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9-09-10周琼
周琼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8例患者资料,根据其干预方式纳入品管圈组与常规组(n=54)。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患者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及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品管圈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85%,常规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1.11%,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品管圈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及自信心测评得分均相对较高,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142-02
静脉输液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补充营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于需要时常输液的患者来讲,需要静脉留置针,避免多次穿刺对患者皮肤所带来的伤害,减少患者的痛苦感受。但是在留置针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易于发生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炎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文章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8例患者资料,结合其护理干预的方式及效果展开论述,评估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且将数据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8例患者资料,根据其干预方式纳入品管圈组与常规组(n=54)。人选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研究,排除合并存在精神类疾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品管圈组患者中男女数量占比为30:24,人选年龄范围20-70岁,均数值为(56.71±3.62)岁。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数量占比为29:25,人選年龄范围20-70岁,均数值为(56.59±3.7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差距,可以实施分组对照(P>0.05)。
1.2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情况,检查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的问题。监测其生命体征,加强护理巡查。品管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路径如下。
1.2.1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圈长。结合留置针期间常见的非计划性拔管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后果,明确护理工作的方案及计划。
1.2.2明确品管圈活动主题:以“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为主题,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书籍报道等,对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形成的原因、预防的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计划,明确护理干预的内容及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
1.2.3品管圈活动计划实施:为患者介绍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采用视频辅助或者图画辅助等方式,增强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重点介绍留置针、保持安静、清洁的必要性等知识,保持患者留置针周围位置皮肤的清洁度,降低细菌滋生发生率。
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提升穿刺水平,避免对患者留置针位置周围皮肤带来损伤,降低渗液等不良问题发生率,提升输液的质量。对患者情况实施密切巡查,如果穿刺位置出现感染的症状,则需要快速予以处理。观察患者情况,询问患者感受,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1.3评价标准:品管圈活动共实施5个月时间,且比较期间患者的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项目包含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情况四项内容,分值范围1-4分,患者测评得分与其自我效能感具有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实施数值统计,x值比较计数资料间差距,t值计算计量数据差值,P值低于0.05则判断为包含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对比:品管圈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85%,常规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1.11%,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测评得分比较: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品管圈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及自信心测评得分均相对较高,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输液操作方式,对穿刺操作技术与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个人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防护意识以及药物原因等,均为留置针期间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主要是将相同、相近或者互补工作场所的人,组建为一个小团体,发挥群策群议、团结协作的作用价值。结合具体的问题,设置品管圈活动主题,将科学管理方法与人性化管理方法相互融合,保持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品管圈活动在患者静脉留置针期间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明确目标问题、设置活动主题以及实施品管圈活动等方式展开。护理人员需要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穿刺能力的基础上,积极与患者交流,为患者介绍常见的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不良影响等,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共同努力下,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品管圈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85%,常规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1.11%,且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品管圈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及自信心测评得分均相对较高,差异比较的结果证实了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是控制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方式,也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使患者在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改善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患者留置针使用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