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进度管理问题与思考
2019-09-10孟艳
孟艳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从车辆类项目管理实践中分析科研项目进度拖延和滞后原因,提出建议,就提高项目进度管理效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研项目;进度管理;拖延和滞后;对策
进度拖延和滞后是科研项目进度管理的常见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管理过程中项目进度拖延和滞后出现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几点思考,进行交流探讨。
一、科研项目进度管理问题分析
进度拖延和滞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分以下几类。
(一)对工作包估算不合理
工作包指可以细分的最小工作单元。对于工程类科研项目,前瞻性的理论方法探索少,主要工作量体现在工程设计、方案讨论、外协加工和试验验证等方面。如果采用新技术,在工程设计阶段花时间比较多;如果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等在外协加工阶段可能会反复验证,目前工艺水平制约很多产品设计功能的实现;工程新产品如果只是解决有无该产品的问题,试验重点是验证产品功能能否实现,如果需要工程化应用,需要经过性能可靠性试验,一般对验证时间、频率和周期都要求比较高。在项目启动阶段,如果对项目定位和各阶段没有细致分析,对拆解到不可再分的工作单元即工作包可能估算不合理。
现有科研项目,單位内部立项的项目探索性成分多,延期比例相对高。统计本单位内部十余年民品发展基金项目,延期结题现象一直存在。外部部委类课题相对好一些,主要是外部课题一般是在内部课题已经开展一定的研发工作基础上申请的课题,一般不是全新的探索,所以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因此对工作包估算方面相对准确。
(二)团队成员分工不合理
团队成员作为重要的项目人力资源,容易出现初期分配的团队成员因其它项目需要被调用到别的项目中,或者因成员的专业技能和项目开发所需的专业方向不匹配的现象。因此项目初期分工时在人员可用性和人员技能技巧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样在遇到进度延迟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参与人员来加快进度。但人数增加两倍,不一定缩短一半的时间,因为人太多可能会因知识传递、合作磨合、学习曲线等其它因素造成持续时间的增加。
因此在团队成员可用性、技能配合、熟练程度等多方面需要统筹考虑,以便在需要加快进度时可以统筹分配在同一工作任务或不同的工作任务中。国内现有多数科研机构,对项目管理采用矩阵式管理,有行政管理,也有项目管理,一般行政管理权限大于项目管理,偏弱矩阵管理,在人员安排方面自主性差,因此在人这个重要资源方面更需要留有一定余量。
(三)对外部协作的难度和时间估计不足
在多个项目执行中,出现了因外协加工进度和质量原因影响项目整体进度的情况。外协过程中,外协厂家的加工工艺设备、加工人员素质、技能水平都会影响外协产品质量。在机加精准度方面,可能会因设计和加工沟通不到位产生问题。外协加工周期一般在两个月甚至更长,一旦返工,对整个项目进度影响明显。所以在项目进度控制中,因对外协难度和时间估计不充分也容易造成项目进度滞后。
(四)心理原因
在项目进度管理中,还会有一些“拖延症”现象,即人们往往快到期限时才会全力以赴,只要还有时间,就会不断调整或增加工作,直到项目结束。
二、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项目进度规划管理
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进度管理包括规划进度管理、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控制进程6个方面。在实践中,对于规划环节往往不够重视,做得不够细致深入,所以直接影响后续执行。
建议在规划阶段,可以像财务预算一样做细致分析,提高可执行度。在规划阶段项目组主要成员多参与规划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项目立项阶段,出于自然年度管理方便,所以一般项目周期都是以整年或半年为时间单位,建议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灵活制定周期。比如16个月,20个月等。建议在关键环节提前做出备选方案,对整个进度控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二)充分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进度计划软件,这些软件有助于规划、组织和调整活动顺序,并有助于分析前后逻辑关系、提前和滞后量以及区分不同的依赖关系,制定更有利于实践的进度网络图等指导性文件,充分运用这些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可以充分运用进度网络分析、关键路径法、资源优化、进度压缩等工具和技术。
(三)选择成熟合格的外协厂家
基于实践中外协加工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建议借助已有成熟的合格供方配套体系,选择具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厂家,保证外协产品质量可控制、可追溯。供方配套体系也是最终产品不断迭代升级的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研发能否成功有重要作用,是项目研发成果从样机走向应用的重要保障。
综上,项目进度管理可以充分运用已有的项目管理理论指导,不局限于进度网络图,应用更多的规划、执行、监控等方法,结合不同实践,灵活采用不同的措施,提高进度管理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