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路径分析

2019-09-10王田月韩国丽梁盛凯于平福陆泉志陆宇明黄梅梅

南方农业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劣势广西

王田月 韩国丽 梁盛凯 于平福 陆泉志 陆宇明 黄梅梅

摘要:【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关键环节,研究其在新常态下主要面临的劣势、优势及增收机制,为广西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西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抽样调查,运用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人才等劣势,但在自然资源、产品及区位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要素产出弹性最高,仍然属于要素投入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农业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在当前阶段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提高受教育水平及发展多种产业融合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增收路径。【建议】发展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地方特色生态品牌与功能农业;探索政府担保+企业主导+农民入股+资源开发等多种融资发展模式,拓宽资金来源;发展技术服务规模经营,培养一批职业产业带头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路径;劣势;优势;广西

0 引言

【研究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进程差距逐步拉大。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第一產业适龄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求日益迫切。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了通过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引导其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以健全农业经营体系。截至2017年初,广西全区已有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5786家,农民合作社33595家,实有成员超过82万户,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338.37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5.62%;龙头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产业化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土地流转速度在逐渐加快,但也面临着缺乏监管和知名品牌、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抓住优势,应对劣势,探寻增收机制,对提高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类、社会化功能及影响因素方面,黄祖辉和俞宁(2010)、钟真等(2014)、赵晓峰和赵祥云(2018)调查分析得出土地和资本要素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产出的关键因素;郭庆海(2013)把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3种类型;楼栋和孔祥智(2013)研究认为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金融扶持、优化农技服务、完善基建配套等方面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黄祖辉和傅琳琳(2015)研究表明产业组织与组织制度的选择和安排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关键;高鸣等(2018)研究发现在不同规模的组织形式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绩效差异显著,金融和人才不足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阻碍。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及主体行为方面,孟玉静(2014)基于产业分工与融合的视角认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必然选择;幸家刚(2016)认为应从市场激励与阻碍、农业“绿箱”政策3个方面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动力;阮荣平等(2017a)研究发现经营主体类型、人力资本水平和经营规模是影响新型经营主体技术扩散的关键因素。另外,阮荣平等(2017b)、韩旭东等(2018)认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供需之间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本研究切入点】至今,鲜见以实证调研数据为支撑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属性与要素弹性对收入影响的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基础上,通过建立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分析影响收入的关键因素,继而从投入产出弹性及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方面探讨增收路径,为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1. 1 模型构建

1. 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1. 2. 1 指标选取 在参考王志斌等(2018)研究基础上,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为因变量,要素投入(土地、劳动力、资本)、户主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行业类型(种植、养殖、种养结合、种养及加工或休闲一体、加工或休闲 、农机或植保等服务)为自变量。

1. 2. 2 数据来源 采用随机抽样调研的方法,在2018年6—8月广西大学农学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期间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参与调查的48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包括2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专业大户、105家家庭农场和60家龙头企业;共计发放480份问卷,其中,395份为自填,另外55份由于被调查者无法自行填写,由调查人员代填写。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内容主要包括户主特征、投入产出和从事行业、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等。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48份,有效率93.3%。

2 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路径分析

2. 1 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

2. 1. 1 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分布情况 本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专业大户是指以从事农业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并实现规模经营的农户;家庭农场是指农场经营者具有农村户籍,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的农户;龙头企业专指农业龙头企业,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表1为所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样本数及其占比,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数为215个,占比47.99%,将近一半,其次依次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占比分别为22.77%、16.52%和12.72%。

2. 1. 2 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优势和劣势 调查数据(表2)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为自然资源优势是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大的优势,产品及区位优势是次要优势,但具有供应链和商业模式等其他优势的比例不足20.00%。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区域,光温水资源充足,优越的自然禀赋优势孕育出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罗非鱼、肉牛肉羊、生猪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调查结果(表3)显示,当前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诸多劣势,超过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资金不足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当前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首要劣势,同时,调查对象的34.38%认为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22.77%認为市场不景气也是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主要劣势,而土地流转困难、与农民合作困难、市场环境恶劣、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政策支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占比均不足20.00%。综上所述,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技术升级所需的前期大量资本投入对其发展形成较大压力。

2.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征调查分析

由表4可知,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土地平均经营面积为41.030 ha,最低为1.000 ha,最高为267.000 ha;平均劳动力投入为241.657人,最低不足平均值的百分之一,最高约为平均值的9倍;平均每公顷资本投入为15529.327元,最低为270.000元,最高为232499.884元。从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基本特征来看,年龄的平均值为2.273,即主要集中在30~40岁;学历平均值为1.762,基本上为大专以下学历。

2.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Translog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两种投入产出模型,模型I中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业类型纳入模型估计,模型II中没有控制行业类型变量。从表5模型回归分析结果看,大部分变量显著,模型I和II修正后R2分别为0.363和0.360,均超过0.300,对于截面数据而言,说明模型所选取变量基本上能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1)产业融合经营能显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益。模型I将行业类型纳入模型,种养结合和种养及加工或休闲一体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由此可初步判断,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单一种植业的经营主体效益显著低于不同产业融合的经营主体。从系数来看,行业类型以种植为参照组,4组不同行业类型的产出比较顺序为种养结合>种养及加工或休闲一体>养殖>农机或植保等服务。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能充分利用资源获得利益最大化,是国家农业补贴政策支持的重点,广西经营主体以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为基础,发展稻田鸭、禾花鱼、桑树鸡等产业,投入产出较高。种养及加工或休闲一体的投入产出水平次于种养结合,一方面农业加工或休闲产业布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被调查企业中尚有部分企业处在基础设施投入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这类企业多以特色产业镇的形式出现,广西农业的产业聚集程度低,导致农业加工或休闲类企业的发展难度较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兼具生产和服务的双重功能,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者,又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农机或植保等服务行业应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竞争优势的行业。从统计结果来看,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的产出水平较低,说明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尚不成熟,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占比少,规模小,投入产出优势不明显。

(2)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是实现新型经营的关键。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受教育程度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值,表明其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呈正比。与传统农业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备科学化种养水平更高、企业化经营程度更高、对资本的需求量更大等特点,要求负责人具备农业生产或企业管理相关教育背景。虽尚未有学者专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受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进行研究,但本研究结果支持白菊红和袁飞(2003)、辛岭(2007)提出的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与平均收入呈正比,且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的抗干扰性和抗波动力越强的研究成果。而负责人的年龄在模型I和模型II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并不是负责人的年龄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显然,高龄化的负责人经验化经营程度较高,但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弱;而年轻负责人对新品种、新机械、新种植技术的学习能力更强,接受程度更高,且电子商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要的销售模式,年轻负责人对电子商务模式的操作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更强。总体来看,更前沿的视野、对新型技术更宽容的接纳态度、更充沛的经营精力、更现代化的销售渠道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均尤为重要。

(3)适度扩大土地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从表6可知,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中土地的要素产出弹性最大,表明土地仍为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小于土地。劳动的产出弹性与万广华和程恩江(1996)提出的劳动力边际产出近似为零或为负值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阶段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对劳动力仍有较高的需求;与钟真(2018)研究结论相契合,其提出当前我国74.7%的经营主体以雇佣劳动为主,即便是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自有劳动和雇佣劳动投入比也高达1∶12.8。本研究借鉴钱贵霞和李宁辉(2005)、李文明等(2015)的研究方法,将各生产要素弹性系数加权计算出规模报酬系数(RTS),当RTS>1时,表示规模报酬递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将行业类型虚拟变量考虑在内,模型I的规模报酬系数为1.17768;未将行业类型虚拟变量考虑在内,模型II的规模报酬系数为1.10646。二者均高于1.00000,表明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反映出当前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可通过扩大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以提升收入水平。

3 讨论

本研究从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区域发展特点出发,进而分析其增收路径,自然禀赋优势是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大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优势及区位优势是次要优势。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首要劣势,其次是人才缺乏和市场不景气,与刘婷婷(2016)、王宁和米青(2018)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广西新型经营主体面临更突出的困境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本研究表明,当前广西新型经营主体仍然处于要素投入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土地要素投入产出弹性最高,农业社会服务发展滞后,要素投入仍然是增收的主要途径,与罗辉(2018)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行业属性影响下的增收路径,是对前人文献研究结果的补充。区别于传统主体,本研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较高教育程度,及其所具有的更前沿的视野、对新型技术更宽容的接纳态度、更充沛的经营精力及更现代化的销售渠道等能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继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杨万江和李琪(2017)的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水平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其研究的样本对象均为水稻种植户,结果与产业特征与调查对象异质性有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种养结合等产业融合发展能显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盈利能力。熊磊和胡石其(2019)的研究结果也曾证实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和产业融合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4 建议

4. 1 发挥自然禀赋优势,打造地方特色生态品牌与功能性农业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广西的自然禀赋优势,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与名人故事,通过线上推廣与线下农产品品牌推介,加强产品包装设计与营销,提高产品溢价与盈利率;在广西百色、河池等自然生态区域,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与标准化优势,主打生态与地方特色两大品牌,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与产品优势;在广西玉林、崇左等粮食主产区,发展富硒、营养、保健等功能农业品牌,形成产品为主、品牌溢价、区域协调推广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打破供求、政策信息传导不及时、标准化程度低的束缚。

4. 2 探索融资发展模式,拓宽资金来源

探索政府担保+企业主导+农民入股+资源开发等多种融资发展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担保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本运作提供加倍杠杆;配合精准扶贫,在政策允许前提下,政府可尝试以贴息、生产要素等方式为农民入股,在农民与经营主体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最大程度上疏解资金压力。

4. 3 发展技术服务规模经营,培养一批职业产业带头人

当前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处于要素投入阶段,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要素聚集,适度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注重通过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与产业带头人,提高主要负责人受教育程度;加强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发展技术服务规模化经营,在土地规模有限和不改变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前提下,在栽培和销售两个关键环节实现统一经营,增加要素投入,提高创新要素在投入要素中的比例,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释放出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同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提供前期准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实现经营主体、农户双增收。

4. 4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非政府公益性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进程。加强金融、保险等服务,及产中耕收种、统防统治、技术和信息服务,产后储藏、深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制定统一规范的制度,提供各项配套和补充服务,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围绕广西优质特色产业,开发一批种养结合新技术,集成一批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培养桂系生态优质品牌,以促融合为重点,强化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融合发展技术集成与转化,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同步升级。二是完善新型经营主体长效培训机制,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重点针对电子商务、品牌化战略、规模化生产、产业融合技术等进行全方位服务,提高新型经营主体与负责人的经营能力和科技素质。

参考文献:

白菊红,袁飞. 2003. 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1): 16-18. [Bai J H,Yuan F. 2003. Analysis of farmer income level and manpower capital relation in rural[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1): 16-18.]

高鸣,习银生,吴比. 20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与差异分析——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0-16. [Gao M,Diao Y S,Wu B. 2018. Analysis on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differences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ion entities—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fixed observation points in rural areas[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5): 10-16.]

郭庆海. 20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成长的制度供给[J]. 中国农村经济,(4): 4-11. [Guo Q H. 2013.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d growth system suppl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J]. China Rural Economy,(4): 4-11.]

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 2018.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J]. 改革,(10): 120-130. [Han X D,Yang H L,Zheng F T. 2018.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Reform,(10): 120-130.]

黄祖辉,傅琳琳. 2015.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与建构[J]. 学术月刊,47(7): 50-56. [Huang Z H,Fu L L. 2015.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J]. Academic Monthly,47(7): 50-56.]

黄祖辉,俞宁. 20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10): 16-26. [Huang Z H,Yu N. 2010. The main bod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tatus quo,constraints and development thoughts—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Province[J]. China Rural Economy,(10): 16-26.]

李文明,罗丹,陈洁,谢颜. 2015.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基于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3): 4-17. [Li W M,Luo D,Chen J,Xie Y. 2015.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Scale benefit,output level and production cost—Based on survey data of 1552 rice farmers[J]. China Rural Economy,(3): 4-17.]

刘婷婷. 20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农改革路径[J]. 农村经济,(3): 73-77. [Liu T T. 2016. Financing dilemma of new type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reform path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J]. Rural Economy,(3): 73-77.]

楼栋,孔祥智. 20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J]. 改革,(2): 65-77. [Lou D,Kong X Z. 2013. The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mode and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J]. Reform,(2): 65-77.]

罗辉. 2018. “三权分置”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增收策略研究[J]. 农业经济,(8): 58-60. [Luo H. 2018.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growth and income increase in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powers separation”[J]. Agricultural Economy,(8): 58-60.]

孟玉静. 2014. 我国新型农业经營体系构建路径研究——基于产业分工与融合的视角[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Meng Y J. 2014. Research on the route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divsion and convergence[D]. Chengdu: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钱贵霞,李宁辉. 2005. 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农户效益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4): 60-63. [Qian G X,Li N H. 2005. Profitability in grain produc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farm sizes[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4): 60-63.]

阮荣平,曹冰雪,周佩,郑风田. 2017a.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261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11): 17-32. [Ruan R P,Cao B X,Zhou P,Zheng F T. 2017a. The driving capacit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and its determinants: An analysis based on data from 2615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in China[J]. China Rural Economy,(11): 17-32.]

阮荣平,周佩,郑风田. 2017b.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J]. 管理世界,(7): 50-64. [Ruan R P,Zhou P,Zheng F T. 2017b.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subje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1394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subjects in China[J]. Management World,(7):50-64.]

万广华,程恩江. 1996. 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 中国农村观察,(3): 31-36. [Wan G H,Cheng E J. 1996. Economies of scale,fragmentation of land and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J]. China Rural Survey,(3): 31-36.]

王宁,米青. 20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路径创新研究[J]. 农业经济,(4): 102-104. [Wang N,Mi Q. 2018. Study on financing dilemma and path innovation of new type agricultural operators[J]. Agricultural Economy,(4): 102-104.]

王志斌,程培堽,殷志扬. 20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调查[J]. 江苏农业科学,46(19): 376-381. [Wang Z B,Cheng P G,Yin Z Y. 2018. Analysis of management benefi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Suzhou,Jiangsu Province[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46(19):376-381.]

辛岭. 2007. 农民受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C]//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Xin L. 2007.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education level and farmers’ income[C]//Chinese Association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Research Association.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of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Academic Symposium of the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Research Association.]

幸家刚. 20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行为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Xing J G. 2016. The agriculture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ion behaviour of the new type operators in China’s agriculture sector[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熊磊,胡石其. 2019. 小農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找寻:重庆案例[J]. 当代经济管理,41(7): 31-37. [Xiong L,Hu S Q. 2019. The search of the path for organic connections between small-scale farms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 example of Chongqing[J].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41(7): 31-37.]

杨万江,李琪. 2017. 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12省1926户农户调研数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12-19. [Yang W J,Li Q. 2017. Study on effect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productive service on rice production technical rfficiency—Based on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1965 farmers in 12 provinces[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5): 12-19.]

赵晓峰,赵祥云. 20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J]. 农业经济问题,(4): 99-107. [Zhao X F,Zhao X Y. 2018.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the prospect of small peasant economy[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4): 99-107.]

钟真. 20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成长、演化与走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32(4):43-55. [Zhong Z. 2018. China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rowth,evolution and trend[J].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32(4):43-55.]

钟真,谭玥琳,穆娜娜. 20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研究——基于京郊农村的调查[J]. 中国软科学,(8): 38-48. [Zhong Z,Tan Y L,Mu N N. 2014. New ope-rators’ functions in social agricultural service based on a survey in Beijing Suburbs[J]. China Soft Science,(8): 38-48.]

(责任编辑 邓慧灵)

猜你喜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劣势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农地三权分置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要求和培育途径
优势和劣势
中局技巧浅谈⑦
把自己放在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