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化学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2019-09-10王仲文
王仲文
摘要:在立德树人该教育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就化学学科来看,其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立足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内容,采取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对策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化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就能力维度就包括了处理信息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更迭是极快的,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其需要掌握信息处理技能,养成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此,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早已是大势所趋。那么,我们要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1.选用有意义信息
处理信息能力要求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能立足自身的化学学习需求,从多种渠道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并在网络信息、报刊信息等分析的过程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应用,或者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信息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发展。以“氨”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网络渠道了搜集了与之有关的新闻,并以此为基础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北京的一家食品厂的冷藏间的管道突然发生泄露。泄露出来的液态氨一遇到空气就瞬间会发为了白色的气柱。同时这家食品厂的周围散发出了一股股刺鼻的味道,人闻到之后觉得呼吸困难。此时,消防员向空气中喷水来稀释空气中的氮气,在加上此时冷藏间的温度较低,水都冻成了冰块。请问:液态氨在冷藏间有何作用呢?为什么液态氨会制冷呢?泄露出来的液态氨一遇到空气就瞬间会发为了白色的气柱,这白色的气柱是什么呢?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这一新闻中,你可以推测出氨气有哪些性质呢?消防员为什么向空气中喷水来稀释氨气呢?这表明氨气有什么性质呢?……在这样的信息呈现中,学生的视野不仅可以得到拓展,其还可以对所给出的新闻进行细致地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有价值的化学知识。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掌握化学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利于其化学处理信息能力的发展。
2.分析信息本源
化学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化学的踪迹。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积累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此在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同时发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探寻到化学的“本真”,以此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而且,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信息,这也为我们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倘若教师能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呈现大量的生活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其在化学信息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学化学、用化学,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以“金属的性质”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自身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不少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用假首饰来坑害消费者。我在网上买了一些首饰,其中有一个金色的戒指,但是我觉得这个戒指不是金属制的,你们能帮我辨别一下吗?要从哪些方面来辨别这个戒指是不是金属呢?我将买回来的首饰放置了几天,发现有些变红了,有些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样的生活信息的引导下,学生会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其在生活中积极探寻化学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生活信息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还会对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以此在探究中获得有价值的化學知识,促进其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3.合理设计课后作业
处理信息能力中处理包括分析信息之外,还包括着学生主动探寻信息、阅读信息、了解信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倘若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仍以教材为载体,则会将学生限制在狭小的教材空间里,限制其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打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为学生布置搜集信息的作业,一方面实现提质减负,一方面使学生在大量信息的搜集中获得视野的拓展。以“化学与环境”为例,我在课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与化学对环境的利弊影响的内容,以此在信息分析中树立客观的认知理念。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选用有意义信息,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本源,合理设计课后作业,使学生在信息搜集、展示、分析等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促进其处理信息能力的发展,为其核心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59-60.
[2]刘萍.探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7(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