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冬小麦灌水关键时期保水管水措施
2019-09-10万青玲张云
万青玲 张云
在冬小麦生产过程中,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阶段。立春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加快,对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获得高产,特别是在3月初(拔节期)或4月中旬(孕穗期)对小麦进行灌溉(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主要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增加水分供给,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这时小麦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每生产1 kg小麦需要吸收1000~1200 kg的水,其中有30%~40%通过地面被蒸发掉了。到了拔节期,降水量只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水量的1/4。小麦拔节后,进行浇水保墒,对小麦稳产和高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浇水保苗,抗旱防冻
对于地势比较高、离水源较远的易受旱麦田,开春土壤化冻后(那段时间土壤不结冰,气温稳定在5 ℃左右),应及时进行灌水,以田间起水为准。也可以根据土壤墒情来确定浇水量,墒情好的可以少浇或推迟浇水,墒情差的要及时浇水,也可提前几天。浇水过后应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减轻冻害。
二、镇压划锄,提墒保墒
小麦田在浇水后要及时镇压和划锄,先压后锄,使土壤上松下实,起到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对秸秆还田,秋种时土地整理粗放,土壤团粒大而多和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在土壤化冻后要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开春小麦返青后要对旺苗进行镇压,也是控旺转壮的有效措施。
三、促控结合,肥水运筹
对于水浇麦田,三类苗以促为主。第1次浇水之前每667 m2洒施8~10 kg尿素和磷酸二氨,也可与浇水施肥同时进行。对于叶色和生长正常的晚播弱麦田,要控制澆水,以免降低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的生长。第2次浇水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667 m2施5~7 kg尿素,提高成穗率,促使小花发芽,增加穗粒数。二类苗促控结合。即地力一般,苗茎数在60万~70万,在浇水之前每667 m2洒施尿素10~15 kg;如果苗茎数在70万~80万,也可推迟到起身中期施肥浇水。一类苗控促结合。在麦苗起身拔节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麦苗生长,防止旺长,防止生育后期倒伏。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667 m2施尿素13~15 kg。旺长苗以控为主,对于无脱肥现象的,应当在早春进行镇压,防止分蘖过多。在拔节期间进行施肥浇水,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对于脱肥现象的,应在起身期进行施肥浇水,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
四、镇压提墒
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麦,在化冻时要进行划土镇压,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要防止气温升高或风吹造成水分蒸发,保护土壤墒情,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早春土壤返浆或下雨后,用耧施入尿素,每667 m2施10 kg;对于没有施底肥的,可以同时施入磷酸二氨。镇压要记住“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
五、防治病虫害
春季是小麦病虫害多发季节,应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及时到田间察看病情、虫情。重点监控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全蚀病、红蜘蛛、吸浆虫、蚜虫等,要选对农药,及早预防,做到统防统治。对小麦吸浆虫要在蛹期和成虫期分2个环节进行防治。对于冬季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气温稳定在6 ℃时,可以选择晴天10:00—16:00,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农药进行喷施。
六、预防冻害,及时补救
在立春之后对麦田进行浇水。春季气温变化大,低温威胁较大,要注意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浇水在降温之前,调节地表小气候,缩小地表温度差异。冻害发生要及时追施适量的氮肥,并浇水,让小麦恢复生长。
七、春季麦田水分管理措施
(一)浇好拔节水
拔节期是小花分化阶段,此时小麦生长要吸收大量水分,必须保证水分供应,才利于小花发育。防止小花退化,对增加穗粒数极为重要,如果此时土地干旱,应及时对麦田进行浇水,浇水时必须把田地浇透。对于墒情较好,相对含水量在65%以上的土壤可壮苗,可在分蘖两极分化后浇拔节水,每667 m2浇水50 m3,促使植株生长。
(二)补浇孕穗水
相对含水量<70%时浇孕穗水,每667 m2浇水50 m3。墒情较好时,推迟孕穗水可至抽穗前。若肥力不足,到麦叶变黄时,应孕穗肥结合浇水同时补施,不能过晚过多,否则会延迟成熟,使粒质量减少。拔节期和孕穗期是冬小麦的浇水关键时期,在正常条件下,只要保证这两个时期的浇水量,一般可满足冬小麦水分敏感时期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