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意境,悟情怀
2019-09-10周璇
周璇
【摘要】 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读者,只有读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想象无疑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关键词】 古诗意境 中年段 读中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128-01
古诗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浓缩上下五千年的精华,是美的体现.古诗是小学语文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提到“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生学习古诗,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多是读古诗——理解字词意思——解诗意——悟情感,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细碎的教学方法也让古诗的美慢慢消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去捕捉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呢?
一、对比教学悟意境
小学人教版语文里的古诗基本都是两首的呈现,我们将两首古诗的对比教学。对比阅读,将相似或者相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在相同中发现差异,在不同中找共同点。在具体的古诗教学中,可以对诗的意象、艺术技巧、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对比,例如可以同类别的诗歌对比,同种诗人形象的对比,学生可在对比中感悟、欣赏,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
例如:语文人教版上册四年级20课《古诗两首》,两首都是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却有着不同的味道。
师:我们知道这两首都是送别诗,你们能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吗?
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前一句指孟浩然,后一句指王维自己。
师:出示“西辞”与“西出”,理解“西辞”指向西告别,向东而去;“西出”是向西而去,向东告别。
师:你从哪句诗、哪个词可以看出李白和王维依依不舍的?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留恋的?
生:李白在江边送孟浩然,当他看不到友人乘坐的帆船了,李白还是久久不离去。
出示:扬州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
师:李白与王维虽然都是依依不舍,但是他们的心情大不同。看,孟浩然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是在烟花三月,一路上有享不尽的美丽风光。而元二要去的是萧条的安西,面对茫茫的大漠与戈壁,长途跋涉,生死难料。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假如你是王维,你的心情又如何?
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背景、字眼的对比,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通过想象和多媒体课件对繁华的扬州与萧条的安西进行对比,学生感悟到了李白与王维不同的复杂心情,这样比较阅读,“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对比阅读中学生不仅了解过去,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丰富的想象。
二、通过意象体会古诗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的事象和物象都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一种美的艺术境界,意境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而中国的古诗意境美千姿百态,有的雄伟壮阔,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阔达。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古代诗歌中,人们一说到“明月”就想到了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说到“柳”就是离别相送,讲到“秋”与伤感相联系,梅、松、竹、兰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例如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言语话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中年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若老师的逐词逐句讲,学生早已无味,相对低年段,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但仍需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古时候离我们很远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無法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时代、风土人情,例如《四时田园杂兴》里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体会不到当时的农作,不知道绩麻,也不知道《游山西村》里的“腊酒浑”,这时候需要老师的言语渲染,组织一段融情于景的表达,让学生可以有真切的感受。例如《渔歌子》里的“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学生未到过西塞山,也不知道张志和当时归隐的原因。
师:白鹭自由自在飞翔在西塞山前,飞在广阔的天空,是那样的洁白,高贵。在文学作品中,白鹭常常是纯洁、高雅的象征。你能通过老师的话得到什么信息吗?
生:张志和是把白鹭比喻成自己吗?形容自己品行吗?
这时是学生走进张志和的时机,理解“不—须—归”更深层的意思。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理解诗词的过程就是品诗词意境的过程,引导学生品味意境。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读者,只有读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想象无疑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古诗词纳入小学语文教育,我们应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有教法,学无定法,我们要让古诗词活起来,展示它独特的中华魅力,我们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继续前行。
[ 参 考 文 献 ]
[1]史剑波,朱瑛.整合教学在对比中体会读情—人教版课标教科书四年级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J]辽宁教育2007.7.
[2]刘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整合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学(小学文选)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