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蒹葭》诗歌主题的多义性
2019-09-10姚碧霞
姚碧霞
【摘要】 诗歌主旨的确定可以从作者、写作背景、意境等方面入手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蒹葭》则是《诗经》中最具风韵神致的一篇。在作者、背景都不明了的情况下,就诗歌主旨的多义性进行分析,诗歌《蒹葭》的主旨是爱情或或明志或讽喻或抒发不得志,笔者支持爱情说和抒志说
【关键词】 诗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067-01
博厄斯在《批评家入门》中说到:“在像荷马或者莎士比亚的这些一直受人赞赏的文学作品中,必然拥有“多义性”,即它们的审美价值一定是如此的丰富和广泛,以至于能在自己的结构中包含一种或多种可能性。
周孝王时,秦的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风共十篇,大多都是东周时代的民歌,而且基本都在这个地方产生。
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于《蒹葭》这首诗歌的主题,有的看法认为是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愛情;也有的人认为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这首诗是一首明志之作;更有人说这是一首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境遇,如情人难得、知音难觅、仕途坎坷和功业未就等。
“伊人”的性别到底是男还是女,其实我们很难以判定。“伊人”这个词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伊人”一指明君或贤臣;二指遵循善良风俗的百姓,即良民。如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诗句中的“伊人亦云逝”指的就是“居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也离开了秦国之地”。
毛诗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朱熹解:“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秦风蒹葭》是《诗经》三百首中的名篇,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以及“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豁人口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毛诗稽古篇》也中写道: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诗小序》说:“《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作者没有直接刻画诗人和“伊人”的人物形象,但在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中含蓄地给读者展现了两个人物的形象。
有人认为《蒹葭》是中国最早的朦胧诗,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将它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读。其实,无论是将《蒹葭》作为一首朦胧诗,还是爱情诗或思贤臣也都未尝不可。这首诗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艺术美感和十分丰富的想象空间。诗歌描绘了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烟水迷离的清秋之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翻山越岭、永不言弃地不懈追求“伊人”的人物形象。《蒹葭》无“遇”,也无“思”。“遇见”则一定有情节曲折,有“思”则一定有情感交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意象与色彩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在这一片苍凉幽渺的深秋季节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间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总是时不时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诗沈》中说:“盖下游为雒京,士之在周者,如见其在水中央,而不可得也。上游为汧渭,士之在秦者,道阻且长面可致也。”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而我们中学的教材在讲解时将《蒹葭》的主题基本定位为爱情,从男子追求女子的角度去理解这首诗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伊人”所在的地点。“所谓”二字,表明“伊人”常常挂在作者的嘴边,是在作者心中难以忘怀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写出了作者不顾路途艰险,排除万难,迷恋“伊人”,不屑追求“伊人”的状态。“苍苍”、“萋萋”、“采采”写出了蒹葭由苍青到泛白的颜色变化;“方”、“湄”、“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见到“伊人”的心理活动;“长”、“跻”、“右”、“央”、“坻”和“沚”的方位变化,写出了作者突破重重困难想见到“伊人”的迫切心情。将“左右”寻求的迫切心情与烟渺朦胧的自然之景相结合。在这些空间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交替中,身份和性别都扑朔迷离的两位主人公在如幻境般的渺迷的秋天中产生的故事。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那么《蒹葭》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戴君恩说:“溯洄、溯游,既无其事,在水一方,亦无其人。诗人感时抚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说不定整首诗歌就是作者在某个境遇下的一份执着之作呢!
[ 参 考 文 献 ]
[1]诗经,程俊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2).
[2]四溟诗话,姜斋诗话,谢榛,王夫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4).
[3]泾野先生毛诗说序毛诗或问.吕構著,袁仁著.商务印书馆1936(12).
[4]人间词话,王国维.中华书局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