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2019-09-10郭翠玲
郭翠玲
摘 要:随着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成熟,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模式成为近年来最富有创意和成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外阅读指导当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又能将大量的课外书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近年来,我区践行“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全面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成为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方式,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外阅读中,定能收到让人惊喜的成效。
一、科学组建课外阅读小组
高效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效率,首先要做的是合理分组,优化组合,避免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现象的出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
(一)调查摸底,合理分组
合作小组通常由5~6人组成,教师在分组之前需要调查摸底,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课外阅读的爱好、读书量等等,根据多方面考虑,合理构建小组。挑选学习组织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再根据阅读水平和能力选出副组长、记录员、信息员等,男女比例要适当。组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组员,组员亦如此,实行“双选”可以激发学生的分组热情。
(二)明确分工,优化组合
指导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让每个组员清楚自己的职责,组织讨论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如组长主要负责组织、管理、统筹、分工,副组长主要负责督促和帮助本组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信息员主要负责搜集信息和记录各成员的发言,记录员负责记录成员的发言、质疑的次数。
(三)专门培训,规范组合
专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技能的培训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培训学生在交流中做到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学会质疑,文明地请对方做出解释;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学会勇于承认不足,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组织组员,综合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等。实行“小组长轮换制”,激发每人的合作激情,提高每人的责任感。培训的目标是经过培训使每人都学会合作技能,都能尊重组员,互帮互助,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阅读量、阅读水平。
二、精心选择小组合作课外阅读内容
(一)推荐阅读与课本配套的资料
教育局每年都会下发一本与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书籍,里面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好文章,不仅切合学生年龄、阅读水平,还是对教材的有针对性的补充。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比阅读、比赛朗读、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交流与展览等方式,或者把它渗透在课本教学当中,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二)引导阅读经典名著
中华经典名著凝结了名人的高智慧、高水平、高道德,提倡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课外阅读的重点内容是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就要将新课标上推荐的名著书目分发给每个小组,引导他们讨论和制定阅读计划,并监督和检查他们落实阅读计划。
(三)精选阅读名人传记、科普书籍
阅读名人传记既是向书本学习,又是向功成名就的人学习,这是一举两得的方法。优秀的传记具有多重性。首先,它的历史记忆功能;其次,文学欣赏性,如《巴斯特传》一书,优美的文笔能让人潸然泪下;第三,能做职业规划,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增长应事接物的智慧的,如《汽车巨子艾柯卡》《毛泽东自传》等。
合理选择科普、科幻类读物,对开发学生科学思维与习惯大有裨益,如《环境的挑战》《海底两万里》等。
三、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小组合作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另一方面还体现了课内教学要结合课外阅读内容来进行拓展教学,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利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阅读兴趣,体验阅读带来的愉悦。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渗透读书的基本方法,包括扫描性的浏览、吸收性的略读、默读、跳读、品味性的品读,强调注意勾画出生字词,写下自己的感受,摘抄好词好句,养成学会质疑的习惯。把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如果加上小组合作“课外阅读记录卡”的话,效果会更佳。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课外阅读活动
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小组对课外阅读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与兴趣。首先,每周规定一节课外阅读课,以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和交流展示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小组周阅读计划,并监督小组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再次,指导小组交流一周的读书收获,形式可以是读自己的“课外阅读记录卡”、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讲故事、辩论、手抄报介绍、推荐好书等等。
五、建立科学的小組合作课外阅读评价体系
小组合作课外阅读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所以其评价形式应该采取登记评价和评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采用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的多维度评价方式。
(一)评价内容
1. 阅读的书籍
包括阅读的书籍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是否有比较大的阅读价值。
2. 阅读习惯
包括每日阅读的时间、能否自觉阅读、有无制定期的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阅读等。
3. 阅读能力
包括有效阅读的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文章条理的把握能力、质疑的能力、思考与小结的能力等。
4. 阅读方法
包括是否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并做好记录等。
(二)评价方法
1. 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阅读计划、记录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
2. 日常观察法
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评价,除查阅规定的资料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要留心觀察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和恒心。
3. 纸笔测试法
采取纸笔测试对阅读量、阅读能力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设置阅读量等级考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教师据此提出的阅读量要求,每完成一级并通过测试的可晋升一级。
4. 展示法
开展阅读汇报会、综合知识竞赛活动;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包括读书卡展览、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习作获奖情况等。
(三)评价时间
1.《学期阅读计划》于开学初检查评价。
2.《记录卡》、读书笔记于每周检查、评价1次。
3. 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热情的观察应贯穿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
4. 阅读考级每学期举行1次。
5. 阅读展示每月举办1次。
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收效甚佳。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领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了一种学生主动求知的、合作的、开放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小组合作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被动消极地掌握知识,而是在主动地与同伴的探讨交流中消化每一个知识点。每个参与的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团队精神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亚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科技资讯,2015(26).
[2]李笑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