更为激烈或是通过偏激的行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被同伴拒绝或是忽视的概率,他们的同伴交往会受其影响发展不顺利。

(二)自我主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与上文中同伴关系对自我主张的影响相对应的是自我主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幼儿的自我主张情况同样会影响到其同伴关系的稳定,以被忽视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两种情况为例,幼儿自我主张的程度高低直接对其同伴关系的发展有影响,被拒绝型幼儿可能因为其不适当且强烈的自我主张被更多的同伴拒绝;被忽视型幼儿可能因为较少提出自己的主张而受到同伴更多的忽视。已有研究表明,社交劣势幼儿(主要指的是被拒绝型幼儿和被忽视型幼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性” 群体,所占比例接近大班幼儿总数的三成[5]。本研究中被拒绝型幼儿与被忽视型幼儿占总数的26.32%,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大且不容忽视的群体。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建立并逐渐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幼儿的同伴关系还不稳定,幼儿自身的交往行为、交往习惯和交往能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幼儿的自我主张对同伴关系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02):39-44.

[2] Golinkoff, R. M.“I beg your pardon”:The preverbal negotiation of failed messages[J].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986(13):455-476.

[3] 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1):18-21.

[4] 张静.自闭症青少年自我主张能力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5] 李菁.大班社交劣势幼儿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7(12):35-38.

通讯作者:朱娅,18398851513@163.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观察者同伴案例
样板案例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